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第一,让印度当也无妨 中国历史三大马车之最( 三 )


人口红利和改革开放的问题,戎评在上文已经做了详细论述,在此不再展开 。下面重点谈谈为什么印度取代不了中国制造这个世界工厂的地位 。
全世界都没有多少国家能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国家的人口规模不足以支撑完整产业链,有些是技术不足以支撑 。
印度的人口规模倒是够了,但是技术方面还差得很远,印度的政府也没有能力主动对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布局,来让印度拥有完整的产业链 。
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顺次演化和递进 。
具体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占主导向第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转变,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人口红利),GDP的爆发式增长首先依靠工业增长拉动,随后工业增速放慢,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逐渐下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逐渐上升,当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时,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此时,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但印度却是例外 。独立以来,印度经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直接从第一产业过渡到第三产业,呈现出典型的“跨工业化”特征 。
也就是说印度的制造业是缺失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 。印度的第三产业领先于自己的第一、第二产业 。2020年,其农业、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32%、23.52%和48.89% 。
由于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以及人口教育结构的失衡,印度成为举世闻名的软件外包和制药大国 。这主要是由印度的产业结构和改革政策的不彻底性决定的,成为第二产业塌陷的葫芦型结构 。
此外,印度工业化还面临三个短板,缺乏天时地利人和相统一的竞争优势 。
第一,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制约了其制造业的发展 。
媒体调研显示,印度二线城市工业用地价格约为中国厦门工业用地成本的1/3;物流方面,由于路况配套设施差,印度陆运物流成本比中国贵20%~30%左右;工业水电方面,印度电力价格与中国相近,但印度经常停电影响工业生产,印度用水价格约为我国的3倍 。
第二,印度的产品供应链很不完善,核心机械和电子配件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 。
根据印度工商部2019年的统计数据,印度70%的电子元件、45%的耐用消费品、70%的活性药物成分及40%皮革制品都自中国进口 。印度所拥有的世界第三医药产业其三分之二的原料药出自中国 。
第三,印度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国内外薪酬待遇的巨大反差使得大量人才涌向国外 。
由于英语的优势,印度人才和国际接轨比较容易 。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也来自印度,中高层管理者印度人的比例更高 。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大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差距,陷入了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