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水塔


汉口水塔

文章插图
汉口水塔汉口水塔是汉口近代消防标誌性建筑物 , 在很长一段时期 , 它承担着消防给水和消防了望的双重任务 。水塔塔顶的消防了望台 , 由当地的民办消防组织和保全会派出望丁4人 , 日夜轮流巡视 。了望台设有警钟一具 , 重2240磅 , 现在此警钟下落不明 。
汉口水塔位于江汉区中山大道与前进五路交汇处 , 1909年建成 , 主体6层 , 顶部建有塔楼 , 总高41.32米 。占地350平方米 , 建筑面积2120平方米 。80年代初期 , 水塔停止供水 , 现闢为“水塔高场” 。该水塔可覆盖全部租界区和老汉口中心区 , 是武汉市最早的一座高层建筑和标誌性建筑 。
【汉口水塔】汉口水塔为汉口近代建筑群组成部分 ,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介绍中文名:汉口水塔
性质:近代消防标誌性建筑物
重:2240磅
拼音:hankoushuita
汉口水塔简介塔顶白天挂红旗 , 夜晚则悬红灯 , 表示发生火灾 。每遇火警 , 就敲钟报警 , 乱钟三十响后 , 再以响数告知失火地区 。1964年水塔消防了望员戴海发被公安部授予“消防了望能手”称号 , 这是中国消防史上唯一的一人 。背景资料汉口水塔:旧时消防了望哨汉口水塔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破土动工 , 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 , 由英国工程师穆尔设计监製 。水塔现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前进五路闹市区 。水塔原来是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宗关水厂的一大配套设施 , 为正八角形七层建筑:主体六层 , 其西南突出的楼梯间 , 上有钟楼 , 超出主体 , 为第七层 。楼梯间有木製转梯 , 可登钟楼(了望台) , 了望台高4.58米 。水塔是汉口近代消防标誌性建筑物 , 在很长一段时期 , 它承担着消防给水和消防了望的双重任务 。水塔建成后 , 汉口各主要街巷陆续安装了消防水门 , 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救火的水源问题 。在上个世纪 , 消防水门历经太平水门、消火栓的发展过程 。遇火警拉动绳子敲警钟水塔塔顶的消防了望台 , 由当地的民办消防组织清和保全会派出望丁4人 , 日夜轮流巡视 。了望台设有警钟一具 , 重2240磅(1018.2公斤) , 价值龙洋2102.16元 , 现在此警钟下落不明 。当年此钟悬挂在了望台的钢樑轴承横樑上 , 横樑的一端设一晃动轮 , 用粗绳相联 , 拉动绳子可使警钟来回晃动 , 发出响声 。每遇火警 , 就敲钟报警 , 很远的地方都可以听到 。乱钟三十响后 , 再以响数告知失火地区:一响 , 洋火厂至华景街;二响 , 歆生路至前后花楼;三响 , 花楼至堤口;四响 , 堤口至四官殿;五响 , 四官殿至沈家庙;六响沈家庙至大王庙;七晌 , 大王庙至武显庙;八响 , 武显庙至仁义司;九响 , 仁义司至硚口 。此外 , 塔顶白天挂红旗 , 夜晚则悬红灯 , 表示发生火灾 。水塔以一位历史见证者的身份 , 默默观察了武汉消防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1949年 , 武汉解放后 , 水塔回到人民怀抱 。1998年5月27日 , 水塔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水塔矗立于中山大道江汉路附近历经95年沧桑的标誌性建筑水塔 , 原名既济水电公司汉口水塔 , 是武汉市最早的高层建筑、优秀历史建筑、一级保护建筑 。1906年 , 浙江商人宋炜臣邀集浙江、湖北、江西10名巨商发起筹办水电公司 , 取“水火既济”之义 , 定名为“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水塔和水厂于1909年8月落成 , 同年9月投产供水 , 日供水能力500万加侖(2.733万吨) , 供水人口约10万 。水厂之设 , 在当年中国时间上处于领先地位 , 规模上堪称翘首 , 也曾是武汉人的骄傲 。上世纪70年代以前 , 水塔是武汉市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之一 , 塔高41.3米 , 与它比肩的则是江汉关和滨江防汛抗洪纪念碑 。小时候 , 每当走到它脚下 , 总会不由自主地驻足仰望 , 其身姿巍峨而可亲 , 颜色朴实而诱人 。透过临街大院门口 , 可以张望里面停放着一辆辆“救火龙(消防车)” , 还有身着雨衣(防水服)、脚穿套鞋(雨靴)、精神抖擞的消防战士 。看着他们出警时带着头盔 , 摇响警铃夹杂着剌耳的汽笛声急速开路的情景 , 紧张、钦佩、安然瞬时如交响曲旋律在内中起伏迴蕩 。文革期间 , 水塔一度成为全市新闻信息策源地 , 那时本就不多的报纸纷纷停刊 , 广播里放的全是一个声调 , 而更丰富敏感的信息 , 往往最先来自水塔下的大字报栏 。水塔附近的中山大道 , 曾是一座小型广场 。我在那里领略到无数的漫画、大幅美术字标语和毛笔书法 , 也曾剧烈感受过那个时代脉搏的跳动 。而水塔依然无言地注视着人们时而欢欣时而愤激的一切 , 它俨然是一位见证城市兴废的历史老人 。我在武汉生活了48个春秋 , 一直没机会亲自登上塔顶 , 触摸这积澱着厚重的科技文化历史 , 眺望江城日新月异的繁华市景 。从资料上得知 , 水塔由英国工程师穆尔设计 , 广荣兴营造厂施工 。混合结构 , 7层 。主体平面为正八边形(或暗含《易经》八卦) , 每边长8.2米 , 西南突出的楼梯间为方形 , 长4米 。占地面积为350平方米 , 建筑面积2120平方米 。塔有六层(楼梯间超出主体部分为7层) , 一至五层为房室 , 六层承放水箱 。因建在湖沼地 , 塔基深15米左右 , 用混凝土浇筑 。塔身外壳 , 第一层为花岗岩块石垒砌 , 二层以上均为红砖清水墙 。每层各面有高2.44米、宽1.18米木窗二樘 , 窗眉砌饰砖线 。每层楼都是在钢架支撑下铺设木楼板 。塔正中为特製法兰管柱 , 下端埋置地基下 , 上端支托设于六楼的水柜 。圆桶形水柜 , 底面直径17.2米 , 壁高6.5米 , 用两层半英寸钢板铆接而成 , 水柜容量1477吨 。水塔的主要用途为调节市区中心供水压力 。塔楼由198步木製转梯绕三根铁管盘旋而上 , 可登塔顶钟楼 , 原钟楼内有一铸铜警钟 , 发生火灾 , 则以警钟次数报火警地段 , 白天挂红旗 , 夜间悬红灯为标誌 。看着日渐老化的水塔 , 我在思考:如果人们不能亲自领略到水塔内部的风采 , 这“优秀历史建筑”又何以体现呢?水塔的蓄水和了望台原始作用已经为新科技所取代 , 而它的历史人文和建筑艺术价值正在焕发新生 , 什幺时候 , 它能否成为武汉市一个新增的旅游观光景点呢?在保护中开发利用 , 在开发利用中得以保护 , 岂非两全其美?汉口水塔 , 存留在武汉人心目中不朽的记忆 。水塔在抗战时还是一个宣传阵地呢 , 武汉沦陷前 , 来自朝鲜的抗日誌士利用了水塔主体建筑的“身高优势”在上面刷写了大幅抗日标语 , 在汉口的稍远处都可清晰看见 。相关新闻专家建议汉口水塔建成消防博物馆(2007-01-10 07:48:14)荆楚网讯息(湖北日报) (采访人员江卉、涂亚卓、通讯员李真) 位于汉口中山大道的水塔曾是老武汉的第一标高 。昨日 , 武汉市文史馆馆长吴胜家递交提案建议 , 将汉口水塔改建成武汉消防博物馆 。汉口水塔于1909年竣工 , 高约41.32米 , 曾是武汉最高楼 。那时 , 它承担着消防给水和消防了望的双重任务 , 是武汉最早的、专门了望火情的了望哨 。1998年5月27日 , 水塔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水塔是汉口近代消防的标誌性建筑 , 见证了武汉消防近百年的历史变迁 。”吴胜家委员认为 , 如今 , 水塔位于武汉市公安消防局院内 , 地处历史人文建筑集中的江汉区闹市 , 在此建设一家高水平的专业博物馆可进一步提升这一地段的文化品位 。吴胜家介绍 , 武汉消防历史文物资料丰富 , 不久前700余件武汉消防历史文物在香港展出 , 这些文物都需要展示和保护的场地 。提案建议 , 儘快收集整理武汉消防历史文物 , 并向社会徵集原来位于水塔塔顶了望台的一口警钟以及其他消防历史文物 。此外 , 提案还提出 , 对水塔及裙楼商铺统一规划改造 , 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历史风貌 , 将展馆建成全国一流的专题博物馆 。相关图片汉口水塔位于 , 武汉市江汉区中山大道佳丽广场和王府井百货正对面、万达商业广场购物中心斜对面 , 地处武汉核心商业区 , 交通四通八达 , 人流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