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俪派

骈俪派名称由来此派提法,采自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艳品”一目,其评语云:“骈俪之法,本于《玉玦》 。”王骥德《曲律》称为文词派,吕天成《曲品》称为“骈绮派”,王世贞《曲藻》以之为吴中派,近人吴梅以之为崑山派,云:“有明曲家作者至多,而条别家数,实不出吴江、临川、崑山三家 。”代表作家及作品(1)郑若庸(嘉靖时人)《玉玦记》(2)陆采《明珠记》、《怀香记》(3)张凤翼《红拂记》、《祝髮记》(4)屠隆《彩毫记》、《昙花记》(5)梅鼎祚《玉合记》、《长命缕》(6)许自昌(万曆时人)《水浒记》、《橘浦记》主要特点1、一意追求词藻华丽,大量用典,甚至堆砌古书成句或药名、花名入曲辞以炫其淹博,连宾白亦用骈句或四六而不顾及人物身份;2、思想内容虽有深有浅,但题材却大多采自历史,现实意义一般不强 。3、关目大多冗杂散漫,多承袭而少独创 。影响及意义骈俪派的出现代表着南戏走向完全的雅化,标誌着南戏开始由一种民间艺术最后成为贵族所独享的娱乐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南戏从舞台走向案头,由生动灵活的戏曲最终走向辞赋化 。于是,南戏不仅脱离了农村,也脱离了城镇的多数观众,以致必然走向僵化和没落 。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徒逞其博洽,使闻者不解为何语,何异对驴而弹琴乎!……无论田畯红女,即学士大夫能解其何语者几人哉!”故骈俪派的一些作品读之者固然有,演出者却绝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