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脂溢性皮炎


头部脂溢性皮炎

文章插图
头部脂溢性皮炎【头部脂溢性皮炎】头部是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皮肤皮脂腺分泌皮脂是一种正常生理功能,但如果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皮脂排出过多,在皮肤上堆积,在堆积处就会出现慢性皮肤炎症 。头皮脂溢性皮炎是指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面覆盖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 。头部脂溢性皮炎症状是头皮有云母状白色鳞屑样斑块,呈大块瀰漫状,如繁星点点散布于头皮或髮际,用手抓鳞屑纷纷落下 。
基本介绍西医学名:头部脂溢性皮炎
其他名称:脂溢性湿疹
发病部位:头皮部位,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
主要症状: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云母状白色鳞屑样斑块,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呈大块瀰漫状
主要病因:痤疮丙酸桿菌等的作用,精神紧张、饮食习惯,维生素B族缺乏
传染性:无传染性
是否进入医保:是
注意事项:多吃蔬菜
症状慢性经过,易反覆发作,常伴有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糟鼻螨虫性皮炎并发 。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盖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皮 。头髮可脱落、稀疏 。临床表现1. 典型皮损为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覆油腻性鳞屑,严重时伴有渗液;或乾性红斑上有灰白色糠秕样鳞屑 。2. 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 。3. 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 。4.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渗出性红斑片,上有厚的黄色油腻性屑痂 。发病原因多认为与遗传、皮脂代谢改变、微生物寄生、神经功能障碍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曾推测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原存在于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大量生长繁殖侵犯皮肤所致 。发病原因本病为多因素所致 。与年龄、性别有关,大多数病例有遗传倾向,雄激素水平增高,导致皮脂分泌增多 。此外,皮脂溢出常出现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Pakinson综合徵),特别是在疾病进展期,皮脂腺分泌水平可高于正常2倍,部分动脉硬化、糖尿病、肾上腺肿瘤、某些乳腺癌患者及癫痫患者也有皮脂分泌增高现象 。发病机制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发生的继发性炎症 。近来有人认为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其他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大量生长繁殖侵犯皮肤而引起的原发感染和继发过敏,与先天的脂溢性素质有关,但遗传方式不明 。另外,皮脂溢出增加了机体对细菌的易感性,如存在于皮肤上的非致病性痤疮棒状桿菌大量繁殖,分解游离脂肪酸引起炎症 。皮脂腺化脓也是因素之一 。新生儿皮脂腺活动明显,婴儿皮脂溢出,以后随来自母体的雄激素逐渐消失而使皮脂溢出减少 。皮脂腺活动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直至青春期前,从18~40岁期间又开始加重,至老年症状减轻,男性多于女性 。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嗜菸酒等可激发本病发生 。冠心病、高血压、心衰、B族维生素缺乏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爱滋病患者亦可见本症的发生 。皮炎分类乾燥型脂溢性皮炎患者满头均可能有灰白色糠秕状鳞屑,很痒,严重时可损害毛囊,引起脱髮 。湿性型多为丘疹、水疱,骚抓后可产生糜烂、渗出,并结成黄色痂皮,有的伴有头部毛囊炎等併发症,常瘙痒难忍,病程缓慢,反覆发作 。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中医认为乾性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肾阴不足,相火妄动,或肺胃血热上沖,热毒不得疏通,而致局部新陈代谢与血液微循环发生障碍 。并继发皮疹、丘疹或斑片与油腻状鳞屑的症状 。疾病治疗一般治疗风热血燥:皮损以乾性为主,基底微红,上覆粉末状鳞屑,舌红、苔薄,脉弦细 。胎热证:症候婴儿期,皮疹常在两颊发生红斑,针尖大小密集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处,渗液乾涸则结橘黄色痂皮,痂剥脱后又显露出潮红色糜烂面 。舌质红,苔少,指纹紫色 。治法清心导赤护阴止痒 。方药方用加减 。湿热证:症候儿童期,皮疹以针头大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为多见,部分融合成片,轻度浸润,并多集中在肘窝、腘窝等部位 。自觉痒重,搔破渗血或渗液 。舌质红,苔薄黄,脉濡数 。治法清热,祛湿,止痒 。方药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血燥证:症候成人期,皮疹主要发生在肘、膝、颈等处,肥厚而呈苔癣样变,境界不清楚,搔抓或摩擦刺激后则有少量渗出或血痂,乾燥,甚至乾裂不适,夜间尤重 。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除湿,润燥止痒 。方药方用滋阴除湿汤加减 。系统治疗头部是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皮脂腺分布的部位,有一种微生物存在皮屑芽孢茵(weidfz),一种似酵母菌的真菌,正常时与人和平共存,当某些人会突然失去对此种 微生物的抵抗力,使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亢进,头皮的细胞也如皮肤一样有一定的新陈代谢过程,在基底层细胞增殖后,逐渐成熟往外推出,最后成为无生命的角质层的角质层脱落 。如果这个过程出了毛病,使头皮细胞成熟过程不完全 。即会以片状剥落 。排出过多时,在皮肤上堆积,在堆积处就会出现慢性皮肤炎症 。头皮脂溢性皮炎是指发生于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的一种慢性皮肤炎症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急性期採取对症处理,使用一些抗菌消炎的洗剂或者凝消除炎症 。对于皮脂腺的治疗最好的选择是物理方法,通过对头皮的磁疗和按摩刺激头皮,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环境减少皮脂腺的分泌旺盛作用 。磁疗(magnetotherapy),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电荷微粒的运动、肌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 。用药準则局部治疗外用主要是凝脂、杀菌、消炎和止痒为主 。(一)複方硫磺洗剂:每晚1次外用,5%硫磺软膏外用;硫化硒香波或硫磺软皂,每周洗1-2次头 。(二)维生素B6乳膏、护肤乳膏、维生素E乳膏等,可轮换使用,每日1-3次 。(三)抗真菌製剂:如2%酮康唑洗剂或1%联苯苄唑香波洗髮、洗澡,3%克霉唑乳膏,2%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均可使用,但应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 。(四)糖皮质激素製剂:在皮疹炎症重、瘙痒明显时,可酌情加用,如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1%丁酸氢化可的鬆软膏、曲安奈德氯霉素乳膏、0.05%地塞米鬆软膏等,选择一种,每日1-2次外用 。注意面部薄嫩皮损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出现激素局部副作用,如痤疮、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色素改变等 。系统治疗(一)複合维生素B,2片,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6,10-20mg,每日3次口服;複合维生素B注射液,2ml,每日或隔日1次肌内注射 。(二)抗组胺类药物:可选择1-2种口服以达到止痒目的 。(三)糖皮质激素:主要在炎症明显或皮疹广泛而其他治疗不能控制时短期套用,可予泼尼松,20-40mg/d,分2-3次口服 。(四)抗生素类药物:重症皮脂溢性皮炎或有明显渗出时,选择米诺环素50-100mg,每日2次口服或红霉素口服或抗真菌剂如依曲糠咗0.1-0.2,每日2次口服 。疗程1-2周 。护理和预防日常护理勤洗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以减少微生物寄生 。皮肤油脂较多者,应每天用温水、硫磺皂洗脸2-3次,少用或不用化妆品 。饮食方面应少吃动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多吃新鲜蔬菜及富于维生素B族食物 。注意事项一、生活中要注意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 。二、药物内服治疗 。可用维生素B6、B2或複合维生素B等 。瘙痒剧烈可用止痒镇静剂如抗组胺药,炎症明显或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 。三、凝甫集外用疗法以去脂、杀菌、消炎、止痒为治疗原则,可以用以白鲜皮提取液、苦参提取物、蛇床子提取物、地肤子提取物为主粹取而成的乳膏进行缓解症状 。脂溢性皮炎患者宜食入富含维生素A、B2、B6、E的食物:因维生素A、B2、B6对脂肪的分泌有调节和抑制作用 。维生素E有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脂腺功能的作用 。富含上述维生素的食物有动物肝、胡萝蔔、南瓜、土豆、捲心菜、芝麻油、菜子油等 。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猪肝、胡萝蔔、蛋黄等,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