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墓( 三 )


徐福墓

文章插图
徐福东渡群雕曲玉维认为,徐福历经十年的準备,而且从小生活在沿海,一定会选择一种安全可行的航海路线,一方面要保证淡水和粮食的供应,一方面要避免大的风浪,所以他决定沿岛而行,最终的路线便是:从家乡北海岸的黄河营古 港启航东渡,经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最后到达日本的北九州 。两千多年来,徐福到底去了哪里,依然争论不休 。因为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地方,他们都怀念徐福 。感激徐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在这些地方,世代传说着徐福教当地人种水稻、凿水井、製造农具、传播医药、纺织等知识的故事 。尤其在日本,徐福集团的到来,给日本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日本从一直徘徊中的原始社会推向了奴隶社会 。于是,两千多年前徐福那次複杂的东渡,虽然让他如履薄冰, 但是今天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 。“那次东渡成了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端,徐福也成为三国人民友好的化身 。”朱亚非说 。对徐福其人以及东渡之事的研究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徐福其人以及东渡之事的研究,始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都曾有人在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近现代在近现代,早在“五·四”运动前夕的1918年,陶亚民先生首先发表了《徐福事考》一文,王辑五先生把研究徐福与研究中日海上交通史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当时一些着名史学家,如汪向荣、卫挺生等,也参与了这一研究 。1981年,汪向荣先生再论“徐福东渡”,又重新掀起了徐福研究的热潮,而且一改其年轻时认为司马迁在《史记》里只是原原本本地记载了“方士们的不真实的宣传”,认为“徐福是实在的人物,他的入海是为了逃避始皇帝的虐政,是有计画的海外移民 。”他还指出:若对中日关係史和日本古代史发展过程进行认真观察、探讨的话,也不能轻易地否定这一传说 。近二十年来,这一研究取得了不少瞩目的成绩 。一些中国有影响的史学元老和中青年史学工作者也对这一课题颇感兴趣 。如复旦大学的吴杰教授、辽宁大学的孟宪仁教授、天津社科院的王金林教授、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的王勇教授等,都曾立着论述 。另外象台湾的彭双松教授、日本的梅原猛教授、壹岐一郎教授、水野明教授等也都对这一课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千古疑案然而,由于《史记》对徐福求仙事的记载“语焉不详”,使得这个历史事件成为一宗千古疑案,史学界不少人把它看成是一只烫手的山芋 。近些年来,虽然有人试图从考古学、人类学、航海史等多角度来佐证这一历史事件,但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要说认同,只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确有徐福其人,二是确实下过海 。至于其出身在何处,在哪儿出海,出过几次海,东渡的目的是什幺,最后到的“平原广泽”究竟是什幺地方,这一切还都是目前争论的焦点 。因此,有些史学家就提出,单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徐福与日本的关係,容易陷入空论与臆测 。其实,徐福传说,虚虚实实,历来是浮于中日两国史学界的棘手“谜案”,但又是游离于历史与文化之间的热门话题,徐福成了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 。文人墨客撰文赋诗在中国,自汉以下历代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撰文赋诗的不在少数 。一生喜好探幽访奇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其《古风》(三)赋的正是“徐 载秦女,楼船几时回”;宋朝欧阳修的一首《日本刀歌》更是烂熟于中日人民心中;元朝的吴莱热衷于徐福传说,他泛舟东海,寻访古蹟,写下了着名的《甬东山水古蹟记》,把徐福在舟山群岛中的遗蹟,一一记录下来,并写下了《听客话蓬莱山紫霞洞》、《听客话熊野徐福庙》等诗篇;明朝的宋濂、李东阴;清时的黄遵宪等也都以此为题材,创作了流传千古的诗篇 。终上所述终上所述,如果说徐福,作为一个历史命题还有诸多难解之谜的话,那幺作为一个文化名题,早已在历史流变的进程中形成,并为中日韩乃至东北亚人民所接受 。谁也不是提出徐福文化的始作俑者 。而是事实告诉我们,徐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的状况,对中日韩三国的交流与交往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东渡整个故事绳纹文化突然中断在日本古代史上,绵延了6000多年的绳纹文化,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突然中断了,日本列岛的文明进程,从石器时代一下跃入了金石并用时代,这一作用,来自于列岛以外的移民,是外来的大规模集体移民带来了新的文化 。而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徐福出海求仙事又正发生在这一时期,这又不得不引起历史学家们的关注 。但是,《史记》中对徐福去向的记载只有“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这幺几个字,这平原广泽是哪儿?谁也不知道,以后又无令人信服的考古资料可以佐证 。在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在公元七世纪才出现,对于古代文史,大多是以口碑形式流传下来的,其可信度也有限 。因此,要确切地弄清是哪些集团从中国大陆带去先进文化,着实是有困难的 。当时的中国正置列国纷争,连年征战,老百姓为逃避战乱,纷纷蹈海东渡 。移民集团到达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又何止徐福一个 。就在史学界,关于倭人始祖问题,历来也有“吴人后裔说”,“太伯后裔说”,“越人后裔说”,“徐福后裔说”,“骑马民族后裔说”等诸多观点,影响着日本历史发展的外来文化有吴越文化、齐鲁文化、通古斯文化等 。因此,考察徐福文化的源头,真正的涵义在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这一认同和归属又以广泛的血缘交融为基础的 。“徐福”仅仅是这一时期大陆移民集团的代名词,是一种文化源头的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