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一个革命的诗人


拜伦:一个革命的诗人

文章插图
拜伦:一个革命的诗人【拜伦:一个革命的诗人】《拜伦:一个革命的诗人》採用“以图读传”的形式,辅以专题、名人名言栏目,并与内容同步配以生动、有趣、丰富的“知识连结”和“资料连结”,精选大量与拜伦紧密相关的各类图片,以简洁大方的版式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再现了拜伦传奇的一生,《拜伦:一个革命的诗人》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拜伦,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文学艺术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
基本介绍书名:拜伦:一个革命的诗人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数:160页
开本:16
作者:《图说名人系列》编委会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拜伦:一个革命的诗人》编辑推荐: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致力于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图书目录初露锋芒 贵族家世 母子相依为命 年轻的爵爷 中学时代 剑桥的大学生 文学界新贵 嚮往东方 《哈洛王孙游记》 对东方人的看法 同到英国 盛名之累 为情所累 姐姐奥古斯塔 与安娜贝拉的婚姻 站在文学的巅峰 再度踏上旅途 威尼斯之行 运河上的唐璜 新情人泰莉莎 比萨的文艺圈 雪莱之死 热那亚的生活 荣誉之重 重返希腊 麦索隆基的救星 自由民主的战士 拜伦年表序言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于1788年1月22日出生在英国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 。拜伦生于伦敦,长于苏格兰,十岁时承袭了男爵的称号 。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 。在剑桥大学就读期间,他便发表了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 。面对某些评论的围攻,他以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作为反击 。这首长诗讽刺了文坛的权威,批评了湖畔派诗人,同时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内容和诗人的社会责任,在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成年后,适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兴起的时代,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 。二十岁时,出国游历,先后去了许多国家 。1811年回到英国 。这次旅行使他大开眼界,他看到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和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 。拜伦在欧洲游历期间,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长诗《恰尔德·哈洛王孙游记》第一、二章(第三、四章分别完成于1816年和1818年) 。第一章1809年在阿尔巴尼亚开始写作,第二章于次年3月在伊斯密尔完成 。长诗在1812年3月出版后,轰动文坛,风靡全国 。《恰尔德·哈洛王孙游记》是拜伦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恰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记述了自己游历和旅居欧洲诸国后的见闻和观感 。在前两章中,拜伦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义大利、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社会风貌,谴责专制统治,支持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 。后两章则歌颂欧洲山河的壮丽,缅怀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讚美欧洲的艺术 。长诗内容丰富,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抒情见长 。此后,拜伦又写了《异教徒》、《阿比托斯的新娘》和《海盗》(1814)等六部长篇叙事诗,总称为“东方叙事诗” 。作品以东欧、西亚一带为背景,充满异国浪漫情调 。诗歌中还塑造了一系列高标独举、孤行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 。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干、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精神,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 。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 。这一类形象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1816年夏天,拜伦的妻子提出分居的要求,上流社会藉此毁谤和攻击,拜伦愤然离开英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祖国 。先是移居瑞士 。这一时期写的诗剧《曼弗雷德》(1817),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内心中的苦闷 。长诗《锡隆的囚徒》叙述的是16世纪为捍卫瑞士独立而被囚禁在锡隆堡达六年之久的共和主义者和自由思想家博尼瓦尔 。和“拜伦式英雄”不同,博尼瓦尔反对专制暴政,和人民共命运,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诗歌讚扬了英雄坚贞不屈的精神,抨击了专制暴政的残酷 。拜伦一生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斗争,而且致力于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他未完成的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在英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1823年初,希腊抗击土耳其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 。1824年4月19日拜伦死于希腊军中 。他的诗歌在欧洲和中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