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百川归海


唐太宗:百川归海

文章插图
唐太宗:百川归海【唐太宗:百川归海】在中国历史三百多位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众多封建帝王的楷模,在位不过二十三年,但他却建立了让后世帝王钦慕不已的丰功伟绩 。本小说就以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的政治生活为主线的历史小说 。流血的宫廷残杀,普通百姓的不幸遭遇,平治天下的精深道理,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错综交织出封建社会生活的恢宏画面 。皇帝、后妃、将相、敌酋、布衣,众多的人物跃然纸上;礼仪、制度、建筑风俗,丰富的历史知识流溢笔端 。全书内容深广而波澜起伏,笔调轻丽而文字老到,功力深厚,雅俗共赏 。该书共分五卷,本书是其中的第一卷 。
基本介绍书名:唐太宗:百川归海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页数:424页
ISBN:9787806236253, 7806236252
品牌:河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赵扬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开本:32开
定价:23.00
作者简介赵扬,原籍河南省原阳县 。一九六三年生于河南省桐柏县并在这里读完国小、中学,一九八四年毕业于淮北煤炭师院中文系 。长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曾主办物资贸易公司、筹建药具工厂、管理大型仓储企业、主管特大型化工企业的物资採购和产品销售工作 。现供职于河南省煤气集团公司,高级经济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九九八午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金钱世界》、《激情磨剑》,发表多篇中短篇小说、随笔等 。图书目录第八十一回李世民三探魏徵 良谏臣长辞明君 第八十二回 庶子宅太宗成赋 凌烟阁功臣图形 第八十三回 两仪殿六骏成画 太极殿新贵安位 第八十四回 齐王起兵叛齐州 唐皇发师讨李祜 第八十五回 太子党连藤显形 李世民迁怒仆碑 第八十六回 侯君集悽然就戮 君与臣再议新储 第八十七回 弱李治被定储君 倔唐皇欲征高丽 第八十八回 郭孝恪击破焉耆 李世民出征辽东 第八十九回 训太子语重心长 战辽东势如破竹 第九十回 击安市围城打援 弃奇计相持攻坚 第九十一回 避寒冬唐军班师 因谗言刘洎自尽 第九十二回 思魏徵再复墓碑 扰高丽图谋远计 第九十三回 玉华宫唐皇思微 弘福寺玄奘译经 第九十四回 玄奘历险求佛旨 天竺设会论大乘 第九十五回 长安仕民迎玄奘 玉华君僧谈佛理 第九十六回教太子示以《帝范》 敬玄奘终为经序 第九十七回 平西域西征龟兹 助大唐南击天竺 第九十八回 大唐设安西四镇 明君爱方士之术 第九十九回 后宫多少喜悲事 老臣纷纷凋零逝 第一百回 猛药吞腹入歧路 英主托辅奔黄泉文摘书摘第八十一回 李世民三探魏徵 良谏臣长辞明君 贞观十七年春节,大雪落个不止 。雪将整个长安城蒙为白色,远处的终 南山也成为一道白练,北面的渭水被冰封之后又蒙上了一层雪;大地成为一片银白的世界 。雪下个不止,天空中布满了密密的雪片,无止无歇 。瑞雪兆丰年 。人们都这样想,他们呆在家里向火取暖,眼望户外的飞雪,体会着过年的祥和气氛,心中希冀着新的一年又是一个美丽的丰年 。许是因为雪花的洁白晶莹,且落雪再多也与禾苗无碍,人们对雪花有着一种由衷的喜爱,此时皆爱出外踏雪访春 。正月初五;早朝过后,李世民留下众位近臣以及皇子共进早膳,其望着窗外的飞雪,说道:“这场大雪,想 地上已积有尺余 。嗯,早膳之后,我们不要躲在殿内议事,大家一同到西内 苑赏雪如何?”众人自然连声回响 。西内苑里完全是一片银白世界,树枝几乎被雪包裹,仿佛粗了一倍,湖中不见水面,仅有数片枯败的荷叶伸出湖面,似数朵白色的蘑菇 。甬道上更是被积雪所掩盖,十数个太监手执大扫帚,正在那里清扫甬道里的积雪 。李世民远远看到他们在那里干活,急忙唤常何去制止他们,说道:“朕来此赏雪,非是单单观望雪景,脚踩这无人打扰的甬道,也是一种兴致 。他们将雪清去,又是往日之貌,即将朕赏雪的兴致减去不少 。” 常何疾步过去制止他们 。李世民踏上雪层,因积雪太厚,显得拔脚困难,且雪粒漫人靴中,遇到脚面的热气而化,顿觉冰凉 。他行了数步,扭头向众人说:“人在远古时代,与大地融为_体,虽寒冬之时仍出外狩猎 。如今广厦暖居,人们蜗居宅中不愿出外,看来是惰性使然啊!” 马周接口道:“陛下所言甚是 。记得陛下曾说过,‘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之言,人之惰性在修身、齐家、平天下之时,亦为此例 。” 李世民道:“罢了,你怎幺说得如魏徵一样,每每朕心悦之时,动辄拿出治国大道理来规谏于朕?嗯?魏徵呢?” 褚遂良小声道:“陛下忘了,魏徵早已因病告假 。” 李世民点点头,对房玄龄道:“是了,魏徵自去年入冬之后,身体一直不好 。玄龄,魏徵这些年来,因私很少告假吧?” “魏徵一直克己奉公,十余年来按时上朝 。他现在因病告假,若非病情较重,断不为也 。” “嗯,朕明日去魏徵宅中探望一番 。承乾,你明日陪朕前去 。” 李承乾在后面答应了一声,他因腿脚不便,行走时落在后面,一名太监还要在其左侧搀着他 。众人又随着李世民前行,最后集于苑中的一处高台上,从这里可以俯瞰苑内全景 。李承乾落在最后面,李世民眼内余光瞧见他那蹒跚的身影,心里掠过一丝阴影 。大片的雪花仍然密密地下着,早将众人的斗篷上盖上了一层银白 。置身在此冰天雪地之中,人们眺望雪景,轻轻一呼,一口白气弥散开去,很快消失,让人觉得如此清凉世界,洗去了不少身中的秽气 。房玄龄赞道:“好哇,瑞雪兆丰年,今年定是一个好收成 。” 李世民扭头道:“玄龄,记得朕多年前向你和陈君宾等人谈论过,粮价年年在跌,又遇到一个又一个的丰年,粮食早已贮满仓库,总有一天,粮价也许会更不值钱 。俗话说‘穀贱伤农’,这如何是好?” “陛下的忧心甚是有理,臣也一筹莫展 。不过百姓明白‘民以食为天’ 的道理,粮价虽贱,犹勤耕不已,我们只好静而观之了 。” 李世民笑道:“玄龄,朕无为而治,非不为也 。国家之大,若诸事顺其自然,要我们君臣又有何用?” “臣也多次想过,国家府库充实,可以拿出一些人力、财力,用于兴修水利或者修建驿道 。然如此一来,又容易陷人劳役繁重的境地,炀帝之鉴不远,怕因此使百姓产生疑惑 。”房玄龄答道 。李世民转向高士廉道:“去岁秋季大水,定毁了河南、山东许多水利设施,可嘱民部赶在夏季之前,将这些水利设施修缮恢复 。集中一些钱财修缮水利设施,对今世有利,对后世亦有益 。朕不愿虚耗国力,然这些必需之举,不可偏废 。像眼前这场大雪,对农事固然有补,一些简陋道路及驿所则会 损坏不少,有钱了可以将事办一办 。”高士廉应声答应 。李世民又对身侧的李承乾道:“承乾,这些道理仅看书本不行,仅听臣下举言不行,须心内揣摩,以成定论 。” 李承乾近来被确定太子的名分,一扫以往那种焦虑的神情 。想想也是,上为父皇不喜,侧有弟弟窥视,其位岌岌可危,能有什幺好心情?现在父皇 一言九鼎,自己的太子之位稳固,阴霾一扫而空,在李世民面前自然变得更 加恭顺,其连声答道:“儿臣谨记,儿臣谨记 。”……P1635-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