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建康作

如梦令·建康作【如梦令·建康作】《如梦令·建康作》是宋代词人赵鼎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写诗人由登楼所见激起的惆怅之情 。由于词人是一位深负怀抱的爱国志士,并且适逢南宋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因此,词人的所见就不仅仅是一幅烟雨锁大江的自然图景,而且也包含着对时代的忧患 。又因为此时的词人远离家乡,客居在外,所以,他的惆怅也必然有一种无所依託的身世之感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如梦令·建康作
创作年代:宋代
作品出处:《全宋词》
文学体裁:词
作者:赵鼎
作品原文如梦令·建康作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 。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 。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 。作品赏析一开始词人便将目光投向了滚滚的江水,写道:“烟雨满江风细” 。由于国难当头,心怀悱恻,因此,虽然江流滔滔、烟雨迷濛,但在词人心头撩起的却不是充满诗意的朦胧而飘忽的雅怀,而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的忧虑 。而“江上危楼独倚”一语正是词人内心忧郁在形象上的写照,“独”字不但含有形影相弔的意思,而且还反映了词人精神上的孤独与凄凉 。“歌罢楚云空”是写词人内心受到景物的感应,不由自主地放声高歌 。“楚”代指建康,因其古属楚国,故云 。词人说他歌罢以后,楚天一片寥廓,危楼之下的江水依旧无语东流 。这两句虽未直接刻画词人内心的痛楚,但通过文中“楚天空”和“流水”两个鲜明的意象所流露的空旷、绵长之感,也让人不难体会到他寂寞忧愁的心灵 。正因为如此,才能生髮出以下两句:“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 。”“迢递”是悠远的样子,杜甫《送樊御侍赴汉中》诗云:“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递 。”文中的“迢递”虽指江水的悠长,但同时也象徵着词人愁思的绵延不绝,词人说他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看到孤鸿也随江流远去 。无疑,“孤鸿”这一意象的突然出现,给词人的愁思中又增添了一些况味 。因为“孤鸿”历来被人们看作是孤独、哀伤的代名词,李商隐《夕阳楼》诗云:“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词中的“孤鸿”和李诗中的孤鸿形象完全相同,都能于孤独中见凄凉、飘忽中见迷茫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容量却很大 。虽然没有一句直抒胸臆,但其中的每一个意象无不折射着词人忧郁的面影 。这种尺幅千里的效果正是该词的特色所在 。作者简介赵鼎(1085-1147) 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 。1106年(宋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绍兴初,累官签书枢密院事,拜尚书右僕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曾荐用岳飞收复重镇襄阳 。1138年(绍兴八年)宋金和议时,因争地界,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为奉国军节度使 。旋谪居潮州,再移吉阳军,仍被秦桧胁迫,忧愤国事,不食而死 。能诗文,善词,多思念故国河山之作,凄楚劲峭 。有《忠正德文集》,词集有《得全居士词》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