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西苓( 二 )

(无锡人)结婚,后来生下一女 。主要作品导演作品时间名称类型1939年《中华儿女》电影1937年《一年间》舞台剧1937年《塞上风云》舞台剧1937年《民族万岁》舞台剧1937年《保卫芦沟桥》三幕剧1937年《醉生梦死》舞台剧1937年《武则天》舞台剧1937年《十字街头》电影1935年《船家女》电影1934年《女儿经》电影1934年《乡愁》电影1933年《女性的吶喊》电影1933年《上海二十四小时》电影编剧作品时间名称类型1939年《中华儿女》电影1938年《日出》电影1937年《十字街头》电影1935年《船家女》电影1934年《女儿经》电影1934年《乡愁》电影1933年《女性的吶喊》电影参演话剧时间名称/《西线无战事》/《炭坑夫》1933年《怒吼罢,中国!》人物评价沈西苓坚守着通过电影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矛盾与阶级对立,通过对比贫富悬殊的日常细节来揭示不公,唤起大众的觉醒与反抗 。在审美艺术上,他注重动态镜头,藉助静态化剪接使得画面更加自然流畅 。他始终怀抱着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坚守进步文化观念,用电影及话剧来反抗当时的残酷统治,用艺术形式来鼓励当时人民勇敢斗争 。由此形成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电影风格 。而且,他特别注重银幕画面的叙事作用,依赖镜头语言来进行表现,大量移动拍摄设备的使用,改变了原来单一视点拍摄的固定造型格局,形成了连续性的平面叙事故事(《当代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