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汤晓丹执导电影 不夜城( 二 )


《不夜城》在20世纪80年代公开上映,并远赴剧中主角张伯韩曾经留学的英国进行文化交流 。
幕后製作创作背景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柯灵根据文化部要创作反映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电影剧本的建议,写成了《不夜城》 。为了更好地理解角色,摄製组还阅读了荣氏家族发财致富以及爱国举动的资料 。影片製作上映1956年间,柯灵受命写作一部反映私营工商业改造的电影,取名《不夜城》,初稿用了四个月零十天,二稿只用了四十天 。《不夜城》影片还没有最后完成,就已经受令入库;后来,因为有上映的讯息流传,电影得以修改成片;但《不夜城》两度入库,并开始接受严厉的批判;而柯灵也于抄家当天夜里,被叫去开会,从此失蹤 。1962年,国家电影局徐庄就《不夜城》写了报告,陈荒煤在上面批示道:“小修改发行 。”接到批示后,几经折腾的上海电影局及电影厂并没有进行相关安排,一直拖到1964年夏天,又变成了:“照原样完成,供批判 。”实际上,拷贝完成后仍然存进了片库,并未发行 。影片评价该片对民族资本家张伯韩进行和平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予以生动的体现 。创作者对主人公没有採用简单化的处理,而是深刻细緻地提示了他内心的犹豫、动摇、痛苦和矛盾 。既展示了他解放前思想性格上的两重性:有反对帝国主义与发展工业的要求,又有唯利是图、剥削工人的阶级本性 。同时也表现了他在解放后思想转变的艰难和不断反覆 。影片还从更广阔的角度再现了上海解放之后複杂的社会矛盾和生活面貌,为社会主义银幕提供了新的艺术形象,有着较为重要的认识价值 。影片的一些隐喻性镜头和环境气氛的对比性营造,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 。(上海电影製片厂评)

1957年汤晓丹执导电影 不夜城

文章插图
电影《不夜城》拍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