远洋渔船


远洋渔船

文章插图
远洋渔船【远洋渔船】远洋渔船,是指从事大洋性捕捞生产的船舶,该类渔船一般配有冷藏加工设备、直升机 。
中文名称远洋渔船英文名称ocean fishing vessel定  义从事大洋性捕捞生产的船舶,该类渔船一般配有冷藏加工设备 。套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渔业船舶及渔业机械(二级学科)远洋渔船简介远洋渔业是海洋渔业的组成部分,指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公海以及他国专属经济区内开展的渔业活动 。通常把在公海上的捕捞作业称为大洋性渔业,在他国专属经济区内的作业称为过洋性渔业 。远洋渔业是由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助渔、导航仪器设备先进、完善,续航力较长的大型加工母船(具有冷冻、冷藏、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等设备)和若干捕捞子船、加油船、运输船组成的捕捞船队 。远洋渔业与能源业、採矿业一样,属于重要的资源型战略产业 。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洋渔业产业涉及国家的海洋权益、经济利益、食物供应安全、资源和外交战略等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加上近海渔业资源的过渡捕捞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开始加强对自己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同时,积极开展对公海和极地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远洋渔业从而成为世界渔业发展的热点,海洋渔业由近海向远洋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今国际海洋渔业发展的潮流 。远洋渔船的现状目前我国从事远洋渔船设计、建造的单位数量有限,自主设计建造的远洋渔船船型少,技术储备不足,整体建造水平落后 。我国远洋渔船速度慢、能耗大、燃油成本占40%-50%,比先进国家相同功率的远洋渔船要高15%左右 。我国虽为世界造船大国,但高附加值渔船建造少,船舶工业先进的设计、建造技术未能惠及远洋渔船 。因此提高我国远洋渔船装备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已开发国家为了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都建立了科学的渔政管理体系,十分重视渔具的选择性研究,每年都派渔业调查船在世界各海域进行新渔场新资源的调查,为本国海洋捕捞船队提供新的作业渔场 。日本、英国等海洋捕捞业发达的国家,为了对现有渔具渔法进行革新,对各种渔具渔法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使其结构日趋合理,提高了网次产量 。目前美国、日本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卫星导航、探鱼系统,他们可以从天上、海底、沿岸领域探测追蹤鱼群,能随时知道鱼群的动向,保障渔船的捕捞成功率 。远洋渔业特点是远离生产基地、独立性强,必然要求船体轻、速度快、网具操作自动化、加工自动化、系列化 。随着工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渔船的马力、吨位、航速、舱容量、捕捞机械自动化程度、综合生产能力、自我维修能力、加工能力等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国外渔船装备的先进程度大大高于开发中国家 。如西班牙的鲔鱼船队的旗舰ALBACORA号围网船,是世界上最大的鲔鱼围网船 。该船长105米,型宽10米多,总吨位2640吨,鲜鱼冷藏能力3000吨,速冻能力2350立方米 。其製冷设备包括6台73.5K压缩机,26个冷海水储藏室,每天可速冻140吨 。该机不仅发动机主机先进、航速大、辅助设备也颇为先进,助绞机、起网机、动力滑车、吊车也十分先进 。另外,驾驶室内装有3台雷达,卫星导航仪、迴转式罗盘、自动导航和计程仪,以及单边带和甚高频通讯设备 。船上还配有一架用来侦察鱼群的休斯500E型直升飞机,飞行最大高度达2900米,每小时时速为150公里 。冰岛在90年代中期,研究出一船拖两网的捕虾系统 。这种捕虾系统使用的网具是两顶ANGMAGSALIK拖网,总长102米,两顶网具的网口张开距离各为25米,网口高度各为11米 。捕捞结果显示,儘管渔船在作业时燃料增加了30%,但产量增加了70%,在19天捕捞中,产量达到210吨 。据统计,一艘8000吨级大型远洋拖网渔船价值量超过18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而一艘先进的南极磷虾捕捞船价值则高达1.7亿美元,超过万箱货柜船,属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作业渔船船龄都较长,其配备的捕捞装备和助渔导航等设备都相对落后,拖网作业的捕捞设备绞纲机,虽然已採用液压传动技术,但在控制技术方面和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产品规格也相对较小 。我国围网作业的捕捞装备主要为:绞纲机、动力滑车、舷边滚筒、尾部起网机、理网机;另一种被称作多滚筒的围网起网机,虽然已研製成功,但却由于作业习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推广:一般国内围网渔船的捕捞装备是採用部分机械化设备,许多作业程式还是依靠人力完成,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 。採用单船进行中层拖网捕捞,是目前世界各国中层拖网作业的主要形式 。其操作技术与单船底拖网相似 。保持网具的水层位置也主要通过调节曳纲长度、拖速来进行 。捕捞对象目前主要为鲱鱼,也用于捕南极燐虾 。我国的鲔鱼超低温延绳钓渔船基本都是引进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企业陆续淘汰的旧船 。1)超低温延绳钓船可由海上扒载鱼货和补给,每航次可坚持6至12个月 。总吨位400~750,船长45~60米 。捕捞对象为大目、蓝鳍、黄鳍等成体鱼,採用-50℃至-55℃冷冻和冷藏,目标是生食鲔鱼市场 。2)冷海水和常温鲔鱼延绳船主要是依託基地补给,船型较小,船长在25~35米,海上自持力15~30天 。捕捞对象主要为长鳍,兼捕少量黄鳍,採用冷海水製冷冰冻保鲜 。约一半以上产品为长鳍,卖给罐头厂;可生食品种,一等品卖至日本,二等品卖至美国 。这类船按船壳材料分为钢质冷海水鲔鱼船和玻璃钢冷海水鲔鱼船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开发经济、节能、性能可靠的玻璃钢船型曾一度成为科研攻关热点问题,但因机械设备的材料耐电化腐蚀问题难以过关,维护成本过高,船东大多又转造钢壳船 。3)冰鲜鲔鱼延绳钓船我国的冰鲜鲔鱼渔船最早在1988年开始在南太海域作业,无论是冷藏还是捕鱼设备都比较落后,船型也较小,依託基地补给,海上自持力7~10天,主要捕大目或黄鳍等成体鱼,冰鲜保鲜,空运到生食市场 。这些在用船在捕捞、助渔和通讯等设备配置方面普遍比较落后,其适渔性、冷藏条件和舱容量、加工操作卫生与安全保障,以及船员居住条件等方面尚有不少缺陷 。4)鲔鱼围网船这是现有渔船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目前国内的渔船全部为引进国外二手船型,根据新旧程度、装备不同,单船价格在800~1000万美元 。截至目前,我国引进最先进的鲔鱼围网船是中水总公司2008年购买、台湾2001年建造的新型船~“中太二号” 。鱿鱼钓船,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船型 。1.由600马力拖网渔船改造后的鱿钓渔船,由于拖网和鱿钓作业方式不同,主要柴油动力装备主、辅机使用方面存在先天缺陷 。为解决这一问题,绝大多数渔船都加装了大功率辅机,但冷藏能力和舱容较小的问题难以解决 。因鱿钓作业远离大陆,对冷藏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生产旺季经常出现因冷藏仓满被迫停产等待转载等情况 。2.引进二手专业鱿钓船,主要从日本等国购买进口 。3.国产仿造船型,配置较进口船型类似,有的略加改造,如中水集团股份公司在船上加装蒸煮加工设备等 。船长一般为60~70米 。主机功率1800马力左右,最大航速为14节,冷藏能力在500~1000吨 。从近几年生产情况看,70多米的专业鱿钓船生产效益大大好于其他改造型船 。我国渔船与先进国家的差距1,远洋渔船装备落后、自动化水平低、资金投入少儘管近些年开始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鲔鱼围网船、超低温延绳钓船和大型拖网加工渔船,但都是外国使用10多年以上的旧船,我国仿造的部分渔船性能和质量(包括钢材、管路、电器仪表、油漆等)还没有完全过关,捕捞技术和网具、探渔设备、通讯和定位监测设备等也多属引进 。就是现在使用20年左右船龄的大型拖网加工船,其先进性也比我国自行建造的同类新渔船质量更为可靠 。我国自行研发与更新旧船的投入也是远远跟不上先进国家的脚步 。经过多年运营,目前我国远洋作业船队和设备均已出现老化严重的现象,既增加了维修成本,又带来了安全生产的隐患 。目前国外的远洋渔船装备基本是自动控制的,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产品的品质,而我国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由于作业机械数量多,手工操作不但增加了船员的数量,也增加了作业危险性 。国外7000吨到8000吨的拖网加工船上只需要15-16名船员,而中国需要超过100名 。2,渔船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极少对于更为先进的南极麟虾捕捞船、犬牙鱼船、欧洲大型和专用捕捞船以及母子式捕捞加工船组等,在钢材、稳性设计、破冰能力、鱼糜深加工设备、直升机救助方面採用了许多高科技装备,因已开发国家的技术封锁,使我们知之甚少 。比如日本的鲔鱼延绳钓渔业,沿岸一般採用总吨20吨以内的船只;而产量占极大优势的近海和远洋鲔鱼延绳钓,却分别以50吨~100吨级和200吨~500吨级的渔船为主,从事母船式作业的母船在数百吨级或千吨级以上,最大的达3000多吨级 。这种延绳钓的作业船最多携带钓具400余箩 。近期国际渔业养护组织规定,严禁设定流木和电浮标,这预示着将来鲔鱼围网只能以追捕浮水鱼为主 。因此,使用直升机探鱼和功能强大的海鸟雷达,为保证渔船速度使用大功率动力机型、舱容较大的船型成为必然趋势 。我国发展远洋渔业在装备上必须从数量优先改进为质量优先,否则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局面,同时也与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极不相称 。3,管理缺失导致远洋渔船节能效益低下实施船舶节能製造,必须“有法可依” 。儘管国际组织、行业组织、地区联盟和其他国家对节能製造和船舶绿色製造提出了相关法规,我国也对节能製造提出了一些政策要求和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和要求涉及面比较广、针对对象比较宽,将它们作为我国实施船舶绿色製造的依据,一是不现实,二是可操作性不强,我国船舶绿色製造总体上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行业管理弱化的问题在很多行业都存在 。但是,由于船舶行业产业链长、生产工艺複杂,行业管理弱化对船舶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较其它行业更大 。长期以来,全国数百家造、修船企业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管理,始终没有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 。没有国家的统筹规划和巨观调控,企业缺乏指导性的计画,船舶工业发展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自发性 。国内造船业使用普通钢板,钢材切割量大、焊接长度长、因此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由于未使用钢材计算机套料系统,国内造船业设计精度差、钢材加工余量大、反覆多、成本高、废料多 。国内船厂一般採用普通焊技术,自动焊、半自动焊接使用率低,仅为30%至40%, 我国造船业目前钢材利用率为87%,而日本韩国钢材利用率已达到92%至95%,差距十分明显 。若钢材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节省钢材2万吨,节约成本近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