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

文章插图
回归测试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 。自动回归测试将大幅降低系统测试、维护升级等阶段的成本 。
【回归测试】回归测试作为软体生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软体测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工作量比重,软体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进行多次回归测试 。在渐进和快速叠代开发中,新版本的连续发布使回归测试进行的更加频繁,而在极端编程方法中,更是要求每天都进行若干次回归测试 。因此,通过选择正确的回归测试策略来改进回归测试的效率和有效性是很有意义的 。
基本介绍中文名:回归测试
外文名:Regression Testing
性质:概念
类型:测试
用途:测试编程
回归测试是软体测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且成本昂贵的过程 。针对如何减少回归测试成本,提高回归测试效率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归测试选择技术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产生原因在软体生命周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只要软体发生了改变,就可能给该软体带来问题 。软体的改变可能是源于发现了错误并做了修改,也有可能是因为在集成或维护阶段加入了新的模组 。当软体中所含错误被发现时, 如果错误跟蹤与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就可能会遗漏对这些错误的修改;而开发者对错误理解的不够透彻, 也可能导致所做的修改只修正了错误的外在表现,而没有修复错误本身从而造成修改失败;修改还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从而导致软体未被修改的部分产生新的问题,使本来工作正常的功能产生错误 。同样, 在有新代码加入软体的时候, 除了新加入的代码中有可能含有错误外新代码还有可能对原有的代码带来影响 。因此,每当软体发生变化时,我们就必须重新测试现有的功能,以便确定修改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检查修改是否损害了原有的正常功能 。同时, 还需要补充新的测试用例来测试新的或被修改了的功能 。为了验证修改的正确性及其影响就需要进行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作为软体生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软体测试过程中占有很大的工作量比重,软体开发的各个阶段都会进行多次回归测试 。在渐进和快速叠代开发中,新版本的连续发布使回归测试进行得更加频繁,而在极端编程方法中, 更是要求每天都进行若干次回归测试 。因此,通过选择正确的回归测试策略来改进回归测试的效率和有效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定义1.回归测试是指重複以前的全部或部分的相同测试 。2.新加入测试的模组,可能对其他模组产生副作用,故须进行某些程度的回归测试 。3.回归测试的重心,以关键性模组为核心 。测试用例对于一个软体开发项目来说,项目的测试组在实施测试的过程中会将所开发的测试用例保存到“测试用例库”中,并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 。当得到一个软体的基线版本时,用于基线版本测试的所有测试用例就形成了基线测试用例库 。在需要进行回归测试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所选择的回归测试策略,从基线测试用例库中提取合适的测试用例组成回归测试包,通过运行回归测试包来实现回归测试 。保存在基线测试用例库中的测试用例可能是自动测试脚本,也有可能是测试用例的手工实现过程 。回归测试需要时间、经费和人力来计画、实施和管理 。为了在给定的预算和进度下,儘可能有效率和有效力地进行回归测试,需要对测试用例库进行维护并依据一定的策略选择相应的回归测试包 。测试用例库的维护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和适应套用的要求,软体在其生命周期中会频繁地被修改和不断推出新的版本,修改后的或者新版本的软体会添加一些新的功能或者在软体功能上产生某些变化 。随着软体的改变,软体的功能和套用接口以及软体的实现发生了演变,测试用例库中的一些测试用例可能会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另一些测试用例可能会变得过时,还有一些测试用例将完全不能运行 。为了保证测试用例库中测试用例的有效性,必须对测试用例库进行维护 。同时,被修改的或新增添的软体功能,仅仅靠重新运行以前的测试用例并不足以揭示其中的问题,有必要追加新的测试用例来测试这些新的功能或特徵 。因此,测试用例库的维护工作还应包括开发新测试用例,这些新的测试用例用来测试软体的新特徵或者覆盖现有测试用例无法覆盖的软体功能或特徵 。测试用例的维护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通常可以将软体开发的基线作为基準,维护的主要内容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删除过时的测试用例 因为需求的改变等原因可能会使一个基线测试用例不再适合被测试系统,这些测试用例就会过时 。例如,某个变数的界限发生了改变,原来针对边界值的测试就无法完成对新边界测试 。所以,在软体的每次修改后都应进行相应的过时测试用例的删除 。(2)、改进不受控制的测试用例随着软体项目的进展,测试用例库中的用例会不断增加,其中会出现一些对输入或运行状态十分敏感的测试用例 。这些测试不容易重複且结果难以控制,会影响回归测试的效率,需要进行改进,使其达到可重複和可控制的要求 。(3)、删除冗余的测试用例如果存在两个或者更多个测试用例针对一组相同的输入和输出进行测试,那幺这些测试用例是冗余的 。冗余测试用例的存在降低了回归测试的效率 。所以需要定期的整理测试用例库,并将冗余的用例删除掉 。(4)、增添新的测试用例如果某个程式段、构件或关键的接口在现有的测试中没有被测试,那幺应该开发新测试用例重新对其进行测试 。并将新开发的测试用例合併到基线测试包中 。通过对测试用例库的维护不仅改善了测试用例的可用性,而且也提高了测试库的可信性,同时还可以将一个基线测试用例库的效率和效用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级别上 。回归测试包的选择在软体生命周期中,即使一个得到良好维护的测试用例库也可能变得相当大,这使每次回归测试都重新运行完整的测试包变得不切实际 。一个完全的回归测试包括每个基线测试用例,时间和成本约束可能阻碍运行这样一个测试,有时测试组不得不选择一个缩减的回归测试包来完成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能够检测到回归错误的受控实验 。当测试组选择缩减的回归测试时,有可能删除了将揭示回归错误的测试用例,消除了发现回归错误的机会 。然而,如果採用了代码相依性分析等安全的缩减技术,就可以决定哪些测试用例可以被删除而不会让回归测试的意图遭到破坏 。回归测试选择回归测试策略应该兼顾效率和有效性两个方面 。常用的选择回归测试的方式包括:(1)、再测试全部用例选择基线测试用例库中的全部测试用例组成回归测试包,这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再测试全部用例具有最低的遗漏回归错误的风险,但测试成本最高 。全部再测试几乎可以套用到任何情况下,基本上不需要进行分析和重新开发,但是,随着开发工作的进展,测试用例不断增多,重複原先所有的测试将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往往超出了我们的预算和进度 。(2)、基于风险选择测试可以基于一定的风险标準来从基线测试用例库中选择回归测试包 。首先运行最重要的、关键的和可疑的测试,而跳过那些非关键的、优先权别低的或者高稳定的测试用例,这些用例即便可能测试到缺陷,这些缺陷的严重性也仅有三级或四级 。一般而言,测试从主要特徵到次要特徵 。(3)、基于操作剖面选择测试如果基线测试用例库的测试用例是基于软体操作剖面开发的,测试用例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 。回归测试所使用的测试用例个数可以由测试预算确定,回归测试可以优先选择那些针对最重要或最频繁使用功能的测试用例,释放和缓解最高级别的风险,有助于儘早发现那些对可靠性有最大影响的故障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个给定的预算下最有效的提高系统可靠性,但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再测试修改的部分当测试者对修改的局部化有足够的信心时,可以通过相依性分析识别软体的修改情况并分析修改的影响,将回归测试局限于被改变的模组和它的接口上 。通常,一个回归错误一定涉及一个新的、修改的或删除的代码段 。在允许的条件下,回归测试儘可能覆盖受到影响的部分 。再测试全部用例的策略是最安全的策略,但已经运行过许多次的回归测试不太可能揭示新的错误,而且很多时候,由于时间、人员、设备和经费的原因,不允许选择再测试全部用例的回归测试策略,此时,可以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缩减的回归测试 。测试过程有了测试用例库的维护方法和回归测试包的选择策略,回归测试可遵循下述基本过程进行:(1). 识别出软体中被修改的部分;(2). 从原基线测试用例库T中,排除所有不再适用的测试用例,确定那些对新的软体版本依然有效的测试用例,其结果是建立一个新的基线测试用例库T0 。(3). 依据一定的策略从T0中选择测试用例测试被修改的软体 。(4). 如果必要,生成新的测试用例集T1,用于测试T0无法充分测试的软体部分 。(5). 用T1执行修改后的软体 。第(2)和第(3)步测试验证修改是否破坏了现有的功能,第(4)和第(5)步测试验证 修改工作本身 。测试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回归测试需要反覆进行,当测试者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相同的测试时,这些回归测试将变得非常令人厌烦,而在大多数回归测试需要手工完成的时候尤其如此,因此,需要通过自动测试来实现重複的和一致的回归测试 。通过测试自动化可以提高回归测试效率 。为了支持多种回归测试策略,自动测试工具应该是通用的和灵活的,以便满足达到不同回归测试目标的要求 。在测试软体时,套用多种测试技术是常见的 。当测试一个修改了的软体时,测试者也可能希望採用多于一种回归测试策略来增加对修改软体的信心 。不同的测试者可能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选择不同的回归测试技术和策略 。回归测试并不减少对系统新功能和特徵的测试需求,回归测试包应包括新功能和特徵的测试 。如果回归测试包不能达到所需的覆盖要求,必须补充新的测试用例使覆盖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回归测试是重複性较多的活动,容易使测试者感到疲劳和厌倦,降低测试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採用一些策略减轻这些问题 。例如,安排新的测试者完成手工回归测试,分配更有经验的测试者开发新的测试用例,编写和调试自动测试脚本,做一些探索性的或ad hoc测试 。还可以在不影响测试目标的情况下,鼓励测试者创造性地执行测试用例,变化的输入、按键和配置能够有助于激励测试者又能揭示新的错误 。在组织回归测试时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各测试阶段发生的修改一定要在本测试阶段内完成回归,以免将错误遗留到下一测试阶段 。其次,回归测试期间应对该软体版本冻结,将回归测试发现的问题集中修改,集中回归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回归测试与兼容性测试结合起来进行 。在新的配置条件下运行旧的测试可以发现兼容性问题,而同时也可以揭示编码在回归方面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