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何为


神话何为

文章插图
神话何为《神话何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作者是吕微 。
【神话何为】《神话何为》是一部研究神话传承与阐释的专题着作 。
基本介绍书名:神话何为
作者:吕微
ISBN:9787801496270
页数:431
定价:28.00元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12
装帧:平装
副标题: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
丛书:文学人类学论丛
内容介绍作者运用形式分细雨象徵分析的理论方法讨论了一例个案——世界性洪水神话的中国生成形式及其变体,藉助现代民间文学研究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概念——母题、功能、类型、原型作为洪水神话的解析工具,指出上述概念的有效性和有限性、提出了适合神话叙事研究的修正性範畴与命题——“功能性母题”和“原型的类型化”,并在具体的逻辑—实证研究中予以检验 。作者提出“洪水神话的深层象徵结构是母体生育过程之投射”的假说,认为红水神话为中古以后本土地方性洪水传说的流传,以及在叙事层面接纳南亚次大陆的同类型故事奠定了深层结构的象徵基础 。作者认为,神话传承的历史就是深化被不断阐释的历史,阐释发生在不同的层面(结构和意向等),并导致了神话叙事的体裁演变(传说化、故事化甚至论理化)和功能分化;或者继续作为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或者使主体获得了虚构和想像的权利 。在指出古老神话(即神圣叙事——真实性信仰之最高形式)的现代命运(其中之一为神话叙事的论理化)以后,作者暗示了现代神话学之“后现代”转换的可能方向 。作者介绍吕微 1952年生,山东莱芜人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神话史、民间文学史 。合作承担、参与主持多项国家、院级研究项目,发表民间文学、神话学、学术史研究论文数十篇,已出版《中华民间文学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合着)、《隐喻世界的来访者──中国民间财神信仰》、《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等专着,目前正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史》(多卷本)的研究与写作 。作品目录绪言第一章 方法:“用不可见的现实解说可见的现象”一 概念与命题:“功能性母题”与“原型的类型化”二 假说:“洪水创始故事的深层象徵结构第二章 鲧、禹神话:口头传说与权力话语一 原型构拟的理论前提二 口传文本与载籍文本三 鲧禹造地的“伟大叙事”:社祀的“理论”依据第三章 息壤:农业文化的意识形态符号一 息壤:肥沃的土壤二 大地的黑土模型三 神赐的黑色粪肥四 “神粪至上”的农耕意识形态附:“崑仑”语义释源一 地理学的困境二 能旋转的崑仑山三 不死的浑沌四 “河出崑仑”新解第四章 农耕文化语境中的“送穷”习俗与“如愿”故事一 水与土二 止水与扫晴三 送穷土四 逐贫与迎富五 打灰堆六 扫除创世之灰第五章 “本草”药物疗法中的神话原型、地方知识与民俗模式——《本草纲目》:神话“叙事”的“论理”转变一 神话叙事与论理知识二 器部之剂的“文化药性”三 土部之剂与年节“弃物”四 神话阐释的话语重建第六章 禹治水、求如愿与龙女报恩——从神话、传说到故事:民间叙事的题材结构与体裁功能一 “龙女报恩”故事类型的确认二 本土“如愿”传说与印度“龙女”故事的相关性三 “欧明—如愿”传说的本土神话原型:潜水的大禹四 从神话、传说到狭义故事:文学叙事的功能演变五 对历史性方法论的反思第七章 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一 人类学的问题二 先秦、两汉文献中伏羲、女娲的关係三 佛典之影响与伏羲、女娲故事的转变四 历史学的回应第八章 魔法神灵的道德转化——赵公明与黑神的故事一 汉族财神的域外背景二 历史文献中的赵公明三 大黑天的故事:从佛典到市民小说四 玄坛爷的故事:从佛经到口头传说五 西南地区的黑神崇拜六 以黑为善:思想的中、印“文化间性”结 语:“黑色”的意义——神话究竟是什幺?一 “黑色”语义的现代性逻辑二 神话:真实的最高形式参考书目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