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公式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日高公式【日高公式】赵爽在给《周髀算经》写注的时候,提出了测量太阳高度的想法 。假定大地是平的(这也是合理的,因为赵爽的两次测量之间相距不过几十或几百米),在平地上立两表(表就是“桿”的意思),高度相等(或一个表用两次也可),设为h 。两表一前一后,距离为s,且与目标(此处是太阳) 在同一平面内 。前面的表(即离目标近的表) 的影子长度为a,后面的影子长度为b 。利用相似原理,容易计算出日高H为H=h(1+s/(b-a))(即:日高= (表高×表距)/影差+表高) 。但是,这一 方法儘管在理论上可行,其实是无法测出太阳真实高度的,因为H太大了,a 与b几乎相等,而且表的任何轻微晃动所造成的误差,都将远超过b 与a的真值之差 。因此,这个“日高公式”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实践上却是不可行的 。
基本介绍中文名:日高公式
所属学科:地理、数学
相关着作:《周髀算经》
相关人物:赵爽、吴元俊等
公式记载根据《周髀算经》,周公测日的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先后两次测量同一圭表在不同处的日影长,然后用下面公式算出日高:日高= (表高×表距)/影差+表高.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图1赵爽测量太阳高度想法示意图在平地上立两表(表就是“桿”的意思),高度相等(或一个表用两次也可),设为h 。两表一前一后,距离为s,且与目标(此处是太阳) 在同一平面内 。前面的表(即离目标近的表) 的影子长度为a,后面的影子长度为b 。日高公式的证明日高公式怎幺来的? 《周髀算经》没有说.赵爽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画了一幅“日高图”并附有图说,实际是对日高公式的证明 。赵爽原图已佚失,根据残存但是原始的信息,利用《九章算术》中经常出现的“出人相补”原理,吴元俊复原了赵爽的“日高图”,并补出了日高公式的证明 。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图2其中三角形△ABI 全等于△AJI,△ACG 全等于△AQG,而△FGI 全等于△GRI 。根据“出人相补”原理,应有△AJI 的面积一(△AQG 的面积十△GRI 的面积)=△ABI 的面积一(△ACG 的而积十△FGI 的面积)即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JG=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GB,这里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JG 表示以J 和G 为顶点的矩形的面积,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GB 类似地定义 。同理,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KE=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EB,相减可得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JG-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KE=
日高公式

文章插图
GD,即:(FI-DH)×AC=ED×DF,亦即影差× (日高-表高)=表高×表距 。这就得到了日高公式 。海岛公式日高公式可用来测天,也可藉以量地 。比赵爽稍晚的魏晋数学家刘徽就写了一部叫《海岛算经》的着作,套用勾股定理解决各种测量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测量海岛的高度(图3),刘徽给出了着名的海岛公式(显然,将《周髀算经》中的日高公式改日高为岛高,就是海岛公式):岛高=(表高×表距)/ 表目距的差+ 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