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AIGC硬件悄然爆发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叶远风
看起来,这可能是一副正常的黑框眼镜,你戴上去彬彬有礼、斯斯文文;
实际上,它里边还装了一个“小伙伴”,你随时可以与它交流,谈天说地或者提出各种问题接受它的帮助;你化身为了科技极客,成为科幻片里带着有超能力的“小跟班”闯荡世界的酷炫主角……
这款眼镜是天猫精灵最近爆出的一款升级了大模型的智能随身眼镜工程机版本 。
从官方透露的信息看,这个新型随身终端demo内置了AIGC能力,可以通过连续的语音交互实现对用户的全天候陪伴 。
从B站博主透出的视频来看,对话、记录、生活技巧……以骨传导的方式,在没有人注意到的情况下,大量的交互就已经轻松实现 。
逛街时需要寻找优质餐厅时,只要问一问,答案就传到了脑子里,带上一脸疑惑的朋友,出发;
减肥大计还没成功,又疑惑美食的热量时,可以马上在耳旁获得恰当食物的推荐,不用担心热量超标;
躺在沙发上吹着空调玩着王者荣耀,想知道辅助位该怎么玩时,小伙伴已经帮你应该玩什么英雄、怎么玩都安排好了……
尽管人工智能喊了几十年,但AIGC的到来,可能还是第一次能够让普通人直接感受到技术的澎湃力量 。
实际上,除了天猫精灵的智能随身眼镜,AIGC硬件过去一段时间内已经出现集中化涌现的浪潮 。
百度小度全面接入文心一言,甚至借势推出面向垂直领域的智能手机产品;
科大讯飞的星火一经发布,就宣布接入旗下的学习机产品以及智能办公产品;
此外,华米在其新款 运动智能手表上上线了表盘,拥有众多智能终端产品的小米更是爆出要自研大模型接入其生态产品中 。
在国外,苹果批准了其硬件产品接入AIGC能力,智能眼镜公司 宣布将推出首款支持的智能眼镜 。
而上述天猫精灵智能眼镜在开售日当天直接登上了天猫平台同品类热销榜第一 。
这些都表明,第一代AIGC硬件正迎来爆发,这种爆发也展示了AIGC垂直化下的个人化、随身化产品发展路径和价值 。
大模型想离“用户”更近
、通义千问、文心一言、讯飞星火……
大模型产品过去一段时间集中涌现,各自都刷了一波存在感,好不热闹 。
实际上,这些能够聊天交互的产品,只是厂商们用最直观的方式向业界秀出自家大模型的技术肌肉罢了 。
它们背后支撑的大模型,在打出影响力后走入垂直领域实现商业化,是共同的追求 。
AIGC的大时代,走在前面的企业已经在探索更多场景 。
而在商业化这件事上,厂商们的倾向各不相同——直观上,分为进入B端企业提供服务以及面向C端创新产品两种路径 。
到底是朝向B端还是去C端,也引发过一系列的讨论甚至争论 。
这波浪潮的源头,倾向于面向企业提供服务,收取订阅费,来快速实现数亿美元的营收目标 。
这也成为不少国内厂商的选择 。
而实际上,大模型的原本含义就是“预训练的大参数量算法模型”,它本质的意义体现在“预训练”上,能够经过微调就快速适应对应的场景,在不需要提供大量数据喂养的情况下就能形成一个可落地的应用,从而在提升AI能力的同时加速AI创新的速度 。
但从大模型的技术落地来说,垂直化是生来就有的基因 。
在企业级服务十分旺盛的欧美,优先选择了面向企业们收订阅费 。

第一代AIGC硬件悄然爆发

文章插图
而在中国市场,虽然随着To B数字化、智能化服务的高速发展,厂商最终也需要全面面向企业提供服务,它们还多了一项选择,那就是依靠蓬勃发展的C端市场,在各类C端产品或服务上,展现AIGC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