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米尔·吉利尔斯


伊米尔·吉利尔斯

文章插图
伊米尔·吉利尔斯伊米尔·吉利尔斯(Emil Gilels,1916年10月29日—1985年10月14日),俄罗斯人,出生于俄国工业大城奥德萨,俄罗斯钢琴家,以高超的演技震惊世界 。吉利尔斯雄健有力的触镁创造出现代俄国新乐派,被称为“钢铁船的触键” 。他演奏中表现的旺盛的生命力,坚毅的个性,体现了苏联钢琴学派的筋力 。
【伊米尔·吉利尔斯】1985年10月14日,吉利尔斯他在莫斯科去世 。享年68岁 。
基本介绍中文名:伊米尔·吉利尔斯
国籍:俄罗斯
出生地:俄国工业大城奥德萨
出生日期:1916年10月29日
职业:钢琴家
艺术生涯1916年10月29日,伊米尔·吉利尔斯生于俄国工业大城奥德萨,是一位5岁就获推进音乐学校学习的神童 。3岁举行首次独奏音乐会,听众为之瞳目结舌,1929年进入奥德萨音乐院师从莱固巴尔德学琴 。1930年世界着名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应邀去奥德萨音乐学院听这位年仅15岁的男孩弹钢琴后,他的评价是“感谢上帝,我们有幸听到这孩子的演奏,这位身材矮小,一头红髮、满脸雀斑的男孩,他的演奏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唯一能说的是:如果他要来美国,那幺我最好打点行李滚蛋” 。当然鲁宾斯坦不会离开美国,而吉利尔斯却加大师所料,他的演奏不断成熟,最终征服了世界 。吉利尔斯1933年参加莫斯科音乐家协会举办的钢琴比赛,夺得第一名 。
伊米尔·吉利尔斯

文章插图
吉利尔斯在演奏中1935年他从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后,考取莫斯科音乐学院研究生,在本世纪最优秀的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教授指导下继续深造 。1936年他参加维也纳国际钢琴比赛获二等奖,l938年参加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伊萨伊国际音乐节比赛获一等奖 。自此,他的声名渐为世人所知 。同年,开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热心指导教学 。l939年纽约万国博览会邀请他举行演奏会,因战争爆发而没有去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前线为战士们演奏 。1946年吉利尔斯获得史达林奖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l948年,他在巴黎音乐节演出,受到国际瞩目 。随后到东欧各国以及义大利、瑞士、丹麦、法国、比利时等地巡迴演奏,到处博得热烈喝彩 。在旅行演奏中他曾连续举行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的演奏会 。1955年他到美国举行独奏会,受到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他是战后第一位到美国演奏的苏联钢琴家 。1959年他到伦敦演奏,也获得巨大成功 。l961年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1967年,法国授予他巴黎文化艺术勋章 。
伊米尔·吉利尔斯

文章插图
吉利尔斯与妹妹——苏联小提琴家伊莉莎白·吉利尔斯从70年代后期起,吉利尔斯那种年轻人的撼动开始消退,而倾向于安详和内在地表达作品的深刻内容 。1985年10月14 日,他在莫斯科去世,享年69岁 。他为世人留下了为数庞大的唱片,有许多己製成CD成为世界钢琴文库的重要财富 。先天与后天的成长因素吉利尔斯的身高大约只有1.60米左右,但他体格健壮,肩膀宽阔,上身厚实,手臂强健,手与手腕无比强壮,厚实的指头能够创造出优美的音色 。他的第一位老师特卡奇说他那对音乐有着不寻常敏感的耳朵及双手,似乎是特别创造来演奏钢琴的 。吉利尔斯的演奏技巧超人,演奏雄健有力,他的触键无以伦比地明确强韧,好像要打到键盘底部般地强而有力,有“钢铁般的触键”之称,其技巧要比俄国的传统钢琴奏法更合理,创造出现代俄国的新钢琴乐派,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这些是他在幼年时在敖德萨师从特卡奇,以及后来追随涅高兹教授所得到的成果 。特卡奇的教育法在于加强手指的力量,能够多方套用技巧 。虽然这种方法还是存在某些问题,但吉利尔斯的力量也确实是由此而养成的 。那洗鍊的钢琴音响,正是由合理的技巧而获得的最良好的音乐效果,这也是涅高兹教授一再强调的 。吉利尔斯的演奏非常自然,并不全依靠强力的手指,而是驱使了全身的技巧 。他对手腕的重力也有良好的运用,因而产生那样的重量感 。他厚大的手掌与手指,使声音有厚实的感觉 。他演奏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之类的乐曲,听来真有管弦乐团般庞大丰裕 。他弹奏贝多芬、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的作品,能有优异的效果,原因也在于此 。但他不是仅凭令人目眩的技巧,他的表现富于抒情美,到处流露热情 。例如他63岁时录製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神乎其技地将这首艰难的协奏曲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宏大处势如破竹,而柔情处又令人宛然欲泣 。主要作品他的演奏曲目非常广,从巴赫到巴托克的钢琴作品以及梅特涅、格拉祖诺夫的奏鸣曲等等,都曾列入节日单 。他的技巧使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演奏从浪漫派到现代苏联音乐;他录製了很多唱片,从古典到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无所不包,他和他的同胞里赫特,可算是当代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卓越代表 。从70年代起,他过去那种青年人的激动开始消退,而倾向于安详和内在地表达作品的深刻内容,这和受他的老师涅高兹的影响不无关係,用吉利尔斯自己的话说:“这种演奏风格将象徵着现代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真正开始 。”艺术特色吉利尔斯的钢琴,自始至终都无比清澄,每一个音的表现,都宛如浸透到人们的肺腑里 。尤其是第二乐章的歌咏,既深又美,在淡泊中呈现出很高的格调,对深邃的意境静静地感叹 。大师对音乐的真挚态度与丰富的人性,自然地散发出光芒来 。吉利尔斯处理的小品,同样值得我们再三玩味,在格里格的中,他又精炼得像能洗涤人们心灵一样 。吉利尔斯也会放射出惊人的热情,这是他的斯拉夫性格所致,他像燃烧的火焰般地突然增强音量,使他那令人感动的活力更由此得到必然的释放,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将吉利尔斯的演奏确认为浪漫派的风格,他仍然是古典主义的艺术家 。他的性格刚直,因此他所演奏的贝多芬也就有了贝多芬的性格 。聆听吉利尔斯的演奏,即使是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他也不会沉溺于感情,他既让每一乐句都有充分的表现,又使整体井然有序 。他的演奏幅度宏大,力度惊人,再加上面容流露出强韧的意志力,使得人们都把这位俄国钢琴大师称作“小巨人” 。吉利尔斯无瑕的技巧、丰富的音色变化和旺盛的生命力,不愧是苏联钢琴学派的卓越代表 。他的演奏,使人感到一股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充满坚毅的个性 。吉利尔斯的演奏,有着令你无法预期、无法想像的完整美感 。他有着一身完美无比的技巧,既有如同火山一般强而有力的爆发力,又具有如水晶般透明而又如天鹅绒般柔软的最弱音,力度变化幅度之大,音色变化之丰富,线条处理之清楚、乐曲结构表达之详尽,皆非一般钢琴家可与之媲美 。除了钢琴独奏,吉利尔斯也是个出色的室内乐演奏家,最常合作的搭档包括他的连襟,也就是小提琴家列奥尼德.柯冈 。吉利尔斯的唱片数量极多,曲目广从巴哈到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也的音乐是相当典型的俄罗斯传统学派,音色变化丰富而且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倾向于以内在表达作品深刻的内容无一不是受到老师涅高兹的影响 。人物评价吉利尔斯是以高超的演技震惊世界的 。他那雄健有力的触镁创造出现代俄国新乐派,被称为“钢铁船的触键” 。他的演奏幅度宏大,他既有如同火山一般强而有力的爆发力.又具有如水晶贩透明,如天鹅绒般柔软的最弱音,力度变化幅度之大,音色变化之丰富,线条处理之清楚,乐曲表达结构之详尽,非一般钢琴家可与之媲美 。他演奏中表现的旺盛的生命力,坚毅的个性,体现了苏联钢琴学派的筋力 。艺术主张吉利尔斯演奏曲目广泛,从古典到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无所不包 。吉利尔斯主张一个演奏家“必须既忠实于作曲家,又保持自己作为艺术家的独立性“ 。他认为,“自始自终必须有技巧.但技巧必须伴随以想像,想像必须与技巧同步” 。他说;“我曾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审视同一部作品 。我总是力图从一部作品中发现新的音乐思想,力图以新的方式来投射和表达旧的观念 。” 荣誉吉利尔斯从1951年起担任莫斯科音乐院教授并得到“人民艺术家”称号;1962年得到列宁奖 。1967年,法国授予他巴黎文化艺术勋章 。专辑作品Emil Gilels -《吉列尔斯独奏会》(Gilels Recital in Locarno)ERMITAGE[APE]发行时间: 1995年分类: 音乐 古典音乐专辑英文名: Gilels Recital in Locarno专辑中文名: 吉列尔斯独奏会艺术家: Emil Gilels资源格式: APE版本: ERMITAGE发行时间: 1995年地区: 义大利专辑曲目:1.Sonata for keyboard in D minor, K. Sonata for keyboard in D minor, K. 141 (L. 422) 141 (L. 422)2.Sonata for keyboard in F major, K. Sonata for keyboard in F major, K. 518 (L. 116) 518 (L. 116)3.Sonata for keyboard in D minor, K. Sonata for keyboard in D minor, K. 32 (L. 423) 32 (L. 423)4.Sonata for keyboard in F minor, K. Sonata for keyboard in F minor, K. 466 (L. 118) 466 (L. 118)5.Sonata for keyboard in A major, K. Sonata for keyboard in A major, K. 533 (L. 395) 533 (L. 395)6.Sonata for keyboard in B minor, K. Sonata for keyboard in B minor, K. 27 (L. 449) 27 (L. 449)7.Sonata for keyboard in G major, K. Sonata for keyboard in G major, K. 125 (L. 487) 125 (L. 487)8.Pour le piano, suite for piano, L. Pour le piano, suite for piano, L. 95 959.Symphonic Etudes ( "Etudes in the form of variations"), for piano (2 versions), Op.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