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十二经脉(经络理论)【经络理论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徵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
基本介绍中文名:十二经脉
外文名:twelve regular channels
其他名称:十二正经
功能:运行气血、联接脏腑、沟通上下
属络关係:属于十二脏腑
套用学科:中医药;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联接相传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表1: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规律是:凡属六髒(心、肝、脾、肺、肾和心包)的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经,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经 。凡属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的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经 。手足三阳经的排列顺序是:"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的排列顺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係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係 。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 。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分类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十二条经脉的合称 。又称“十二经”或“十二正经”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 。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中的“十一脉”,其中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温(脉)”之循行近于今之手少阴心经;而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载“臂少阴脉(脉)”则近于今之手厥阴心包络经 。《灵枢·经脉》才明确载全了十二经脉,沿用至今 。分布介绍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现代数值分析
-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
- 分岔理论
- 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丛书生活即教育
- 承久
- 金融理论与教学
-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艺术
- 经营电子商务:理论与套用
- 行政管理论文
-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