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秀

萧秀萧秀(475年-518年),字彦达 。南兰陵郡(今江苏常州西北)人 。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藏书家,南齐丹阳尹萧顺之(梁太祖)第七子,梁武帝萧衍之弟 。
萧秀在南齐时官至太子舍人 。萧衍起兵入建康后,他被齐和帝封为南徐州刺史 。南梁建立后,获封安成郡王 。天监六年(507年),改任江州刺史 。次年,迁荆州刺史、安西将军 。任内立学校,招隐逸,颇立政绩 。天监十三年(514年),改镇郢州 。天监十六年(517年),再迁为镇北将军、雍州刺史,次年在赴任途中逝世,年四十四 。获赠侍中、司空,谥号“康” 。
【萧秀】萧秀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精意求学,蒐集经记,收藏颇富,曾聘请刘孝标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 。有《安成王集》三十卷,佚 。
基本介绍本名:萧秀
别称:萧彦达、安成康王
字号:字彦达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时间:475年
去世时间:518年
主要作品:《类苑》《寿光书苑》《安成王集》等
主要成就:藏书丰富
籍贯:南兰陵郡
官职:雍州刺史、镇北将军等
爵位:安成郡王
追赠:侍中、司空
谥号:康
人物生平萧秀为南齐丹阳尹萧顺之(梁太祖)的第七子 。他十二岁(一作十三岁)时,生母吴氏(后追封太妃)逝世,萧秀与九岁的弟弟萧憺相依为命,以至孝闻名 。萧顺之哀怜萧秀兄弟少年丧母,于是命侧室陈氏抚养二人 。萧秀成年后,仪容姣好,气度不凡,为人严整沉稳,即使召见左右随从,他也要先正衣冠,由此受到了亲友及家人的尊敬 。弱冠时仕于南齐朝廷,为着作佐郎,累迁后军将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 。永元三年(501年),萧秀的异母兄萧衍(即梁武帝)所率领的西台义军进攻位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西南的新林时,萧秀与众宗戚率先奉迎,被任命为辅国将军 。当时,东昏侯的弟弟、晋熙王萧宝嵩任冠军将军、南徐州刺史,驻守重镇京口,而负责军政事务的长史范岫遣使向西台军投降,并请求援兵,萧衍授萧秀为冠军将军长史、南东海郡太守,接替萧宝嵩出镇京口 。建康城被攻克后,齐和帝拜萧秀为使持节、南徐州刺史,并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仍带辅国将军官衔 。天监元年(502年)四月,萧衍称帝,建立南梁,萧秀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食邑两千户 。京口自从南齐末年的崔慧景之乱开始,屡次遭战火涂炭,百姓流散四方 。萧秀到职后,对流民“招怀抚纳,惠爱大行” 。待到饑荒时,他又拿出私财进行赈济,存活众多饑民 。天监二年(503年),萧秀以征虏将军号领石头戍事,加散骑常侍 。次年,进号右将军,加领军、中书令,获赐一部鼓吹 。天监六年(507年),萧秀出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 。

萧秀

文章插图
萧秀墓石辟邪天监七年(508年)三月,萧秀改镇荆州,为都督荆湘雍益等九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进号安西将军 。他在任内立学校,招隐逸,颇着政绩 。荆州巴陵的马营蛮沿长江为害地方,州郡无法讨定 。萧秀就职后,命防阁文炽率军焚烧了马营蛮所倚靠的密林,使其无险可用,荆州州境安宁 。天监十三年(514年),复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 。天监十六年(517年),迁使持节、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及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 。天监十七年(518年)春,萧秀病死于赴任雍州刺史的途中,终年四十四岁 。获赠侍中、司空,謚“康” 。主要成就萧秀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 。精意求学,蒐集经记,收藏颇富,曾聘请刘孝标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 。研讨学术,终日不倦 。去世后,其藏书传给萧机继承 。萧秀擅长作文,有《安成王集》三十卷,今已佚 。轶事典故孝悌无双萧秀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