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原部落对南方各部落的泛称 蛮族


中国古代中原部落对南方各部落的泛称 蛮族

文章插图
蛮族(中国古代中原部落对南方各部落的泛称)【中国古代中原部落对南方各部落的泛称 蛮族】在中国历史中,蛮族一词指涉非中原地区的、文化落后于中原部落的南方部落,最早在先秦时代,“蛮”字仅用于指涉位于南方的的非华夏部落,后来用来代指四周非汉民族 。
基本介绍中文名:蛮族
类别:部落、种族
最早朝代:先秦
概述蛮族,为早期我国古代中原部落对南方各部落的泛称,汉代以后泛指蛮族为一些野蛮和文化落后的非汉民族 。分类作为汉族先民的南方诸部落巴部落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曾以今重庆为中心,建立奴隶制政权 。越部落亦称百越、百粤 。秦汉以前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 。部落众多,故有百越之称 。后逐渐与中原人融合成为汉族,部分与今京、高山、壮、黎、傣等族有渊源关係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居住在南方的人统被称为‘蛮族’ 。其中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 。九黎当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又各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酋长 。神话里说他们全是兽身人言,吃沙石,铜头铁额,耳上生毛硬如剑戟,头有角能触人 。这大概是以猛兽为图腾,勇悍善斗的强大部落 。九黎族驱逐炎帝族,直到涿鹿(涿鹿或说在河北怀来县或说在涿鹿县),后来炎帝部联合黄帝部与九黎部在涿鹿大械斗,蚩尤请风伯雨师作大风雨,黄帝也请天女魃(bá)下来相助 。这些荒诞的神话,暗示着这一场冲突非常激烈,结果蚩尤斗败被杀 。九黎部经长期斗争后,一部分被迫退回南方,一部分留在北方,后来建立黎国,一部分被炎黄部俘获,到西周时还留有‘黎民’的名称 。”作为非汉民族的边疆民族畲民今畲族的古称 。有关记载最早见于南宋末年史籍 。主要分布在今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省的山区 。羌最早见于甲骨卜辞 。夏商时起,分布于今青海、甘肃、四川一带 。秦汉时,部落众多,有先零、烧当、婼、广汉、武都、越巂等部 。后逐渐与汉族与其它民族相融合 。今分布四川的羌族是古羌人后裔 。汉代的发羌,与今藏族有渊源关係 。吐谷浑亦作吐浑 。原为鲜卑族的一支 。游牧于今辽宁锦县西北,后西迁至今甘肃、青海一带 。史籍记载道武既定中山,声教被于河表 。泰常八年,蛮王梅安率渠帅数千朝京师,求留质子,以表忠款 。始光中,拜安侍子豹为安远将军、江州刺史、顺阳公 。兴光中,蛮王文武龙请降,诏褒慰之,拜南雍州刺史、鲁阳侯 。延兴中,大阳蛮首桓诞拥沔水以北,滍叶以南,八万余落,遣使内属 。孝文嘉之,拜诞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襄阳王,听自选郡县 。诞字天生,桓玄之子也 。初,玄西奔至枚迥洲被杀,诞时年数岁,流窜大阳蛮中,遂习其俗 。及长,多智谋,为群蛮所归 。诞既内属,居朗陵 。太和四年,王师南伐,诞请为前驱 。乃授使持节、南征西道大都督,讨义阳,不果而还 。十年,移居颍阳 。十六年,依例降王为公 。十七年,加征南将军、中道大都督,征竟陵 。遇迁洛,师停 。是时,齐征虏将军、直阁将军蛮首田益宗率部曲四千余户内属 。襄阳首雷婆思等十一人率户千余内自徙,求居大和川,诏给廪食 。后开南阳,令有沔北之地,蛮人安堵,不为寇贼 。十八年,诞入朝,赏遇隆厚 。卒,謚曰刚 。子晖,字道进,位龙骧将军、东荆州刺史,袭爵 。景明初,大阳蛮首田育丘等二万八千户内附,诏置四郡十八县 。晖卒 。赠冠军将军 。三年,鲁阳蛮鲁北燕等聚众攻逼,频诏左卫将军李崇讨平之,徙万余家于河北诸州及六镇 。寻叛南走,所在追讨,比及河,杀之皆尽 。四年,东荆州蛮樊素安反,僣帝号 。正始元年,素安弟秀安复反,李崇、杨大眼悉讨平之 。二年,梁沔东太守田清喜拥七郡三十一县、户万九千,遣使内附,乞师讨梁 。其雍州以东,石城以西,五百余里水陆援路,请率部曲断之 。四年,梁永宁太守文云生六部,自汉东遣使归附 。永平初,东荆州表太守桓叔兴前后招慰大阳蛮,归附者一万七百户,请置郡十六、县五十,诏前镇东府长史郦道元检行置之 。叔兴即晖弟也,延昌元年,拜南荆州刺史,居安昌,隶于东荆 。三年,梁遣兵讨江、沔,破掠诸蛮,百姓扰动 。蛮自相督率二万余人,频请统帅,蛮以为声势 。叔兴给一统并威仪,为之节度,蛮人遂安 。其年,梁雍州刺史萧藻遣其将蔡令孙等三将寇南荆之西南,沿襄、沔上下,破掠诸蛮,蛮首梁龙骧将军樊石廉叛梁,来请援 。遣叔兴与石廉督集蛮夏二万余人击走之,斩令孙等三将 。藻又遣其新阳太守邵道林,于沔水之南石城东北立清水戍,为抄掠之基,叔兴遣诸蛮击破之 。四年,叔兴上表,请不隶东荆,许之 。梁人每有寇抄,叔兴必摧破之 。正光中,叔兴拥所部南叛 。蛮首成龙强率户数千内附,拜刺史;蛮帅田牛生率户二千内徙扬州,拜为郡守 。梁义州刺史边城王文僧明、铁骑将军边城太守田官德等率户万余,举州内属 。拜僧明平南将军、西豫州刺史,封开封侯;官德龙骧将军、义州刺史;自余封授各有差 。僧明、官德併入朝 。蛮出山至边城、建安者,八九千户 。义州寻为梁将裴邃所陷 。梁定州刺史田超秀亦遣使求附,请援历年,朝廷恐轻致边役,未之许 。会超秀死,其部曲相率内附,徙之 。六镇、秦、陇所在反叛,二荆、西郢蛮大扰动,断三鵶路,杀都督,寇盗至于襄城、汝水,百姓多被其害 。梁遣将围广陵,楚城诸蛮,并为前驱 。自汝水以南,恣其暴掠,连年攻讨,散而複合,其暴滋甚 。又有冉氏、向氏、田氏者,陬落尤盛 。余则大者万家,小者千户,更相崇树,僣称王侯 。屯据三峡,断遏水路,荆蜀行人,至有假道者 。周文略定伊、瀍,声教南被,诸蛮畏威,靡然向风矣 。大统五年,蔡阳蛮王鲁超明内属,授南雍州刺史,仍世袭焉 。十一年,蛮酋梅勒特来贡其方物 。寻而蛮帅田杜青及江、汉诸蛮扰动,大将军杨忠击破之 。其后蛮帅杜青和自称巴州刺史,入附,朝廷因其所称而授之 。杜青和后遂反,攻围东梁州 。其唐州蛮田鲁嘉亦叛,自号豫州伯 。王雄、权景宣等前后讨平之 。废帝初,蛮首樊舍举落内附,以为督淮北三州诸军事、淮州刺史、淮安郡公 。于谨等平江陵,诸蛮骚动,诏豆卢宁、蔡祐等讨破之 。恭帝二年,蛮酋宜人王田兴彦、北荆州刺史梅季昌等相继款附 。以兴彦、季昌并为开府仪同三司,加季昌洛州刺史,赐爵石台县公 。其后,巴西人谯淹扇动君蛮以附梁,蛮帅向镇侯、向白虎等应之;向五子王又攻陷信州;田乌度、田唐等抄断江路;文子荣复据荆州之汶阳郡,自称仁州刺史;并邻州刺史蒲微亦举兵逆命 。诏田弘、贺若敦、潘招、李迁哲等讨破之 。周武成初,文州蛮叛,州军讨定之 。寻而冉令贤、向五子王等又攻陷白帝,杀开府杨长华,遂相率作乱 。前后遣开府元契、赵刚等总兵出讨,虽颇翦其族类,而元恶未除 。天和元年,诏开府陆腾督王亮、司马裔等讨之 。腾水陆俱进,次于汤口,先遣喻之 。而令贤方增浚城池,严设扞御,遣其长子西黎、次子南王领其支属,于江南险要之地,置立十城,远结涔阳蛮为其声援 。令贤率其卒,固守水逻城 。腾乃总集将帅谋进趣,鹹欲先取水逻,然后经略江南 。腾言于众曰:“令贤内恃水逻金汤之险,外托涔辅车之援,兼复资粮充实,器械精新 。以我悬军,攻其严垒,脱一战不克,更成其气 。不如顿军汤口,先取江南,翦其毛羽,然后游军水逻,此制胜之计也 。”众皆然之 。乃遣开府王亮率众渡江,旬日攻拔其八城,凶党奔散,获贼帅冉承公并生口三千人,降其部众一千户 。遂简募骁勇,数道分攻水逻 。路经石壁城,险峻,四面壁立,故以名焉 。唯有一小路,缘梯而上,蛮蜒以为峭绝,非兵众所行 。腾被甲先登,众军继进,备经危阻,累日乃得旧路 。且腾先任隆州总管,雅知其路蛮帅冉伯犁、冉安西与令贤有隙 。腾乃招诱伯犁等,结为父子,又多遗钱帛 。伯犁等悦,遂为乡导 。水逻侧又有石胜城者,亦是险要,令贤使其兄龙真据之 。胜又密告龙真云,若平水逻,使其代令贤处之 。龙真大悦,遣其子诣腾 。乃厚加礼接,赐以金帛 。蛮贪利既深,仍请立效,乃谓腾曰:“欲翻所据城,恐人力寡少 。”腾许以三百兵助之 。既而遣二千人,衔枚夜进,龙真力不能御,遂平石胜城 。晨至水逻,蛮众大溃,斩首万余级 。令贤遁走,追而获之 。司马裔又别下其二十余城,获蛮帅冉三公等 。腾乃积其骸骨于水逻城侧为京观,后蛮蜒望见辄大哭,自此狼戾之心辍矣 。时向五子王据石墨城,令其子宝胜据双城 。水逻平后,频遗喻之,而五子王犹不从命 。腾又遣王亮屯牢坪,司马裔屯双城以图之 。腾虑双城孤峭,攻未可拔,贼若委城遁散,又难追讨 。乃令诸军周回立栅,遏其走路,贼乃大骇 。于是纵兵击破之,禽五子王于石墨,获宝胜于双城,悉斩诸向首领,生禽万余口 。信州旧居白帝,腾更于刘备故宫城南,八陈之北,临江岸筑城,移置信州 。又以巫县、信陵、秭归併筑城置防,以为襟带焉 。天和六年,蛮渠冉祖裛、冉龙骧又反,诏大将军赵誾讨平之 。自此群蛮惧息,不复为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