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的商圣范蠡为什么要三聚三散千金

范蠡是我国的商圣 , 在经商之道上很有见解 , 颇有才能 , 本是勾践身边的谋士 , 辅佐其雪耻复国 , 成为一大功臣 , 后识时务为俊杰 , 弃*从商 , 走上以财济众的道路 , 为后人瞻仰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范蠡在经商上颇有自己的见解 , 也正是因为他拥有独特的经济头脑使其成功赚取万贯钱财 。范蠡发现在买卖的过程中 , 因为没有计量之物 , 很多时候不能做到公平买卖 , 于是便产生了制造一种可以计量的工具 。一天回家途中 , 范蠡发现一位农夫打水的方式 , 一边用木桩竖立在井边 , 一根横木绑在木桩顶端 , 横木的另一头则吊着木桶 , 另一边绑着石块 , 这样一上一下 , 既方便又省力 。
于是范蠡便回去仿造它做了一杆秤 , 利用吊盘、细绳和鹅卵石 , 还因此花了数个月思索出标记的东西 , 以此为计量单位 , 那便是使用天上的星宿 , 还为了避免贪利的商人缺斤少两 , 加上“福、禄、寿”的计量单位 , 以此来告诫他们 , 于是这个秤便流传至今 。
且说粮食一直是最大的销售市场 , 范蠡很好的掌握了粮食收获的规律 , 根据每年的季节气候来判断产量 , 因此范蠡就在丰收之时大胆收进粮食 , 收进的粮食也不怕囤积 , 等待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就尽量抛售 , 也不怕没有进货机会 。这样一来范蠡不仅腰包大涨 , 也抑制了物价夸张浮动 , 使农民不被丰年和灾年影响过大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被司马迁载入《史记》 , 财物对范蠡来说不过和权势一样不足为道 , 功成身退的范蠡在数十载间 , “三致千金三散千金”不仅表现其非凡的智慧 , 也表现了他乐善好施的美德 , 被后人称为“商圣”和“文财神” 。
范蠡和文种等人成功帮助勾践报仇复国 , 立了大功的他被勾践封为上将* , 嘉赏众多财宝 , 范蠡可谓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地位 。但甚有远见的范蠡为了明哲保身 , 便潇洒辞* , 放弃这高*厚禄 , 将所得财宝分给友人等 , 自己携带少量钱财而走 , 不再回来 , 这是范蠡的一聚一散 。
这二聚二散说的是范蠡离开越国到了齐国之后 , 更名改姓为“鸱夷子皮” , 后文献中记载范蠡“耕于海畔 , 苦身戮力 , 父子治产 , 居无几何 , 致产数十万 。”遂得到齐国百姓推崇为相 , 认为其贤能 。但范蠡深知朝政艰险 , 且当初为了远离政治风波逃离越国 , 现如今怎会再次踏入虎穴呢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当时齐王为傀儡皇帝 , 政权掌握在宰相田常手中 , 范蠡为人精明怎会不知道田常送来宰相印只是逢场作戏呢 , 遂拒之 。而后将自己财产分予乡邻 , 迁至定陶 。
在定陶没多久 , 范蠡以定陶的地理优势行商 , 再次成为家财万贯之人 。后家中次子在楚地犯了人罪 , 便让家中儿子带着一车黄金前去探望 , 本该小儿子去办此事 , 但无奈大儿子坚持要去 , 之后只带着次子尸体而归 。范蠡早知会有此结果 , 因大儿子深知钱财不易得 , 而小儿子胜在家庭富裕时 , 不知如此 , 本来范蠡派小儿子去是因其能舍钱财 。这便是范蠡的三聚三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