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土系列


稻土系列

文章插图
稻土系列【稻土系列】稻土系列,是耕种活动的产物 。是由各种地带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经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其形成过程是在季节性淹水灌溉、耕作、施肥等措施影响下,进行氧化还原交替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复盐基作用与盐基的淋溶,及粘粒的分解、聚积与迁移、淋失,使原来的土壤特徵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剖面发生分异,而形成特有的土壤形态、理化和生物特性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稻土系列
地理位置: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类型: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对象:土壤
管理单位:政府
地理分布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其中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湾西部平原最为集中 。剖面层次水稻土的剖面结构包括下列层次:耕作层(A)、犁底层(P)、渗育层(W)、 澱积层(B)、澱积潜育层(Bg)及潜育层(G) 。耕作层耕作层淹水时水分饱和,呈半流泥糊状或泥浆状 。排水落乾后,呈包含有屑粒、碎块的大块状结构,结构面见锈斑杂有植物残体;犁底层犁底层较紧实,暗棕色的垂直结构发达,有锈纹和小铁锰结核;渗育层渗育层由于水分渗透,铁质淋洗强烈,颜色较淡;澱积层多呈棱块状结构,多锈纹、锈斑和铁锰结核;潜育层潜育层处于还原状态,呈蓝灰色结构 。澱积潜育层处在地下水变动範围内,呈灰蓝色,有较多的锈斑和锈纹结构不明显;水稻土分类水稻土大致可分为淹育、潴育及潜育等三种类型 。淹育型发育层段浅薄,属初期发育的水稻土,底土仍见母土特性,如红壤仍有红色底层;潴育型发育完整,具有完整的剖面结构;潜育型属由潜育土或沼泽土发育而成 。水稻土是中国很重要的农业土壤资源,应根据土壤特性因地制宜加以改良,充分利用 。盐硷土系列 又可分为盐土和硷土 。盐土中国土壤中含可溶盐较高的盐土主要分布在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区,尤以内蒙古、宁夏、甘肃、清海和新疆为多 。华北平原和汾、渭谷地也有零星分布 。气候乾旱、蒸发强烈、地势低洼、含盐地下水接近地表是盐土形成的主要条件 。盐分累积的形态通常是地表出现白色盐霜,作斑块状分布 。含盐量高的盐土可出现盐结皮厚度(小于3厘米)或盐结壳(大于3厘米),在结皮或结壳以下为疏鬆的盐与土的混合层,可由几厘米到30~50厘米;甚或可见盐结盘层 。盐分累积的特点是表聚性很强,逐渐向下盐分递减 。沿海地带盐分累积特点是整层土体均含较高盐分 。中国盐土的盐分组成甚为複杂 。滨海地区的盐土主要为氯化物盐土;硫酸盐盐土则分布于新疆北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银川平原和内蒙古后套地区,但面积不大 。而氯化物与硫酸盐混合类型的盐土,在中国盐土中到处可见,以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等省区最为集中 。此外,东北松嫩平原、山西大同盆地等,在其盐分组成中含有碳酸根,称苏打盐土,硷性特强,腐蚀植物根系,大部植物难以生长 。盐土的改良应採取灌排、生物及耕作等综合措施;种稻洗盐也是改良盐土的有效措施 。硷土 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大都零星分布于盐土地区,特点是表层含盐量一般不超过0.5%,但土壤溶液中普遍含有苏打 。在吸收複合体中(尤其是硷化层)代换性钠占代换总量20%以上;pH值可达 9.0或更高 。土壤有机与无机部分高度分散,胶粒和腐殖质淋溶下移,使表土质地变轻,而胶粒聚积的硷化层则相对粘重,有时形成柱状结构,湿时膨胀泥泞,乾时收缩板结,通透性与耕性均极差 。过高的硷度可以毒害植物根系,过多的交换性钠可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理化性质,对植物生长危害极大 。硷土的形成与发育因地区而异,如松辽平原的硷土是由于苏打盐土在脱盐过程中,钠离子进入土壤吸收複合体而形成的 。华北平原的硷土(当地称瓦硷)是由盐化潮土或盐土在脱盐过程中,突出了土壤的硷化特性,表层出现硷壳 。前者代换性钠含量较高(7~10毫克当量/100克土),硷化度大都在20~40%;后者在质地较轻的土壤中仅1~2毫克当量/100克土,在粘重土壤中也仅5~7毫克当量/100克土,可能属于初期形成的硷土 。硷土的改良除上述水利及农业措施外,尚需採取施用石膏和磷石膏等化学改良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