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 中国之最大熊猫( 二 )


“因为胡锦矗,中国的大熊猫保护事业才能取得这样丰富的成果 。”被誉为“20世纪三位最杰出野生动物研究专家”之一的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样评价胡锦矗在大熊猫保护上的成就 。
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席(右)为胡锦矗教授颁奖
在学生心中亦师亦父
胡锦矗先生自198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一直坚持授课到84岁高龄,培养研究生上百名,为中国动物学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年逾八旬后,他退而不休,还会给毕业生辅导论文,到保护区去培训野外调查队员,为青少年撰写科普书籍,关注学生们的最新科研成果 。
胡锦矗的老友、《科幻世界》前总编辑谭楷曾写了一篇“胡锦矗和他的弟子们”的文章,其中有很多关于师生情谊的细节:弟子们来自天南地北,周末或节假日,最欢乐的去处就是先生的家 。先生会亲自下厨做一桌子美味,很多弟子都尝过他的“小葱烧鲫鱼” 。
女儿胡晓有时也会在父亲的学生面前表现出“吃醋”:“我这个老爸,自从收了你们几个研究生,就像收养了一大窝儿子 。别看他很难当面表扬哪一个,背后跟我妈夸这一个,吹那一个,个个都是前途光明得不得了 。说实话,我都吃醋了 。”
不止在老友的笔下,胡锦矗在学生们的心里也亦师亦父 。他宽厚豁达、淡泊名利,对学生们仁爱宽容并竭力帮助 。
学生杨光如今已是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当年大学毕业曾被分配在万州三中教生物课,第一次考研遇到挫折,最消沉时,先生来了 。原来,胡锦矗先生去安徽参加学术会,归途路过万州,船泊码头后急忙直奔杨光的学校,他亲口告诉杨光一个好消息,他将招收“脊椎动物资源及保护”硕士研究生,希望杨光振作备考 。
1984年,杨光成为胡锦矗先生的第一批研究生 。如今,已成博导的杨光说:先生告诉我什么是导师?导师,就是事业的引路人,人生的航标灯 。
胡锦矗的2001届学生李春回忆,年轻时每次出野外,先生都要坚持亲自带队 。后来年纪大了,弟子们不放心让他留在营地 。他就到处转悠找寻食物,等傍晚收工回营地再带大家一起去饱餐一顿 。
先生给学生的野外补贴很高,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不少师兄在毕业时还能有一笔不菲的存款 。但对治学,先生却很严谨 。“先生对学生论文的修改极其严格、仔细、考究,精确到每一个字、词的用法 。第一次拿到修改过的论文,通篇密集的标注痕迹,让我感到无地自容 。”
胡锦矗生前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自己一生的骄傲,就是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我们国家动物研究所搞大型动物和熊猫研究的,全是我的学生 。”
谈及人生中的遗憾,他则说:“人生有限,培养的学生还不够多 。”
2018年,胡锦矗过89岁生日,很多弟子回到四川南充,谭楷也专门前去为老朋友祝寿 。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弟子们”前一天晚上因熬夜还在补觉时,“老爷子”胡锦矗已在外面走了1万步,“手机上,他与天南海北的几十个弟子建了一个群,把每天走多少步都‘公示’出来,相互激励 。”
实际上,一直到92岁生日前,胡锦矗都坚持每天工作 。他的办公室位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楼317号 。学校领导和亲友都劝他“该歇一歇了”,他却说:“常爬山的人腿劲好,跑得快,阎王爷来收命都嫌麻烦,跑不赢我 。”
但女儿胡晓说,最近几年,父亲受高血压影响出现了肾病综合征 。另外还有脑萎缩、老年痴呆及肺纤维化的问题,“前年妈妈脑溢血去世后,他精神状态下滑明显,身体也越来越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