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营——贵州站∣寒假活动招募 多声部简谱中国之最( 三 )


侗族大歌虽已名扬中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但很多人不知道侗族大歌不单纯是一种民间音乐或民间艺术,它更是侗族人精神生活中的最高境界,也是侗族人严格恪守的行为准则 。
鼓楼是全寨人集会议事、处理地方重大事情的地方
侗族大歌的主要特点是“一多三无”,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无固定曲谱 。多声部就是一领众和,独高众低 。侗族大歌这种合唱艺术没有指挥,但心心相映的侗族人能演唱得整齐、和谐 。“无伴奏音乐”或“无伴奏合唱”都有一个“定音器”,但侗族大歌没有,演唱侗族大歌全凭经验起音 。
侗族大歌的特点: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侗族大歌没有固定的曲谱,同样是《蝉歌》,各地、各村寨、各歌队都有他们自己的唱法,因此才有“岩洞大歌”、“三龙大歌”、“肇兴大歌”等一些以地名为标志的侗族大歌种类 。
小黄村1212名侗族人同台演唱侗族大歌
2003年11月28日,贵州省从江县侗族大歌节上,位于大山深处的高增乡小黄村1212名侗族人同台演唱侗族大歌 。参加这次演唱的,年龄最大的是花甲老人,最小的才4岁 。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演唱难度极高,但他们配合十分到位,旋律多变,悦耳动听 。
04 巫山岩画群
在贵州的崇山峻岭、大江小溪边,掩藏和流淌着数不清的秘密 。复杂的地理环境,支离破碎的文献记载,迁徙演变的众多民族,都增加了贵州岩画的神秘性 。
巫山岩画群记载着当地先民的哪些秘密?
龙里县巫山岩画群是贵州目前已发现的面积最大、图像最多、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岩画群,由抄纸岩(也叫大岩脚)岩画、大砂田岩画、猫脑壳岩画三部分组成 。
猫脑壳岩画共有画迹十多处
千百年来,这些色彩鲜艳的图像、符号一直在无声地诉说着,并等待着人们的解读 。它们产生于什么时代和背境,其功用如何?岩画的创作者是谁,它在传达着怎样的信息?
猫脑壳岩画 “斗邪图"
05 夹缝中造就的生物多样性
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就生活在这样的山林中
大部分喀斯特地区并不具备形成森林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土被不连续、土层浅薄,只有在洼地和谷地底部有浅薄的土层,再加上喀斯特地表岩层渗漏强、蓄水能力差,导致地表水严重缺乏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树木的根系只能长在石沟石缝中,越往山顶林木越矮小纤细 。
喀斯特山上的树木把根扎入坚硬的石灰岩中
然而正是树木的不断死亡和消失,悄悄改变着喀斯特石山的地质特征——年复一年积聚的枯枝落叶层积蓄着水源,倒塌的树干和腐殖质缓慢充填着地表的裂缝,根系和树叶减缓了大气降水的急剧下渗 。更多森林滞留水出现在洼地,也出现在岩山的中层和上层 。
南方喀斯特地区的丛林中,榕树的果实醒目诱人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又很不稳定的过程,各样树木花草,就在这个过程中,依靠祖辈用身体拦截下的水分,吸吮着腐败枝叶中的养分,逐渐占据了喀斯特石山的每一个角落 。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就生活在这样的山林中 。
2008年,科学工作者首次拍摄到务川臭蛙的繁殖行为
蕈蚊幼虫的捕食陷阱
一只拉步甲在捕食螽斯
一只荔波睑虎因感受到威胁而做出警示的反应
06 独特的地方风物
梯田文化
贵州的梯田
在贵州的大山里时不时地可以看见一片片的梯田 。气势磅礴,而且线条优美,极具魅力,特别是那居于梯田间的山村、小寨与梯田交相辉映,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