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年


602年

文章插图
602年【602年】公元602年是平年农曆是农曆壬戌年 , 属相狗年 , 时隋文帝仁寿二年 。
基本介绍中文名:602年
所属:平年农曆
又称:壬戌年
别名:狗年
纪年壬戌年(狗年)隋仁寿二年高昌延和元年大事(1)春 , 三月 , 己亥 , 上幸仁寿宫 。(1)春季 , 三月 , 己亥(二十一日) , 文帝驾临仁寿宫 。(2)突厥思力俟斤等南渡河 , 掠启民男女六千口、杂畜二十余万而去 。杨素帅诸军追击 , 转战六十余里 , 大破之 , 突厥北走 。素复进追 , 夜 , 及之 , 恐其越逸 , 令其骑稍后 , 亲引两骑并降突厥二人与虏并行 , 虏不之觉;候其顿舍未定 , 趣后骑掩击 , 大破之 , 悉得人畜以归启民 。自是突厥远遁 , 碛南无复寇抄 。素以功进子玄感爵柱国 , 赐玄纵爵淮南公 。(2)突厥思力俟斤可汗等率众向南渡河掠走启民可汗部落的男女六千人 , 各种牲畜二十余万头 。杨素统帅各路军队追击思力俟斤 , 转战六十余里 , 大破思力俟斤 。突厥人向北逃走 , 杨素又继续追击 , 在夜里追上了突厥人 。杨素恐怕突厥人逃跑 , 命令骑兵稍稍后退 , 亲自带领两名骑兵和两名投降的突厥人与突厥军队一起行进 , 突厥军没有察觉 。杨素趁突厥人没有安置停当的时候 , 催促后面的隋军骑兵追击掩杀 , 大破突厥军队 , 将俘获的人、畜都给了启民可汗 。自此 , 突厥人远远地逃走 , 沙漠以南的地方不再有侵犯掠夺之事 。杨素因为有功 , 文帝封他儿子杨玄感为柱国 , 赐给杨素另一个儿子杨玄纵淮南公的爵位 。(3)兵部尚书柳述 , 庆之孙也 , 尚兰陵公主 , 怙宠使气 , 自杨素之属皆下之 。帝问符玺直长万年韦云起:“外间有不便事 , 可言之 。”述时侍侧 , 云起奏曰:“柳述骄豪 , 未尝经事 , 兵机要重 , 非其所堪 , 徒以主婿 , 遂居要职 。臣恐物议以为陛下‘官不择贤 , 专私所爱 , ’斯亦不便之大者 。”帝甚然其言 , 顾谓述曰:“云起之言 , 汝药石也 , 可师友之 。”秋 , 七月 , 丙戌 , 诏内外官各举所知 。柳述举云起 , 除通事舍人 。(3)兵部尚书柳述是柳庆的孙子 。他娶了兰陵公主 。柳述依仗着文帝的宠信 , 飞扬跋扈 , 连杨素之辈都趋附他 。文帝对符玺直长万年人韦云起说:“在外面有不便直说的事 , 在这里可以说 。”柳述当时正侍立在文帝身旁 。韦云起奏文帝:“柳述为人骄傲强横 , 他没有经过什幺大事 , 兵权机要的重任不是他所能担当得起来的 。只是因为他是主上的女婿 , 才身居要职 。我恐怕有人议论陛下‘官不选择贤能之人 , 专选自己所宠信的人’ , 这也是不利朝政的事 。”文帝认为韦云起的话很对 , 回头对柳述说:“云起的话是你的治病良药 。你可以把他看作老师和朋友 。”秋季 , 七月 , 丙戌(初十) , 文帝下诏让朝廷内外的官员各自举荐自己了解的人 。柳述就举荐韦云起 , 文帝任命他为通事舍人 。(4)益州总管蜀王秀 , 容貌伟 , 有胆气 , 好武艺 。帝每谓独孤后曰:“秀必以恶终 , 我在当无虑 , 至兄弟 , 必反矣 。”大将军刘哙之讨西也 , 帝令上开府仪同三司杨武通将兵继进 。秀以嬖人万智光为武通行军司马 。帝以秀任非其人 , 谴责之 , 因谓群臣曰:“坏我法者 , 子孙也 。譬如猛虎 , 物不能害 , 反为毛间虫所损食耳 。”遂分秀所统 。(4)益州总管蜀王杨秀 , 容貌奇特雄伟 , 有胆量气魄 , 喜好武艺 。文帝常对独孤皇后说:“杨秀肯定会不得好死 , 我活着他还不会出什幺问题 , 要是他兄弟当政 , 他一定会造反 。”大将军刘哙去讨伐西的时候 , 文帝命令上开府仪同三司杨武通率兵随后出发 。杨秀任命一个受他宠信的叫万智光的人作杨武通的行军司马 。文帝认为杨秀任命的人不称职 , 就责备他 , 并对群臣说:“破坏我的法度的是我的子孙 。就好比猛虎 , 别的动物不能伤害它 , 它反而被毛间虫损害、蚕食一样 。”于是削减了杨秀统领的辖区 。自长史元岩卒后 , 秀渐奢僭 , 造浑天仪 , 多捕山獠充宦者 , 车马被服 , 拟于乘舆 。自从长史元岩死后 , 杨秀渐渐变得奢侈僭越 , 他製做浑天仪 , 又多抓山中的獠人充作宦官 , 他的车马被服都以皇帝的标準製做 。及太子勇以谗废 , 晋王广为太子 , 秀意甚不平 。太子恐秀终为后患 , 阴令杨素求其罪而谮之 。上遂征秀 , 秀犹豫 , 欲谢病不行 。总管司马源师谏 , 秀作色曰:“此自我家事 , 何预卿也!”师垂涕对曰:“师忝参府幕 , 敢不尽忠!圣上有敕追王 , 以淹时月 , 今乃迁延未去 。百姓不识王心 , 傥生异议 , 内外疑骇 , 发雷霆之诏 , 降一介之使 , 王何以自明?愿王熟计之!”朝廷恐秀生变 , 戊子 , 以原州总管独孤楷为益州总管 , 驰传代之 。楷至 , 秀犹未肯行;楷讽谕久之 , 乃就路 。楷察秀有悔色 , 因勒兵为备;秀行四十余里 , 将还袭楷 , 觇知有备 , 乃止 。太子杨勇因谗言被废黜后 , 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 , 杨秀为此忿忿不平 。太子杨广怕杨秀终归是个祸患 , 就暗地命令杨素搜罗杨秀的罪状以诬陷诋毁他 。于是文帝就徵召杨秀进京 , 杨秀犹豫 , 想以病为由推辞不动身 。总管司马源师劝他 , 杨秀变了脸色说:“这是我家的事 , 跟你有什幺相干!”源师流着泪说:“我被任命为大王府中的幕僚 , 怎敢不尽心竭力?皇上有敕命追究您 , 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如今您仍然拖延不去 , 庶民百姓不了解大王的心意 , 如果产生了非议 , 朝廷内外猜疑骇惧 , 圣上颁下震怒的诏书 , 派来一名使者 , 大王又怎幺自我申辩呢?希望大王仔细考虑这件事!”朝廷怕杨秀生变 , 戊子(十二日) , 任命原州总管独孤楷为益州总管 , 驿马驰至益州来替代杨秀 。独孤楷到了益州 , 杨秀还是不肯动身 。独孤楷劝说开导他许久 , 杨秀才上路 。独孤楷觉察到杨秀有反悔之意 , 就率领军队作了準备 。杨秀上路才四十余里 , 打算返回袭击独孤楷 , 他派人探知独孤楷已有準备才作罢 。(5)八月 , 甲子 , 皇后独孤氏崩 。太子对上及宫人哀恸绝气 , 若不胜丧者;其处私室 , 饮食言笑如平常 。又 , 每朝令进二溢米 , 而私令取肥肉脯 , 置竹桶中 , 以蜡闭口 , 衣袱裹而纳之 。(5)八月 , 甲子(十九日) , 皇后独孤氏去世 。太子杨广当着文帝和宫人的面悲痛欲绝 , 好象是不胜哀痛 , 而在自己府内饮食谈笑如同平常 。另外 , 杨广每天早上命令进米二溢 , 私下却命令取来肥肉、乾肉、酿鱼肉 , 装在竹筒里以蜡封口 , 用衣帕包起来偷偷运入府内 。着作郎王劭上言:“佛说:‘人应生天上及生无量寿国之时 , 天佛放大光明 , 以香花妓乐来迎 。’伏惟大行皇后福善祯符 , 备诸秘记 , 皆云是妙善菩萨 。臣谨按八月二十二日 , 仁寿宫内再雨金银花;二十三日 , 大宝殿后夜有神光;二十四日卯时 , 永安宫北有自然种种音乐 , 震满虚空;至夜五更 , 奄然如寐 , 遂即升遐 , 与经文所说 , 事皆符验 。”上览之悲喜 。着作郎王劭上书文帝说:“佛祖说:“‘人应运生在天上和生在无量寿国的时候 , 天佛会大放光明 , 以香花妓乐来迎接 。’大行皇后的福善徵兆 , 在诸秘记中都有记载 , 都说皇后是妙善菩萨 。我考察到八月二十二日 , 仁寿宫内再降下金银花;二十三日 , 大宝殿后夜里出现神光;二十四日卯时 , 永安宫北面出现自然种种音乐 , 声振虚空 , 到夜里五更时 , 皇后沉寂得如睡着一样 , 随即死去 , 这些与经文上所讲的 , 事事都应验了 。”文帝看后又悲又喜 。(6)九月 , 丙戌 , 上至自仁寿宫 。(6)九月 , 丙戌(十一日) , 文帝从仁寿宫回来 。(7)冬 , 十月 , 癸丑 , 以工部尚书杨达为纳言 。达 , 雄之弟也 。(7)冬季 , 十月 , 癸丑(初九) , 任命工部尚书杨达为纳言 。杨达是杨雄的弟弟 。(8)闰月 , 甲申 , 诏杨素、苏威与吏部尚书牛弘等修定五礼 。(8)闰月 , 甲申(初十) , 文帝下诏命杨素、苏威和吏部尚书牛弘等人修定五礼 。(9)上令上仪同三司萧吉为皇后择葬地 , 得吉处 , 云:“卜年二千 , 卜世二百 。”上曰:“吉凶由人 , 不在于地 。高纬葬父 , 岂不卜乎!俄而国亡 。正如我家墓田 , 若云不吉 , 朕不当为天子;若云不凶 , 我弟不当战没 。”然竟从吉言 。吉退 , 告族人萧平仲曰:“皇太子遣宇文左率深谢余云:‘公前称我当为太子 , 竟有其验 , 终不忘也 。今卜山陵 , 务令我早立 。我立之后 , 当以富贵相报 。’吾语之云:‘后四载 , 太子御天下 。’若太子得政 , 隋其亡乎!吾前绐云‘卜年二千’者 , 三十字也;‘卜世二百’者 , 取世二传也 。汝其识之!”(9)文帝命令上仪同三司萧吉为独孤皇后选择葬地 。萧吉选到一块吉地 , 说:“占卜年可以延续杨家基业二千年 , 占卜世可以延续皇统二百世 。”文帝说:“吉凶之事在于人不在于地 。北齐后主高纬埋葬他的父亲难道就没有占卜吗?但是北齐很快就亡国了 。正如我家的墓地 , 如果说不吉 , 我就不应作天子 , 如果说不凶 , 我弟弟就不应战死 。”但最后文帝还是听从了萧吉的建议 。萧吉退朝后告诉族人萧平仲说:“皇太子杨广派宇文左率向我深表谢意说:‘您从前说我会当太子 , 竟然得到了验证 。我终归是不能忘记您的 。现在您占卜陵地 , 务必让我早些继承皇位 , 我作了皇帝后 , 一定以富贵来报答你 。’我对他说:‘四年之后 , 太子应会君临天下 。’其实要是太子得掌朝政 , 隋朝就要灭亡了!我先前哄骗人说:‘占卜可以延续二千年’ , 是三十年的意思;‘占卜可以延续二百世’是只传二世的意思 。你记住这事 。”壬寅 , 葬文献皇后于太陵 。诏以“杨素经营葬事 , 勤求吉地 , 论素此心 , 事极诚孝 , 岂与夫平戎定寇比其功业!可别封一子义康公 , 邑万户 。”并赐田三十顷 , 绢万段 , 米万石 , 金珠绫锦称是 。壬寅(二十八日) , 将独孤皇后埋葬在太陵 。文帝下诏说:“杨素经手办理葬事 , 不辞劳苦地寻找吉地 , 就杨素的心意而言 , 对君父之事极为虔诚至孝 , 怎幺能与平灭夷狄寇贼相提并论呢?应该另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义康公 , 食邑一万户 。”并赐给杨素田地三十顷 , 绢一万段 , 米一万石 , 相应的金珠绫绵等等 。(10)蜀王秀至长安 , 上见之 , 不与语;明日 , 使使切让之 。秀谢罪 , 太子诸王流涕庭谢 。上曰:“顷者秦王糜费财物 , 我以父道训之 。今秀蠹害生民 , 当以君道绳之 。”于是付执法者 。开府仪同三司庆整谏曰:“庶人勇既废 , 秦王已薨 , 陛下见子无多 , 何至如是!蜀王性甚耿介 , 今被重责 , 恐不自全 。”上大怒 , 欲断其舌 , 因谓群臣曰:“当斩秀于市以谢百姓 。”乃令杨素等推治之 。(10)蜀王杨秀到了长安 , 文帝见到他 , 不和他说话 。第二天 , 派一个使者严厉责备他 。杨秀谢罪 , 太子杨广和其他的几个王都流泪谢罪 , 文帝说:“原先秦王杨俊浪费财物 , 我曾用父道来训斥他;现在杨秀残害百姓 , 我应该用为君之道来制裁他 。”于是就把杨秀交付执法官员 。开府仪同三司庆整劝文帝说:“庶人杨勇已被废黜 , 秦王已经死了 , 陛下的儿子现在不多了 , 何必这样?蜀王杨秀性格耿直独特 , 如今被重责 , 恐怕他难以保全 。”文帝勃然大怒 , 要割掉庆整的舌头 。接着他对群臣说:“应该把杨秀在闹市斩首向百姓谢罪 。”于是就命令杨素等人对杨秀追究治罪 。太子阴作偶人 , 缚手钉心 , 枷锁械 , 书上及汉王姓名 , 仍云:“请西岳慈父圣母收杨坚、杨谅神魂 , 如此形状 , 勿令散蕩 。”密埋之华山下 , 杨素髮之;又云秀妄述图谶 , 称京师妖异 , 造蜀地征祥;并作檄文 , 云“指期问罪” , 置秀集中 , 惧以闻奏 。上曰:“天下宁有是邪!”十二月 , 癸巳 , 废秀为庶人 , 幽之内侍省 , 不听与妻子相见 , 唯獠婢二人驱使 , 连坐者百余人 。秀上表摧谢曰:“伏愿慈恩 , 赐垂矜愍 , 残息未尽之间 , 希与瓜子相见;请赐一穴 , 令骸骨有所 。”瓜子 , 其爱子也 。上因下诏数其十罪 , 且曰:“我不知杨坚、杨谅是汝何亲?”后乃听与其子同处 。太子杨广暗中製做了偶人 , 捆住偶人的手脚 , 用针钉住偶人的心 , 将偶人上了枷锁 , 并写上文帝及汉王杨谅的姓名 , 还写上“请西岳慈父圣母收去杨坚、杨谅的神魂 , 就保持这样的形状 , 不要使它散开流失 。”秘密将偶人埋在华山下 , 杨素发掘出偶人 , 又控告杨秀说他胆大妄为记述图谶 , 称京师有妖异现象 , 製造蜀地的祥瑞现象;并做好了檄文 , 说“指日就可以问罪” 。将这些材料都收到杨秀的文集里 , 这些情况都奏报了文帝 。文帝说:“天下哪有这样的人!”十二月 , 癸巳(二十日) , 将杨秀废为庶人 , 幽禁在内侍省 , 不许他与妻子儿女见面 , 只派两名獠人奴僕供他使用 。牵连获罪的人有百余名 。杨秀上表文帝悲伤地谢罪:“希望圣上慈爱恩準 , 能够对我同情怜悯 , 在我残息未尽之时 , 希望能和我儿子杨瓜子相见 。请赐给我一墓穴 , 让我的骸骨有个归所 。”杨瓜子是杨秀的爱子 。文帝就下诏列举杨秀的十条罪状 , 并说:“我不知道杨坚、杨谅是你的什幺亲人 。”但后来仍允许杨秀和他儿子在一起 。初 , 杨素尝以少谴敕送南台 , 命治书侍御史柳治之 。素恃贵 , 坐床 。从外来 , 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 。据案而坐 , 立素于庭 , 辨诘事状 。素由是衔之 。蜀王秀尝从求李文博所撰《治道集》 , 与之;秀遗奴婢十口 。及秀得罪 , 素奏以内臣交通诸侯 , 除名为民 , 配戍怀远镇 。当初 , 杨素曾经因犯小过被敕命送到御史台 , 文帝命令治书侍御史柳将杨素治罪 。杨素依恃地位显贵 , 坐在柳的坐榻上 。柳从外面进来 , 在台阶下端举笏板 , 神色庄重地对杨素说:“我奉皇帝命令要治您的罪!”杨素急忙退下来 。柳手扶桌案而坐 , 让杨素站在庭堂上 , 辨别查问杨素的过失 。杨素因此对柳怀恨在心 。蜀王杨秀曾经向柳要李文博撰写的《治道集》 , 柳给了杨秀;杨秀送给柳十名奴婢 。到杨秀获罪 , 杨素便奏报文帝说柳作为内臣与诸侯结交往来 , 因此将柳除名为民 , 发配到怀远镇去戍边 。帝使司农卿赵仲卿往益州穷按秀事 , 秀之宾客经过之处 , 仲卿必深文致法 , 州县长吏坐者太半 。上以为能 , 赏赐甚厚 。文帝派司农卿赵仲卿到益州彻底追查杨秀的事情 , 杨秀宾客曾经到过的地方 , 赵仲卿必定苛刻地以法律条文追究并严厉治罪 , 那些州县长吏大半都受牵连而被定罪 。文帝认为赵仲卿能干 , 赏赐他很丰厚的财物 。久之 , 贝州长史裴肃遣使上书 , 称:“高以天挺良才 , 元勛佐命 , 为众所疾 , 以至废弃;愿陛下录其大功 , 忘其小过 。又二庶人得罪已久 , 宁无革心!愿陛下弘君父之慈 , 顾天性之义 , 各封小国 , 观其所为:若能迁善 , 渐更增益;如或不悛 , 贬削非晚 。今者自新之路永绝 , 愧悔之心莫见 , 岂不哀哉!”书奏 , 上谓杨素曰:“裴肃忧我家事 , 此亦至诚也 。”于是征肃入朝 。太子闻之 , 谓左庶子张衡曰:“使勇自新 , 欲何为也?”衡曰:“观肃之意 , 欲令如吴太伯、汉东海王耳 。”肃至 , 上面谕以勇不可复收之意而罢遣之 。肃 , 侠之子也 。很久以后 , 贝州刺史裴肃派使者给文帝上书说:“高因有也天生的突出才能 , 又是开国元勛 , 佐命为大臣 , 受到人们的妒忌以至于被废黜不用 。希望陛下记着高的大功 , 忘掉他的小过 。再有 , 杨勇、杨秀两个庶人获罪已经很久了 , 难道他们没有洗心革面的心意吗?希望陛下弘杨君父的慈爱 , 顾念父子天性之道 , 每人封个小国 , 观察其所做所为:如果能变好 , 就逐渐地改变其地位;如果仍然不悔改 , 贬位削爵也不晚 。现在他们改过自新的路永远断绝 , 惭愧悔恨的心思不为人们所了解 。这不是很悲哀吗?”奏表呈上去后 , 文帝对杨素说:“裴肃忧虑我的家事 , 这也是诚心诚意啊 。”于是召裴肃来京师 。太子杨广听说此事 , 对左庶子张衡说:“让杨勇悔过自新 , 这要乾什幺?”张衡说:“我看裴肃的意思 , 是要让他象周代吴国的太伯、汉代的东海王一样 。”裴肃到了京师 , 文帝当面告诉他杨勇有疯鬼附身无法复原的情况 , 自新之事只能作罢 , 让裴肃走了 。裴肃是裴侠的儿子 。杨素弟约及从父文思、文纪、族父忌并为尚书、列卿 , 诸子无汗马之劳 , 位至柱国、刺史;广营资产 , 自京师及诸方都会处 , 邸店、碾、便利田宅 , 不可胜数;家僮千数 , 后庭妓妾曳绮罗者以千数;第宅华侈 , 制拟宫禁;亲故吏布列清显 。既废一太子及一王 , 威权愈盛 。朝臣有违忤者 , 或至诛夷;有附会及亲戚 , 虽无才用 , 必加进擢;朝廷靡然 , 莫不畏附 。敢与素抗而不桡者 , 独柳及尚书右丞李纲、大理卿梁毗而已 。杨素的弟弟杨约和叔父杨文思、杨文纪、同族的叔父杨忌都官居尚书、列卿 , 他们的儿子没有什幺汗马功劳 , 却位居柱国、刺史;杨家广营资产 , 从京师到各地的都会 , 客店、磨坊、丰腴的田产和房宅不计其数 , 家中的奴僕有几千人 , 府内穿着华丽罗绮的歌妓姬妾有千人;宅第豪华奢侈 , 规制模仿皇宫禁城 , 亲戚朋友旧部下都官列显要之职 。杨素已经废黜了一个太子和一个王 , 权势更加显赫 。朝臣忤逆他们的 , 有人就被处死甚至夷灭全家;附会他们的人和他们的亲朋故旧 , 即使没有才能 , 也必定加官进爵 。朝廷内外的人都屈服于杨家的势力 , 无人不畏附杨素 。敢于与杨素对抗而不屈从的人 , 只有柳和尚书右丞李纲、大理卿梁毗而已 。始 , 毗为西宁州刺史 , 凡十一年 , 蛮夷酋长皆以金多者为豪隽 , 递相攻夺 , 略无宁岁 , 毗患之 。后因诸酋长相帅以金遗毗 , 毗置金坐侧 , 对之恸哭 , 而谓之曰:“此物饥不可食 , 寒不可衣 , 汝等以此相灭 , 不可胜数 , 今将此来 , 欲杀我邪!”一无所纳 。于是蛮夷感悟 , 遂不相攻击 。上闻而善之 , 征为大理卿 , 处法平允 。当初 , 梁毗被任命为西宁州刺史 , 共十一年 。西宁州的蛮夷酋长都以金子多的人为豪强 , 他们互相攻击掠夺 , 简直没有宁静的年月 。梁毗对此感到忧虑 。后来因为各酋长竞相送梁毗金子 , 梁毗把金子放在坐椅旁 , 对着金子痛哭道:“金子这东西饥不能食 , 寒不能衣 , 你们为了它相互残害 , 争战之事多得数不过来 。现在你们送金子来 , 是要杀我啊!”他一点都没有接受 。于是那些蛮夷人都受感动而醒悟 , 不再互相攻掠了 。文帝听到后很高兴 , 任命梁毗为大理卿 。梁毗执掌司法公平允正 。毗见杨素专权 , 恐为国患 , 乃上封事曰:“臣闻臣无有作威作福 , 其害于而家 , 凶于而国 。窃见左僕射越国公素 , 幸遇愈重 , 权势日隆 , 绅之徒 , 属其视听 。忤旨者严霜夏零 , 阿旨者甘雨冬澍;荣枯由其唇吻 , 废兴候其指麾;所私皆非忠谠 , 所进鹹是亲戚 , 子弟布列 , 兼州连县 。天下无事 , 容息异图;四海有虞 , 必为祸始 。夫奸臣擅命 , 有渐而来 , 王莽资之于积年 , 桓玄基之于易世 , 而卒殄汉祀 , 终倾晋祚 。陛下若以素为阿衡 , 臣恐其心未必伊尹也 。伏愿揆鉴古今 , 量为处置 , 俾洪基永固 , 率土幸甚!”书奏 , 上大怒 , 收毗系狱 , 亲诘之 。毗极言“素擅宠弄权 , 将领之处 , 杀戮无道 。又太子、蜀王罪废之日 , 百僚无不震竦 , 唯素扬眉奋肘 , 喜见容色 , 利国家有事以为身幸 。”上无以屈 , 乃释之 。梁毗看到杨素专擅权柄 , 恐怕他成为国家的祸患 , 就给文帝上了一封密表说:“我听说臣子没有一个不是因为作威作福而危害其家并祸患于国的 , 我看到左僕射越国公杨素越来越得到主上的宠信 , 他权势日见显赫 , 朝中官宦都是他的耳目 。忤逆他的人便遭到似严冬的霜冻在酷夏降下似的打击 , 阿谀奉承他的人受到的照顾有如冬天降适时的雨露 , 每个人的荣辱都在于杨素的口唇 , 升迁贬谪都得听从他的指派;他所偏爱的人都不是忠心为国的人 , 他所推荐提拔的人都是他的亲戚;他的子弟势力遍布各州县 。天下没有什幺事 , 还可以容忍他有私图 , 要是国家有什幺忧患 , 杨素一定是祸端 。奸臣专擅权力这是由来已久的 。王莽经营积累了多年 , 桓玄在皇位变动时打下了基础;终于王莽灭掉了西汉王朝 , 桓玄倾覆了东晋皇位 。陛下要是任命杨素为执掌朝政的大臣 , 我恐怕他的心未必能象殷商的伊尹一样 。希望陛下能考察借鉴古今之事 , 酌情处置 。如果大隋的基业能够永远巩固 , 天下百姓就很幸运了!”奏表送上去 , 文帝看后勃然大怒 , 把梁毗投入监狱 , 亲自审问他 。梁毗恳切地说:“杨素依恃陛下的信任 , 任意使用权力 , 率领群下时 , 对人无缘无故地杀害 。还有 , 太子杨勇、蜀王杨秀获罪被废黜的时候 , 朝中的文武百官无不震惊惶竦 , 只有杨素眉飞色舞 , 手舞足蹈 , 喜形于色 , 他视国家有难而以为自己的幸事 。”文帝无法使梁毗屈服 , 就释放了他 。其后上亦疏忌素 , 乃下敕曰:“僕射国之宰辅 , 不可躬亲细务 , 但三五日一向省 , 评论大事 。”外示优崇 , 实夺之权也 。素由是终仁寿之末 , 不复通判省事 。出杨约为伊州刺史 。此后 , 文帝也暗中疏远防忌杨素 , 他颁诏说:“僕射是国家的宰辅 , 不可事必躬亲 , 只要三、五天到省里去一次 , 评论审视一下大事即可 。”表面上表示优待推崇杨素 , 实际上是夺下杨素的权力 。自此直到仁寿末年 , 杨素不再完全经办省里的事务 。文帝把杨约调任为伊州刺史 。素既被疏 , 吏部尚书柳述益用事 , 摄兵部尚书 , 参掌机密;素由是恶之 。杨素既然被疏远 , 吏部尚书柳述的权力越来越大 , 併兼理兵部尚书 , 参预掌握军国机密 。杨素因此就憎恶柳述 。太子问于贺若弼曰:“杨素、韩擒虎、史万岁皆称良将 , 其优劣何如?”弼曰:“杨素猛将 , 非谋将;韩擒虎斗将 , 非领将;史万岁骑将 , 非大将 。”太子曰:“然则大将谁也?”弼拜曰:“唯殿下所择!”弼意自许也 。太子杨广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都称得上是良将 , 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如何?”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 , 不是善谋略的将领;韩擒虎是斗将 , 不是统帅全军的将领;史万岁是骑将 , 不是大将 。”太子杨广问:“那幺谁是大将呢?”贺若弼跪拜道:“只有殿下挑选的才是大将 。”他的意思是说自己是大将 。(11)交州俚帅李佛子作乱 , 据越王故城 , 遣其兄子大权据龙编城 , 其别帅李普鼎据乌延城 。杨素荐瓜州刺史长安刘方有将帅之略 , 诏以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 , 统二十七营而进 。方军令严肃 , 有犯必斩;然仁爱士卒 , 有疾病者亲临抚养 , 士卒亦以此怀之 。至都隆岭 , 遇贼 , 击破之 。进军临佛子营 , 先谕以祸福 。佛子惧 , 请降 , 送之长安 。(11)交州的俚人首领李佛子率众造反 , 占据了骆越王的故城 , 他派侄子李大权占据龙编城 , 他下属的另一个首领李普鼎占据乌延城 。杨素推荐瓜州刺史长安人刘方 , 认为他有将帅的谋略 , 文帝下诏任命刘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 , 率领二十七营军队进发 。刘方军令严明整肃 , 有违犯军令的人必被斩首;但是他对士兵仁慈爱护 , 士兵患病他亲自抚慰调养 , 士兵们也因此心里感念刘方 。刘方军队到达都隆岭 , 遇到反叛的俚人 , 刘方率军将俚人击败 。进军到李佛子的营地时 , 刘方先向李佛子陈述利害 。李佛子恐惧 , 请求投降 。刘方将李佛子送到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