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为什么是“礼仪之都” 随州世界之最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炎帝神农在这里教民农耕,开启了农耕文明和早期的礼乐文明,点燃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随州是中国编钟之乡,曾侯乙编钟横空出世震惊世界,系列曾侯墓的考古发掘,展现了灿烂的曾随文化,而礼乐则是曾随文化的醒目标签、核心要素 。随州着力擦亮炎帝文化和曾随礼乐文化品牌,在文脉传承中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塑造城市精神 。
【随州,为什么是“礼仪之都” 随州世界之最】癸卯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前夕,随州日报策划推出系列述评,阐释炎帝文化和曾随礼乐文化的内涵、价值及其现代传承与发展 。敬请关注 。
癸卯年寻根节系列述评④
礼仪之都,彰显城市文化特质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礼仪”,被称为“礼仪之邦” 。
何为礼?《礼记·乐记》说:“礼也者,报也 。”“礼”最初源于人性自然的流露,体现为下意识的恩情回报 。经过延绵传承,礼制则是一系列行为规范,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礼仪仪式、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等的总和 。
据记载,自夏商兴起礼仪,至周朝制礼作乐,经孔孟等诸子百家倡导完善,建立起一套礼乐规范,礼仪为社会治理提供依据和遵循,也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
周公制礼作乐,一方面是制定规章制度,比如天子、诸侯、大夫、士等乐舞享受规模对应八佾、六佾、四佾、二佾等;另一方面就是继承殷商青铜工艺优良传统,铸造出更加精美的青铜器物,以此承载礼乐制度,比如九鼎八簋等 。欧阳修的《新唐书·礼乐志》中说:“孝慈、友悌、忠信这些伦理道德,必依凭于居处、动作、衣服和饮食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礼都要借助一种特定的仪式和器物来表达其内涵,礼之意义寓于礼之仪、器中 。
在周朝时期,编钟作为大型礼乐重器,往往都会在天子诞辰、祭祀祖先、将士凯旋、重要宴请之时奏响,充分说明编钟在古代社会的重要礼仪象征作用 。
长达700多年的曾(随)国,是周天子分封在南方的一个重要诸侯国 。目前考古发现的16位“曾侯”,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精美的青铜文物,叙述着历史的辉煌,也讲述着礼乐文明的精彩 。
从出土文物看,编钟几乎成为曾侯家族陪葬的“标配”,也昭示着曾国有着制作大型编钟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发掘曾国贵族墓地发现青铜礼乐器近600件,其中不同组合的编钟竟有上百件之多,包括曾公求编钟34件、曾侯宝编钟被盗后尚存15件、曾侯得编钟20件、曾侯宝夫人芈加编钟被盗后尚存19件 。
特别是1978年出土于随州的曾侯乙编钟65件,至今仍是中国出土数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气势最为宏伟的一套编钟 。其巍峨、完美的“曲悬”架式,与配套的曾侯乙编磬,完整、明确地呈现了周代诸侯的“轩悬”制度,并与其他青铜礼器一起交织出一幅近于现实的礼乐场景 。
曾侯乙以他的诸侯身份和音乐天赋,采用集纳、荟萃、组合的方式,对春秋时期的列国编钟进行重大的艺术再创造,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乐器制作的高超水平,书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还展现了在文化突破的“轴心时代”,人类理性能达到的高度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认为,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
在随州这片土地上,始祖炎帝制琴做弦开创了礼乐之先,曾国诸侯传周礼而兴礼乐,隋文帝杨坚也运用礼乐经国序民等,使得礼乐文化在此滋养、发展,成就了“礼乐相济、天人合一”的礼仪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