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帮满洲人恢复中国的元气?

历史常常被人误读 。比如“逆臣贼子”吴三桂 , 我们可以人云亦云的指责他是大汉* , 那很轻松 , 不需要用脑子思考 , 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但是 , 如果我们沉下心来 , 仔细咀嚼掩藏在历史深处的那段岁月 , 又有几人能读懂他的心路历程?
网络配图
【吴三桂降清是为了帮满洲人恢复中国的元气?】明崇祯十五年 , 吴三桂32岁 , 正处在一生中最亮丽的年华 。也就在这一年 ,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 , 将他推到了漩涡中心 。大明王朝就像一辆沿着下坡奔向悬崖的马车 , 几个世纪积累的所有势能都指向了一个万劫不复的终点 , 张献忠在四川称帝 ,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 , 崇祯皇帝仓惶出走 , 多尔衮带领八旗子弟兵正从关外向长城来……天上不可能出现两个太阳 , 地上却同时出现了四个皇帝 。中国社会的一场巨大变革正在进行中 , 对于吴三桂来说 , 来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 , 他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此时的大明王朝危机四伏 , 明朝的问题不在于遍地的水灾、蝗灾 , 也不在于几位*臣和昏君 。这些只是表象 。在这一切的背后 , 支撑社会运转的精神支柱已经腐烂了 。明朝末期 , 上至公卿士子下至平民百姓 , 每个阶层都沉陷于自然人性的放纵之中 , 金粉气息充斥大街小巷 , 奢靡之风遍布朝野上下 , 一部《金瓶梅》 , 活脱脱描画出明末的世相百态 , 到处西门庆 , 遍地潘金莲 , 人性的约束像一根失去了弹性的橡皮筋 , 松驰到了极致 。
而远在关外的满洲社会却呈现出鲜明的上升趋势 , 这是一个让人眼亮的群落 , 他们凭借体内的热情和原始冲动生活着 , 像一群活力四射的少年 , 朝气蓬勃 , 锐气逼人 。
网络配图
成立大清王朝之前 , 他们还没有建立标准化的伦理构架 , 思想没有任何遮拦和羁绊 。现在 , 这群人有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夺取中原 。他们的征服需要汉人的引导 , 所以他们竭尽全力争取那些有才干的汉人 , 执着而真诚 。
在吴三桂之前降清的有洪承畴 。此人是明末一代鸿儒 , 文*武将的精神领袖 , 被俘之初 , 也曾经一门心思尽节殉国 , 在满洲人的监狱里蓬头赤足 , 日夜大骂 , 只求速* 。可是皇太极并不生气 , 供吃供穿 , 多次派人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 亲自到监狱探望 , 看到洪承畴衣服单薄 , 解下自己的貂裘大氅给他披上 。不知洪大将*是被皇太极的真诚所感动 , 还是从内心里感受到了关外那个民族大有前途 , 总之 , 他投降了 。松锦陷落之后 , 明朝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在等待洪大将*殉国的消息 , 又一个崇高的身影即将走上祭坛 , 和岳飞、苏武、文天祥们一起享受后代景仰的目光 。崇祯皇帝甚至在北京为洪承畴立了祠堂 。然而他居然投降了 。这样的事实 , 像林彪当年仓惶出逃一样难以让人接受 。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 再来看当年的吴三桂 , 不免让人心里升起一股酸楚的滋味 。史书上说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 , 李自成攻占北京之后 , 抄了吴三桂的家 , 抢走了吴的爱妾陈圆圆 , 因此吴三桂奋起反抗 , 掉转枪口帮满洲人向大明王朝 。其实这时候 , 崇祯皇帝朱由检已经被李自成赶出了京城 , 在景山那棵槐树上吊自了 , 大明王朝像一盏快烧尽的油灯 , 气数已尽 , 吴三桂的反叛 , 只不过是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