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菁


韭菁

文章插图
韭菁【韭菁】韭菁即韭菜的花 。
引证:《齐民要术·种韭》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七月藏韭菁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韭》:“韭之……花名韭菁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韭菜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亚目:百合亚目
科:百合科
族:葱族
属:葱属
种:韭
名称韭菁(jiǔ jīnɡ)又叫韭菜花,简称韭花 。也叫韭苔 。历史韭菜花是中国南北城乡普遍食用的一种佐料,《诗经·七月》中有:“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的句子,可见春秋时代就已有之,而《齐民要术·种韭》引汉代崔缇《四月令》说:“七月韭菁 。由此可见,韭花的食用在汉代就有了 。
韭菁

文章插图
营养分析韭菜花富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矿物质钙、磷、铁,维生素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食物纤维等 。适宜夜盲症,乾眼病之人食用,还能生津开胃,增强食慾,促进消化 。因为韭菜花中所含大量的维生索A原可维持视紫质的正常效能 。又适宜皮肤粗糙以及便秘之人食用 。
韭菁

文章插图
韭花帖《韭花帖》普通的韭菜花还跟书法有着不解之缘,那就是闻名于世的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 。杨凝式是五代时梁、唐、晋、汉、周五朝元老,官至太子太保,一生狂傲纵诞,人称“杨风子” 。有一年秋天,杨凝式一觉醒来,已是午后 。杨凝式觉得有点饿,这才想起中午没有吃饭 。恰在此时,宫中给他送来了一盘韭花,不知是饿了还是韭花做得地道,吃起来特别美,格外难忘 。为表达感激之情,杨凝式当即写了一封谢折,其中有“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然后派人送往宫中 。本是一封不经意写就的手札,连杨凝式自己也未在意,哪知后来竟成为传世之宝,是为《韭花帖》 。同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王徇《伯远帖》并称为“天下五大行书” 。因为一盘韭菜花而成就了一篇绝世之作,大概也与他的“疯”劲有关 。《韭花帖》到底好在哪里呢?《韭花帖》共7行,章法独特,字句疏朗,笔致萧散,澄静精绝 。因为是笔札,随手而写,每个字都趋于平和简静,意趣闲逸,而通篇又具装饰意味,给人一种疏宕旷远之感 。在字的结构上也极富变化,如“谨修状陈谢”中的“谢”字,本是左中右的结构,一般写来都是三部分平衡,而杨凝式却将左边的“言”写得很大,占了一半的位置,而中间的“身”和右边的“寸”却收缩得很紧,也只占了一半 。这种打破均衡之后的不均衡之美看上去颇具神韵,深得后人称道 。明代董其昌激赏为“杨氏章法”,清代王文治为此写诗说:“韭花一帖重谬琳,千古华亭最赏音 。想见昼眠人乍起,麦光铺案写秋阴 。”《韭花帖》后来被杨氏子孙献给了宋朝 。以后王朝更替,都城迁移,《韭花帖》一直作为历代宫中珍品被皇帝收藏,直到清代乾隆 。据说乾隆朝有位蓝翰林为皇帝管理“三希堂”法帖,他临摹《韭花帖》18年,达到了形神兼备足可乱真的地步 。趁着乾隆晚年不常练字的时候,蓝翰林便偷偷地以摹本换下了杨凝式的真迹,并将其偷运出宫,藏于家中 。唐浩明先生在历史小说《杨度》中曾写杨度当年在北京八大胡同花了3万银元买下这幅《韭花帖》送给一位喜欢临帖的妓女 。其风流壮举传遍京城,有人戏称杨度为“杨韭花” 。哪知这桩风流壮举越传越远,终于传到了蓝翰林的老家浙江金华县,蓝翰林的后人知道后哑然失笑 。原来,蓝翰林当年冒着杀头之险偷出来的《韭花帖》一直珍藏在他们蓝家,传了六代而完好无损,杨度花了三万银无买下的原来是赝品《韭花帖》 。这幅颇具传奇色彩的字帖,其缘由只不过是一盘韭菜花 。因韭菜花而使杨凝式的一封谢折名声大振,反过来,《韭花帖》又使韭花更有了名气 。这种双重的幸运,可谓空前绝后 。生日花三月一日的生日花:韭菜花(Leek)花语: 奉献(Service)韭菜花的茎像葱,最大的功能是食用 。是苏格兰人和威尔斯人餐桌上的最爱 。另外,罗马皇帝尼禄则把它当药使用,以使声音变得好听 。它是这幺有用的植物,因此它的花语是-奉献 。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擅于社交活动,无论在学校里或社会上都是活跃的领导人物 。谈起恋爱来,也是站在主动的地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