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县

恩平县恩平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秦汉时期属南海郡地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称思平县 。三国吴(222年)时名海安县 。南齐改称齐安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名海安县 。唐至德二年(757年)改为恩平县 。宋初併入阳江县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复置恩平县,属肇庆府辖 。
恩平最早设县是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始称“思平县”,县治大致在今恩平良西镇恩平铺,辖今恩平全境及阳江、阳春部分地区 。南朝时陈国改思平为“齐安” 。隋朝立国后,开皇十八年(598)又改名“海安” 。“恩平”一名的正式出现,是在唐朝武德五年(622) 。其后虽有废革归併,自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设广东肇庆府恩平县”后,“恩平县”便稳定下来 。明成化十四年置恩平县 。万曆五年(1577)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 。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领封川县、开建县)、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 。
同治九年(1870),阳江县升直隶厅,割领阳春县、恩平县 。
【恩平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恩平县,设立恩平市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恩平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政府驻地:恩城镇
电话区号:0750
邮政区码:529400
地理位置:广东江门
人口:376733人
方言:恩平话
车牌代码:粤J
建置沿革恩平县历史悠久,秦时隶南海郡,汉为高凉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析置思平县,以后或海安县,或改称齐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始称恩平县 。宋开宝五年(972年),恩平併入阳江县 。明成化二年(1466年)设立恩平堡,堡址即今县府大院 。到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复置恩平县 。万曆五年(公元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 。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领封川县、开建县)、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清初沿明制 。肇庆府为广肇罗道治所,隶广东省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开平县;雍正九年(公元1801年)置鹤山县,时肇庆府领德庆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封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等12县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阳江县升直隶厅,割领阳春县、恩平县 。1958年与开平合县称开恩县,1961年分县复称恩平县至今 。1970年为佛山专区所辖,1983年划归江门市所辖 。县城驻恩城镇 。行政区划1984年2月,撤销生产大队,恢复为乡,称乡人民政府 。全县设区15个、镇2个、乡159个、管区6个 。1985年各区、镇简况:恩城镇:城内分河东、河西、河南街道区和城东、环城管理区,管理城内60多条街道和城郊21个村子 。城南区:位于本县腹部,辖沙联、西安、中南、联合、米仓、园淋、南联、南安8个乡、92个自然村 。附城区:位于本县中部,辖飞鹅塘、大松岭、石联、石泉、石青、平富岗、平塘、锦岗、顶沖、茶坑、塘劳、禄平、新楼等13个乡,103个自然村 。东安区:位于县东南部,辖横槎、顺槎、金坑、塘洲、东新、祝荷6个乡,有59个自然村 。横陂区:位于县东南部,辖横东、岐联、横平、西联、横南、南华、横盘、甘围、横西、红星、白银、虾山等12个乡,175个自然村,还有综合场和林场各一个 。圣堂区:位于县中部,辖三山、区村、龙塘、进职、三联、水塘、湿朗、根竹头、塘龙、长安、歇马等11个乡87个自然村 。良西区:位于县西北部,辖那湾、雁鹅、龙安塘、鹤坪、龙山、良东、松柏根、福坪、龙联、七乡等10个乡、124个自然村 。沙湖区:位于县东北部,辖圣园、南坑、那梨、咀厚、李边、南闸、伍边、成平、东岸、水楼、南平、高园、南塘、扁沖、上凯、下凯、乌石、横坡、和平、浴水、关村21个乡,233个自然村 。牛江区:位于县东北部,辖岭南、龙湾、黄泥坦、横眉、莲华、昌梅、仕洞、高联、马龙塘、梨园、鹏昌等12个乡,84个自然村 。君堂区:位于县东北部,辖杨屋、清湖、琅珂、石潭、大湾、新塘、潢步头、黎塘、塘库、新君、平安、西园、堡城、沙冈14个乡、188个自然村 。大田区:位于恩城西北部,辖石山、北合、联平、白石、黄沙、上南、下南、芦塘、南渡等10个乡、118个自然村 。那吉区:位于县西南部,辖那吉、那北、那西、朗寸、黄角、鸭颈、七星塘、五乡、平塘、石湾、潭角11个乡、104个自然村 。大槐区:位于县南部,辖沙栏、河湾、大槐、锦新、大朗、银水、前进、佛良9个乡、86个自然村 。东成区:位于县东部,辖牛皮塘、横岗头、上绵湖、下绵湖、石路、四联、鹿颈、草坑、石桥头、石岗10个乡、65个自然村 。洪滘区:位于县南端,辖塘联、湾海、新潮、围边、蓝田、园山、大亨7个乡、35个自然村 。朗底区:位于县西北部,辖东南、新东、朗北、朗西、岑洞等5个乡、55个自然村 。江洲镇:位于县中部,辖太平、东北雁、永华、中安4个管理区、53个自然村 。区域人口民族区域恩平县,地处广东省南部,位于北纬21°54′31″~22°29′44″之间,东经111°59′51″~112°31′23″ 。县境周界265.5公里 。东至开平县、台山县,南邻阳江县,西接阳春县,北连新兴县 。境内南端镇海湾,濒临南海,有海岸线21公里 。内河锦江流径本县11个区镇,全长59.51公里,汇入潭江 。西部群山耸立,北、东、南面为丘陵地区 。全县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长为62.47公里,东西宽为50.24公里 。地形北宽南窄,略呈桑叶形 。地势较高,全境95%的陆地海拔10米以上,并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形複杂,低山和高口低丘、平原交错分布 。全境总面积1698.37平方公里(合2547555亩) 。其中,耕地面积476063亩,占总面积的18.7%;山地和丘陵地1477447亩,占总面积的58%;水域150401亩,占总面积的5.96%;城乡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93760亩,占总面积的3.68%;其他349884亩,占总面积的13.73% 。人口明成化十四年(1478),军民共3411户,男女共12665人 。明万曆二十二年(1594),总人口为17334人 。明崇祯三年(1930),为10428人 。清顺治五年(1648),全县总人口12340人 。清道光五年(1825),全县总人口254235人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本县常住人口为221696人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268148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376733人 。民族聚集本县的民族除汉族外,还有少数民族如满、黎、壮、京、侗、佤、苗、回、藏、瑶、毛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