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

文章插图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一般情况下 , 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考虑停业、破产、清算或大规模削减业务等因素 ,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 , 会计人员就可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如资产能够按计量基础计算成本 , 费用能够定期进行分配 , 负债能够按期偿还 , 否则正常的核算就无法进行 。
【持续经营】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 , 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 ,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 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 。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 , 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 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 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
基本介绍中文名:持续经营
属于: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
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目的: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
含义所谓持续经营 , 是指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 会计主体不会遭遇清算、解散等变故而不复存在 。持续经营的前提 , 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 , 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为前提 , 企业拥有的资产应按预定的目标耗用、出售、转让、折旧等 , 企业所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画如期偿还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 , 按照既定的契约条件清偿债务 , 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 。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採用非清算基础 , 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 。然而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 。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 , 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 。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 , 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 , 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採用清算基础 。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 , 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 , 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 , 负债按期偿还 , 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 , 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範围风险分析财务方面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主要包括:1.债务违约 , 包括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以及存在大额的逾期未缴税金 。被审计单位若存在上述违约情况 , 将可能引致债权人的债务清偿诉讼或国家税务机关的强制追缴措施 。在此情况下 , 如果被审计单位无法偿还 , 有可能导致破产倒闭 。无法继续履行2.无法继续履行重大借款契约中的有关条款 。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 , 银行往往在借款契约中订有诸如流动资金保持量、资本支出的限制等条款 。一旦被审计单位无法履行这些条款 , 银行为保全其债权 , 就有可能要求被审计单位提前偿还借款 , 从而导致被审计单位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 。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3.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 。经营性亏损可能是由于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 , 也可能是行业整体不景气造成的 。巨额亏损意味着被审计单位丧失盈利能力 , 并导致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 。4.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 。在这种情况下 , 被审计单位长期面临巨大的短期偿债压力 , 如果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 将陷入财务困境 。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5.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 。被审计单位无法获得供应商正常商业信用 , 这意味着无法通过赊购取得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原材料或其他物资 , 现金偿付压力巨大 。一旦被审计单位资金短缺 , 生产经营就有可能中断 。6.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或进行必要投资所需资金 。被审计单位无法获得必需的资金 , 则没有能力在盈利前景良好的项目上进行投资并获取未来收益 。当现有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时 , 将直接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 , 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资不抵债7.资不抵债 。资不抵债有可能使被审计单位在短时间内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 从而引发债务危机 。8.营运资金出现负数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营运资金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数 , 这表明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流量可能不能有效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 从而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 降低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信用等级 , 最终可能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导致破产 。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9.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 。如果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 , 上市公司将无力实施能够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长的项目 , 从而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