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韭园村


北京市韭园村

文章插图
北京市韭园村北京市韭园村位于“王平古道”起点,村内古庙遗址有很多如三义庙、龙王庙、菩萨庙等,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基本介绍中文名:北京市韭园村
地址:京西九龙山麓
地理特徵:由四个自然村组成
历史人物:元代大戏剧家马致远的故居
基本信息京西王平镇韭园村韭园村位于京西九龙山麓 。该村成村古老,应在辽金时代,因村中有些古蹟是在金元时期 。该村是京西古(大)道上的“王平古道”出入古道的第一个古村落 。在古时,京城里的人们要以煤炭为薪,而西山遍藏乌金 。于是,京西和山西、内蒙古一带的拉煤运货的驼队、马帮就来往在西山古道中 。远古风烟,筑城御边,驼队铃响,马帮来往,宗教活动,使古道、西风、驼铃、瘦马等神奇故事流传在古道两侧 。现门头沟区有古道很多,如从三家店村到妙峰山的古香道、从大灰厂到戒台寺的古香道、从圈门过街楼到潭柘寺的古香道、从斋堂到沿河城的古道、从清水涧经爨底下到柏峪村的京西古道、还有这条“王平古道” 。据史料记载,现存的京西古道最早的始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100年的历史 。地理特徵位于“王平古道”起点的韭园村现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即韭园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桥耳涧村 。韭园村在北,东、西落坡村相联在南 。桥耳涧村独立在东 。四个小村在一个大山环抱中 。千百年来,山民们既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又接待着来往商队的喧嚣 。因过去这里的村民以种菜为主,尤以种韭菜出名,所以村名叫“韭园” 。现村内的文物古蹟很多,如有“王平古道”从村中穿过,古民居、古庙、古碉楼等人文景观成为历史见证 。村内虽盖有部分新房,但还保留很多明清民居,也有元代古居,如我国元代大戏剧家马致远故居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其院就应为元代古居 。这些古民居大多为精良的三合院、四合院 。院落随山势的高低而建,错落有致 。因村中的树木极多,树木的覆盖率竟达98% 。故这些古民居大多掩映在浓荫中更显得古香古色 。院内的房屋,青砖灰瓦,木窗雕花,砖雕、石雕相衬 。在古道临街古民居的墙上,现还有“古道商铺”的匾额 。古道绵延而来,穿村而过 。韭园四村就成为古道上的驿站,客栈、酒馆、商铺等比比皆是 。出了韭园村,就来到了京西大道(现在的109国道),故来往的客商们都愿意在此休整 。这条“王平古道”是从韭园村口的京西大道起,进韭园村,经王平、大台、木城涧,庄户村、千军台村等,再到西端的张家村、七里坟村等,在军响乡与京西大道又相通 。历史遗蹟韭园村内的古庙遗址很多,如三义庙、龙王庙、菩萨庙等 。三义庙在桥耳涧村,座东面西 。建于明万曆年间,庙内有正殿(东殿)三间,北配殿三间 。过去正殿内供的是三国时刘、关、张三兄弟 。现殿内仍有壁画,内容为三国故事 。其院内有古银杏一株,庙门口有古槐一株 。三义庙的北墙外就是“王平古道”的北道,现有立碑说明 。龙王庙、菩萨庙都位于韭园村,在村中主干道东西两侧,各为一间小庙 。这三座庙宇现都已修复一新 。在东落坡村还有古碉楼,这座古碉楼相传修建于金代,高约10米,里面分三层 。是过去用于军事上的了望哨 。因此碉楼完全掩映在树木葱茏中,竟无法拍照 。而且在西落坡还有一处叫“大寨”的古遗址,又叫落难坡,是古代的一所监牢 。相传在金代时,宋朝的徽、钦二帝曾囚禁于此 。因人们都知,徽、钦二帝是囚禁在当时的金中都东(今宣武区)的唐代古剎法源寺内“坐井观天” 。徽、钦二帝囚禁于此是传说,还是押解途中曾在此暂禁不得而知 。但现在大寨处已有立牌说明,就明确指出,宋朝的徽、钦二帝就是囚禁于此 。在桥耳涧村外的古道上还有牛角岭关城遗址,在关旁巨石铺成的古道上,驼、马踩踏的蹄印很深,清晰可见 。据《宛署杂记》载:“牛角岭,在县西北七十里桥涧村……”历史人物最值得韭园村民们骄傲的是,在韭园村的西落坡小村内,有我国元代大戏剧家马致远的故居 。故居坐西朝东 。故居门前是小桥流水 。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 。绕过影壁进一间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 。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边为三间 。因长久没有人住,现已破旧的很厉害,院内是野草丛生,杂物堆放 。现该村正準备修复马致远故居 。现在村里的很多地方,都以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尤其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对村里的环境,进行复原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也是对京西古道沧桑历史的写照 。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北京)人 。他是我国元代时着名的大戏剧家 。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 。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并被尊为“曲状元”,在元代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后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生活 。这山林在何处?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但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却有马致远故居,而且村民们世世代代流传,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 。也可以看出,韭园村人民对马致远这位大戏剧家的热爱 。而马致远所写的《天净沙·秋思》和他故居门前的景物很相似 。另外,在马致远的其它曲中也可证明这里为他的故居 。如《元曲三百首》中的马致远的《清江引·野兴》,曲句为:“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这西村就应是西落坡村,是对东落坡而言,东落坡为东村 。这也可以印证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 。现在马致远故居已被有关文物部门确定,并在故居门口立有说明 。韭园村在九龙山脉的环抱中,四周是山峦叠翠,树木葱茏,风景幽丽 。村中有多眼清泉(小桥流水),泉水清凉甘甜,成为村民的生活用水,并多有果树,像核桃、柿子、枣树、樱桃、桃、杏、李等,尤多古核桃、古柿 。2005年秋,门头沟区政府制定了对京西古道的开发规划,出台保护条例,竖立古蹟标誌 。游人到韭园古村访古探幽,可访马致远故居,体会千年古道悠悠之情 。地图信息地址:门头沟区王平镇(九龙山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