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文章插图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 。1896年,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诞生,学校当时仅设有土木工程系,于1897年春在天津招收了第一届学生20名,这是我国高校成立最早的土木工程系,西南交大也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祥地 。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之一 。2018年12月10日,荣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桿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
基本介绍中文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英文名: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创办时间:1896年
所属地区:中国 四川 成都
主要奖项: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知名校友:茅以升、林同炎、竺可桢、黄万里等
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现任院长:蒲黔辉
学院简介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源于1896年在山海关铁路官学堂成立的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是我校1896 年创办时最早设立的专业,1949 年以前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中,土木学生占到了67% 。1896年,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山海关铁路官学堂诞生,学校当时仅设有土木工程系,于1897年春在天津招收了第一届学生20名,这是我国高校成立最早的土木工程系,西南交大也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发祥地 。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土木工程系已设定了铁道工程、构造工程、水利工程、卫生工程、建筑工程等五个专业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铁道学院的铁道工程专业部分师生调入该校土木系 。1958年,学校在铁道建筑系(原土木系一部分)创办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1974年,又在铁道工程系新设航空测量专业 。1990年,学校开始将分属土木、地质、测绘学科的系、所、中心整合成立土木工程学院 。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之一 。学院历史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创建和蜚声海内外时期(1896-1949)1)创建背景——铁路工程建设该校在1896年建校时就设定了土木工程专业(时称铁路工程科),培养铁路专门技术人才 。于1900年3月首届学生37人完成学习(结业20人、毕业17人),这是中国最早培养的土木工程学科专门人才,其中张浩然、徐士远等五位毕业生辅佐我国铁路工程奠基人詹天佑先生,凭藉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中国人自己勘察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 。该校历届毕业生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事实证明:依靠自力更生和知识引进,中国能够为满足铁路建设需要,成功地培养出自己的铁路工程师 。山海关铁路学堂不仅是该校的前身,而且在我国工科大学教育创业史上有其应有的地位,成为中国近代土木工程教育的发源地 。2)办学模式——欧美模式自学校创办起,借鉴欧美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开设了铁路工程科、矿冶工程科、机械工程科等,以培养高级建设人才为目标,学制4年,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画、教学内容;採取知识引进的办法,主要课程聘请外籍老师,以英语授课 。该校于1905年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于1907年4月,制定了《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章程》,1910年制定了《唐山路矿学堂设学总纲》14条 。规定本科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影响深远,它使课程学习同研究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使该校的毕业生从1911年起便达到世界公认的工科大学毕业生的水平 。唐山路矿学堂是我国学校中最早设立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学堂之一 。3)名师济济、成绩斐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同年7月,该校更名为唐山铁路学校,1913年9月,又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铁路工程科更名为土木工程科 。这时,学校教学名师济济、教学成绩斐然 。典型的是出现了该校办学历史上着名的“五老”(有该校教授中第一位中国人罗忠忱,有从国外留学归来的老先生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黄寿恆),他们把自己的毕生国内贡献给了这个学校,是学校教师的核心 。此外,还有对该校发展有重大建树和影响并驰名中外的桥樑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茅以升(于1916年毕业于该校) 。老教师们学识渊博、严以律己、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他们言传身教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该校“刻苦钻研、朴素崇实、爱国爱校、严谨治学”的优良校风,一直沿袭至今 。该校的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1916年,教育部举办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成绩展览,有71所高等学校的优秀学生的试卷、论文参展,经专家评定,该校名列榜首,获教育部的优秀奖状,获奖“竢实扬华”匾额一块 。1917年,交通部对全国铁路实习生进行统考,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以录取人数最多、个人分数最高名列榜首 。该校自1913年在原土木工程系基础上增设矿冶系,1937年增设铁道管理,1946年将矿冶系分为採矿系和冶金系,同时增设建筑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这一时期,该校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毕业于土木建筑工程,且是按大类培养的 。2.调整充实发展壮大时期1951年建筑系改为结构系,1952年国家为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对全国高校进行了院系大调整 。该校原土木系改为铁道建筑,结构系改为桥隧系,将採矿系调整到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将冶金系调整到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将化学系调整到天津大学,将材料系调整到北京铁道学院 。可见,该校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6年各专业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 。1957年增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1958年铁道建筑系增设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 。1981年铁道系与桥隧系合併为铁道工程系,1983年分为土木工程系、航空摄影测量与地质工程系 。1994年经整合成立土木工程学院,下设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樑工程、地下宫、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七个系和工程製图、建筑材料、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四个直属教研室及建筑勘察设计院和结构工程、风工程、岩土工程、离心机四个试验中心 。3.开拓进取再创辉煌时期1995年,该校将原铁道工程、桥樑工程和隧道工程合併为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土建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合併为建筑工程专业;1996年至今,在全国率先继续推行按大类培养(全国其它重点高校于1998年以后实行按大类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将原交通土建和建筑工程合併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并延展至道路工程、市政工程、机场工程和水利工程领域 。1996年,学院成为办学实体,统一调配教学科研资源,还设有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成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该校土木工程专业从19世纪末开办至今,历经了清朝末期、辛亥革命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发展时期;从最初服务于铁路建设和管理部门,经几代人的不断发展拓展到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等其它土木工程专业领域;从最初单一的本科教育发展到本——硕——博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勘察设计大师近30人(其中上世纪1949年前培养的竺可桢、茅以升、林同炎等,有50年代培养的王三一、施仲衡等,有60年代培养的王梦恕、史玉新,80年代培养的徐恭义等) 。这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历届英才百年土木树人百年,长期的办学历程鋳就了“唐山土木”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更培养出着名桥樑专家茅以升、物候学家竺可桢、美国“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汪菊潜、周惠久、张维、刘恢先、严恺、林秉南、林同骅、施仲衡、王梦恕…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扬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工程权威 。经过一代又一代土木人的不懈奋斗,土木工程学院以其卓越的成就,雄厚的实力,享誉中外 。学院架构目前,学院下设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樑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6个系,土木工程製图、建筑材料、结构力学、水力学4个教研室,防灾减灾研究所、茅以升桥樑研究所、深水大跨桥樑研究中心、长大特殊隧道研究中心4个研究所(中心) 。办学规模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授予权、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桥樑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计画1个(岩土工程),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结构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个(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77%,其中“千人计画” 3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青年千人”1人,形成了以院士、千人、长江、杰青为核心,核心课程责任教授为主干,以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中青年教师为后备、主干课程教学团队为主体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院构建了高水平“123”重点科研平台体系与“2+1”国家实验教学平台体系 。即1个国家级研究平台——“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平台——“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重点平台——“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风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个土木工程国家级实体教学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和“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目前,土木工程学院实验室平台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国内大学前列,硬体实力达到全国顶尖,研究成果丰富,学术影响力巨大,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前景九十年代以来,学院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共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了我校该类科技成果奖励零的突破),2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7项),省部级各项奖励100余项,国内各大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及中国公路学会等科技奖励130余项 。2005-2015年,土木工程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数量稳步增长,共获批194项 。其中,2014年获批基金总量排名跃升为国内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第二名 。学院一贯重视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学院教师承担了一大批高级别科研项目,在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以及铁路、公路、水工、城建、市政等不同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年科研经费已超过5000万元,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各类省、部级奖,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团队建设 。土木工程学院坚持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同国内外许多学校、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係,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联合办学和科研协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学院师生将继续弘扬土木精神,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继往开来迎挑战,锐意进取铸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