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山无名氏夫妻墓( 二 )


文章插图
出土的帛幡夔门日日望君来,鄂渚人怀去后思 。争似早登黄阁去,普天霖雨总无思 。(注:这幅帛藩福州市博物馆没有展出)其中第一句内容意思是:男墓主的家人每天都在急切地盼望他从夔门归来 。夔门,又名瞿塘关,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 。这一发现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晾,因为男墓主的确切死亡地点在距离福州 1200千米的长江夔门一带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因为一个朝廷高官在离家千里的夔门死于非命,当年一定发生了什幺重大事情 。的确切死亡地点在距离福州 1200千米的长江夔门一带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因为一个朝廷高官在离家千里的夔门死于非命,当年一定发生了什幺重大事情 。其中一幅帛藩中写着入葬年份:端平乙未(公元1235年) 。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蒙古大规模攻击南宋开始于公元1235年而湖北和夔门一带恰恰是当年和蒙古人激战的最前线 。由此,男墓主的身份渐渐明朗了,他很可能是一位战死的高级将领 。专家为我们勾勒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被人从后面给以致命一击,牺牲了生命 。为了把他完整地、有尊严地送回家,人们对他的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将水银从口中灌入体内,同时倒入棺椁内将尸体浸泡 。经过长途跋涉,他被送回到福州,而他的夫人除好在他回家的前后几天内也离开了人世,可能属于自然死亡 。至于这对夫妇的死亡时间为什幺如此巧合,可能是一个永远也不能解开的秘密 。

茶园山无名氏夫妻墓

文章插图
夔门之战尸身不腐之谜1986年8月,在我国福州市茶园山一个建筑工地出土了两具古尸,经考证,这是一对生活在南宋末年的夫妇,死亡时间是1235年 。让人惊奇的是,在地下躺了700多年后他如今看上去依然完好如初,皮肤湿润,肌肉富有弹性,血管依稀可见,仿佛刚刚入睡不久 。所有生命都遵循自然消亡的规律,为什幺在这具生命已经逝去的躯体上,大自然正常的腐败过程却停滞了呢?我国新疆是世界上出土古尸数量最多且天然保存的地区之一,原因是那里气候乾燥、雨量稀小,特殊的自然环境为尸体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可福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在这样的环境中尸体完好不腐达数百年之久,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何况这是一具湿尸,保存难度比干尸更大 。茶园山宋墓古尸的发现让人们联想到了马王堆汉墓 。1972年,湖南长沙市郊一座古墓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图个震惊世界的名字 。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丝织品等大量国宝级文物,其一号墓墓主辛追夫人的湿尸更是宝中之宝 。此前发现的保存千年以上的古尸大部分都是木乃伊,即经自然或人工处理的乾尸,马王堆女尸则创造了世界记录,是保存两千余年而不腐的湿尸,形态完鍪,皮肤保持弹性,部分关节还可弯曲,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蹟 。那幺,在1986年福州茶园山出土的这两具古尸又是怎幺一回事呢?重返人间1986年8月的一个晚上,气温异常的炎热,一个来电打响了位于福建省考古所办公室的座机,由于办公室与博物馆宿舍距离很近,电话得到了接听 。根据电话茶园山国小的施工方汇报,位于鼓楼区的茶园山国小的操场工地内,当天工作时段,被勾机偶然掘出了一座古墓 。由于当时天色已晚,事情被推迟至了第二天 。次日早上,福建省考古所方面的个别人员到达现场,在经过粗略的查看后错误地认为该墓只是一座明代墓葬,并未给予很大的重视 。随即,墓葬发掘的任务被移交给了当时的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福州市博物馆 。由于市文物部门缺乏专业的考古人员,福建省考古所的一批专业队员成为了此次现场发掘的主力军 。当时,古墓的墓圹已被施工方的沟土机严重破坏,包裹在墓室外围的青石条以及墓室中的棺木早已暴露在外 。考古队当即决定对现场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透过棺椁裂开的缝隙,他们发现里面注满了酱油色的棺液 。令人惊异的是:棺液面上竟漂浮着一具古尸的额头!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棺木之中竟然保存着完好的古尸,这在福建考古史上可是前所未有的!通常死者在埋入地下3~5年后,其尸体上的肌肉便腐烂殆尽,只剩下骨架,可在这座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古墓中,墓主的额头竟然保存完好!棺液通常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古人为了保护尸体往棺内注入防腐液,二是棺外的水渗入棺内,三是尸体自身腐烂后形成液体 。茶园山南宋墓的棺底发现了大量的灯心草,酱油色的棺液中或许就含有这些药草的成分 。8月份,正值酷暑,为防止古尸进一步腐烂,出土棺椁必须尽决运到室内 。就在人们使用解放牌吊车起吊棺椁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吊起棺椁的瞬间,4吨级的吊车的车身竟然发生了倾斜!这具棺椁看去长约2米、宽约半米,可重量竟然超过了4吨!在福州闽王祠空地上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考古人员开启了尘封了700多年的棺木 。现场人员惊讶地发现,两个棺木之中均躺着一具保存完好的古代湿尸,尸体上上还包裹着十几件精美的丝织物 。在尸体和棺木之间的空隙处,还整齐地安放着大大小小的被包精心包裹起来的衣物和其他用途的丝织品 。在褪掉古尸上的这些衣物后,专家们发现尸体整体保存状况良好,包括皮肤、肌肉都很完整 。不过,他们在尸体臀部的两侧发现了一些白色物质,而在这些部位则出现了严重的腐烂现象 。专家感到疑惑:如果说这具古尸是经过精心处理才得以保存700多年而不腐的,那这些部位的腐烂是什幺原因造成的呢?这些白色物质又是什幺呢?化验结果表明,这些白色物质并非什幺稀奇之物,而是从尸体内部流出的脂肪,即所谓的尸蜡 。尸体脂肪渗透出来,把衣服和尸体都粘在了一块 。专家判断,这具尸体在下葬3-6个月之间出现过腐烂现象,但腐烂进程后来突然停止了 。人们直到20世纪初才对尸体腐烂有了科学的认识——尸体腐烂主要是由外来的腐败细菌和自身的蛋白酶造成的 。茶园山古尸是否证明:早在700多年前,中国古人已经掌握了配製防腐药物的利学知识?要破解这具占尸保存完好的秘密,专家决定对它作进一步的检查 。死因调查X射线检测发现,在茶园山古尸的下腹内分布着大量闪闪发亮的东西,大者约一厘米长,小者仅米粒大小 。经鉴定,这些发亮的东西是水银 。水银是一种银白色的液态金属,对人体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对胃肠道及肾脏造成损害,进而导致毛细血管损伤和血浆损失,严重时会引发死亡 。小白鼠实验证明,按每100克体重1毫升水银的比例,将4毫升水银灌入一只体重400克的小白鼠的胃中,小白鼠在短时间内即死亡 。有专家指出,古人所说“吞金而死”,很可能不是指吞服贵重且没有毒性的黄金,而是指吞服水银,水银进入食道造成汞中毒,致人死命 。那幺,水银是这位古人致死的原因吗?接下来的解剖发现,在古尸的胃、腹腔和大肠内也满布水银,这让专家们十分震惊:如果说死者死于水银中毒,则不可能有这幺多的水银留存体内 。以小白鼠实验为例,解剖发现,4毫升的水银几乎将小白鼠的胃坠破 。如此来看,这位古人如果是因吞服大量水银而死,那他在死前必然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可他看上去是那样的神态安详 。水银看来并非是导致他真正死亡的原因 。专家推测,水银可能与尸体保存措施有关 。在与墓主人生活的宋朝并存的契丹王朝,流传着一种特殊的丧葬风俗,即人死后将水银灌入尸体防腐 。当年契丹王朝的第一位皇帝耶律阿保机死后,因墓穴还未开始建造,他的尸体停放了整整五年,相传当时就是使用水银来防止尸体腐烂的 。关于水银防腐的说法,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死后其尸体被浸泡在水银棺中 。20世纪末,对秦陵地宫的遥感测试表明,里面有大片强汞区域,专家推测,秦始皇陵地宫里可能存有大量水银 。到明代,水银防腐技术更被普遍用于保存尸体 。据说在明初,许多镇守边关的将士死后其尸体就是採用水银防腐,然后千里迢迢运回家乡的 。明代将领沐英在云南阵亡,当时从云南到南京需要8个月的时间,而其尸体最终被完整地运回了南京 。其实,水银防腐的原理很简单:水银是自然界唯一以液态形式出现的金属,而且是重金属,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细胞膜在与水银结合后不会破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