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史达林(右)与罗斯福这时候,连罗斯福也觉察出邱吉尔的用心了 。他知道邱吉尔是想从巴尔干打进中欧,不让苏联红军进入奥地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 。罗斯福并不同意邱吉尔的意见 。他说:“如果在地中海登入作战,就会把战役推迟两三个月,我是不想推迟‘霸王’战役的 。”经过反覆争论,最后三国达成了一致协定,在1944年5月,英美将实行“霸王”战役并进攻法国的南部 。史达林也答应同时发动攻势,阻止东线德军西调 。苏联还準备在打败德军后,对日本宣战 。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在西欧开闢第二战场 。史达林十分关心开闢西欧战场的“霸王”行动,要求立即确定其开始日期;邱吉尔先是坚持其进军巴尔干的计画,继而又提出从巴尔干和西欧两路攻入欧洲的新方案,极力迴避发起“霸王”行动的确切日期;罗斯福则居中调和,但倾向史达林的意见,表示不想推迟“霸王”行动 。三方最终就对德作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签署秘密作战计画(即《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规定“霸王”行动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起;届时,苏军将在东线发动攻势,以阻止德军由东线向西线调动 。会议就对德作战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上出现了很大分歧,但争论主要在史达林和邱吉尔之间展开,而罗斯福则以调停者的姿态出现 。会上在对德作战的战略问题上意见不一 。邱吉尔以各种藉口想继续拖延第二战场的开闢,振振有词地为他的巴尔干方案辩解 。对此,罗斯福说过:"每当首相为穿越巴尔干攻入欧洲的战略辩护时,房间里每个人都非常清楚他的真实意图 。大家都明白,他是想切入中欧,使红军不能进入奥地利和罗马尼亚,如有可能,甚至不让红军进入匈牙利 。"美国在会议上坚持早先在英美魁北克会议上确定的"霸王"战役,即在1944年5月1日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作战计画 。美国认为,在法国登入,是到达德国心脏地区的最短路线,可以"减少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和儘快赢得战争",然后换取苏联在远东对日作战 。美国不愿为英国扩大在巴尔干的势力範围去冒险 。在时间上,美国也不愿再往后推,否则就要失去"上场争夺最后一分"的机会 。史达林紧紧抓住第二战场问题不放,要求立即给"霸王"计画确定日期,任命指挥官并提议英美在法国南部、苏军在东线发动攻势互相配合 。由于罗斯福基本同意史达林的意见,三巨头终于达成协定 。史达林在会谈中曾表示,在打败德国后,苏联将对日作战 。会议期间,罗斯福单独同史达林讨论了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问题 。双方交换了各自的构想,但未作出具体安排 。
文章插图
伊朗首都德黑兰一角三国首脑就战后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交换了意见 。三国都在考虑採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德国不能再发动新的战争 。罗斯福建议把德国分成五个自治邦,邱吉尔主张把德国分成两个部分 。史达林则主张严惩战犯,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复活,并在德国(以及日本)边境控制某些战略基地 。三国首脑承诺在战后要重建一个独立的、强大的波兰,并初步商讨了波兰疆界的变更 。苏联原则上同意邱吉尔提出的声明,即"波兰国家和人民的本土应位于所谓的寇松线和奥德河线之间",但要求把哥尼斯堡划归苏联 。三国首脑表示决心"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战后和平时期都将共同协作" 。但是实际上,邱吉尔仍在寻找机会挽救他的地中海计画,办法是说服土耳其人参战和说服美国人放弃已答应蒋介石的安达曼群岛两栖作战 。于是在12月2日至6日举行了第二次开罗会议 。罗斯福虽然在远东问题上作了让步,但由于土耳其不愿冒险,使邱吉尔的巴尔干方案终成泡影 。罗斯福为了不失去几百万美籍波兰裔选民的选票,不愿公开表态 。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 。12月1日会议结束时,三国首脑发表《德黑兰宣言》 。宣言指出苏美英三国已经议定关于消灭德军的计画,并已就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的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商得完全一致的协定;号召所有国家积极参加对德作战,并欢迎它们参加战后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会议还通过苏、美、英《关于伊朗的宣言》 。宣言承认伊朗在对德战争中所做贡献,同意给予经济援助,并赞成伊朗维持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