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东(汉语汉字)东(拼音:dōng)是汉语常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东”的古字形像两头用绳索扎住的口袋,是“橐”的初文 。东的常用义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引申指向东 。春秋时秦晋合兵围攻东方的郑国,郑派使者游说秦穆公,不要与晋联合消灭郑国,郑国就可以作为东方道上的主人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用作“东道主”或“东道”,泛指客人的主人 。
【汉语汉字 东】(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基本介绍中文名:东
外文名:east, eastern, eastward
拼音:dōng
注音:ㄉㄨㄥ
平水韵部:上平声·一东
仓颉码:KD
郑码:HDKO
四角码:40904
繁体:东
统一码:4E1C
字级:一级(0225)
五笔:AII
部首:一
笔画数:1+4
造字法:象形(存疑)
结构:独体字;独体结构
字源解说
文章插图
字形演变流程图东字构型说法不一 。许慎认为是会意字,《说文·东部》:“从日在木中 。”意思是太阳在“木”中,表示太阳刚刚升起,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在甲骨文中,“东”写作图1、图2,“东方”之“东”也是这类写法 。与其说是树间的太阳,其实更像一个竹木编的笼子 。也像里面装满物品、两头用绳子扎住的口袋,疑即“橐”的初文 。金文(图3)条纹有所减省 。有很多学者质疑《说文》,认为它的字形是根据小篆字形望文生义,并没有探究出这个字的真实渊源 。“东”字的来龙去脉,可以说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简体的“东”源于草书,汉字简化时根据“草书楷化”把繁体“东”简化为简体“东” 。详细字义词性释义英译例句例词名词方位词 。四个主要方向之一,日出的方向 。east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关东;东风;东宫;东亚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在那里,敝东回来自然有个地主之情 。”房东;股东;作东东道,指请客的主人 。孔尚任《桃花扇·访翠》:酒已备下,玉京主会,不得下楼奉陪,贱妾代东罢 。〈文言〉春天 。spring东皇;东君;东作(Dōng)姓氏用字 。详见“东姓”副词向东,往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东流;东张西望动词指使向东;使往东 。《左传·襄公十九年》:“﹝齐侯﹞遂东大子光;使高厚傅牙,以为大子 。”拟声词形容敲鼓等的声音 。《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科举时代之苦况》:“恭贺先生命运通,饯行侑酒鼓东东 。”(以上参考资料)古籍释义说文解字【卷六上】【东部】东 得红切(dōng)动①也 。从木 。官溥说 。从日在木中 。凡东之属皆从东 。【注释】①动:这是声训,东、动音近 。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引《白虎通》:“东方者动方也 。万物始动生也 。”说文解字注动也 。注:见汉律曆志 。从木 。官溥说 。从日在木中 。注:木,榑木也 。日在木中曰东 。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 。得红切,九部 。凡东之属皆从东 。广韵德红切,平东端 ‖ 东声东部东,春方也 。《说文》曰:“动也 。从日在木中 。”亦东风菜 。《广州记》云:“陆地生,茎赤,和肉作羹,味如酪,香似兰 。”《吴都赋》云:“草则东风扶留 。”又姓 。舜七友,有东不訾 。又汉複姓,十三氏 。《左传》鲁郷东门襄仲后,因氏焉 。齐有大夫东郭偃,又有东宫得臣,晋有东关嬖五 。《神仙传》有广陵人东陵圣母,适杜氏 。齐景公时有隐居东陵者,乃以为氏 。《世本》宋大夫东郷为 。贾执《英贤传》云:“今髙密有东郷姓 。”宋有貟外郎东阳无疑撰《齐谐记》七卷 。昔有东闾子,甞(尝)富贵,后乞于道云:“吾为相六年,未荐一士 。”夏禹之后东楼公封于杞,后以为氏 。《庄子》东野稷 。汉有平原东方朔 。《曹瞒传》有南阳太守东里昆 。何氏《姓苑》有东莱氏 。德红切,十七 。【注释】东乡为,当作“东乡为人” 。《周礼·夏官·大司马》郑玄注:“此六者皆书其官名与名氏焉,门则襄仲右师明矣,郷则南乡邮、东郷为人是也 。”南郷、东郷以所居为氏 。康熙字典【辰集中】【木字部】东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唐韵》《正韵》德红切 。《集韵》《韵会》都笼切,竝音蝀 。《说文》:动也 。阳气动,于时为春 。《书·尧典》:平秩东作 。《孔传》:岁起于东,而始就耕也 。《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皡 。又《史记·曆书》:日起于(于)东,月起于西 。郑樵《通志》:日在木中曰东,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 。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又《诗·大雅》:东有启明 。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 。又姓 。《圣贤羣(群)辅录》:舜友东不訾 。又叶当经切,音丁 。《诗·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 。逢天僤怒,自西徂东 。又叶都郞切,音当 。杨泉《蚕赋》:粤召僕夫,筑室于旁 。于旁伊何,在庭之东 。○按《说文》:东自为部,今倂(并)入 。字形书写字形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