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唐宣宗李忱是唐朝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

忱即位之后,忽然摒弃了弱智的假面具,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胆识、智慧和魄力,不但解决了为患长达五十年的“牛、李党争”,而且遏制了一贯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和宦*势力,最终还把沦陷于吐蕃人手里将近百年的河湟失地全境收复,让晚唐天空呈现出最后一抹绚丽多彩的晚霞 。
从弱智儿到流亡者,再到游方和尚,最后君临天下,唐宣宗跌宕起伏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想,那么,这极富遐想和传奇色彩的一切,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这一切,都还得从头说起,李忱虽是唐宪宗的亲儿子,也被封为光王,但出身却很卑微,生母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谋反失败,郑氏没入掖庭,成为郭贵妃(后为太后)的侍女,被宪宗临幸后,生下李忱,由于母亲地位卑贱,李怡从小就享受不到其他皇子那样的荣宠,致使他在与其他皇子群戏时,不发一声,表情显得木讷呆滞,长大成人以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
无论什么场合,光王李怡都是被人取笑和捉弄的对象,一次文宗皇帝在十六宅(诸王居住地)宴请诸王,席间众人欢声笑语,唯独光王闷声不响,文宗就拿他开涮,说:“谁能让光叔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诸王一哄而上,对他百般戏谑,可李怡始终像根木头,无论大伙如何戏弄,他甚至连嘴角都不动一下,看着他那副逆来顺受的模样,众人越发开心大笑,文宗在一旁也笑得前仰后合 。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亲王却止住了笑,这个亲王就是后来的唐武宗李炎,他忽然想到,一个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不为一切外物所动,他如果不是愚不可及,那就是深不可测,他下意识地觉得,李怡很可能属于后者,一股不寒而栗的感觉直透后脊梁 。
到了李炎登基之后,多年前那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始终挥之不去,身边留着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人,迟早是个祸害 。
于是,后来种种“意外事故”就频频降临到李怡身上,要么是和皇帝一起玩马球时突然从马上坠落;要么就是在宫中走着走着,忽然被什么东西绊倒,一骨碌从台阶上滚了下去;要么大雪纷飞在与诸亲王随同天子出游聚宴畅饮回宫时,大家都醉眼朦胧,没有人注意到倒霉的李怡又一次从马背上“意外”跌落,昏倒在了冰天雪地里,唐武宗料定这次“失足坠马”的光叔肯定是回不来了,可是,第二天一早,人们就在十六宅里看见了走路一瘸一拐,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一个活生生的光王,他好像*不了,无论怎么折腾就是*不了 。
唐武宗李炎最后横下一条心,他不想再煞费苦心地制造什么“意外”了,他决定一劳永逸地翦除这个潜在的祸患 。
一天,李怡突然被四名宦*绑架关进了永巷,几天后,又被捆成一团扔进了宫厕,内侍宦*仇公武对唐武宗说,这种贱骨头没那么容易*,不如一刀砍了,武宗点头,仇公武随后赶到宫厕,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把垂*的李怡从粪坑里捞了出来,随即用粪土覆盖在他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运出了宫 。
经历了九*一生的光王李怡,从此离开长安,流落民间,后来的许多笔记逸史都称李怡隐姓埋名,跋山涉水,一路逃到了浙江盐*(今浙江海宁西南)的安国寺落发为僧,法名琼俊 。
二百多年后,北宋大文豪苏轼途经此处,追忆唐宣宗李忱的这段传奇人生,特地留下了一首诗:“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 。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 。”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唐武宗李炎*危,他的几个儿子都还年幼,王朝没有储君,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早已被世人遗忘得一干二净的李怡,忽然在宦*仇公武、马元贽等人的簇拥下,出人意料地回到了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