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带


地震带

文章插图
地震带【地震带】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中海、洋脊地震带 。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 。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繫 。
基本介绍中文名:地震带
外文名:Earthquake Belt
分布:世界各地
学科:地理
全球分布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 。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 。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交界处,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环太平洋火山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 。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索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纽西兰 。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相同,但影响範围较火山作用带稍宽,连续成带性也更明显 。这条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中海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它横越欧亚非三洲,全长2万多公里,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 。该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 。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洋脊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
地震带

文章插图
此外,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範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 。如东非裂谷地震带 。我国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接地区,地震频繁 。历史上以及近期都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如1966年邢台地震,1973年甘孜地震,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1975年溧阳地震、炉霍和道孚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和云南昭通地震,1977年溧阳地震 。这些地震除发生在溧阳的两次地震略低于7级外,其余均在7级以上 。中国主要带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六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六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⑥吉林、黑龙江的东部 。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