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才子宋湘


岭南才子宋湘

文章插图
岭南才子宋湘【岭南才子宋湘】嘉庆十年(1805年),皇帝做寿,翰林院要悬匾誌庆,宋湘题联“顺穆康宁,雍焉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 。”横书“上大人” 。这一对联,把清朝几代皇帝的帝号串联起来,且配置得体,平仄协调,确实表现了他过人的才华,加上那潇洒传神的书法,使嘉庆皇帝龙颜大悦,点头讚许,即称宋湘为“岭南第一才子” 。
基本介绍中文名:岭南才子宋湘
出品时间:2012年
出品公司:广州市海得贝利影视製作有限公司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首播时间:2012年
集数:31集
类型:古代传记
上映时间:2012年
线上播放平台:快播
基本信息剧名:岭南才子宋湘题材:古代传记集数:31集出品:广州市海得贝利影视製作有限公司宋湘,字焕襄,号芷湾,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人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出生,嘉庆进士,官至湖北督粮道 。宋湘为官清廉,体恤民间疾苦,所得薪俸多用于为民谋福利,道光六年逝于督粮道任所时,家徒四壁,存银无几,惟诗文墨宝颇丰,为封建官僚中所鲜见 。宋湘诗、书、画皆精,人称广东第一才子 。对联也是宋湘的强项,这里只节录几个小故事,管窥宋湘之才 。1、“岭南第一才子”嘉庆十年(1805年),皇帝做寿,翰林院要悬匾誌庆,宋湘题联“顺穆康宁,雍焉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 。”横书“上大人” 。这一对联,把清朝几代皇帝的帝号串联起来,且配置得体,平仄协调,确实表现了他过人的才华,加上那潇洒传神的书法,使嘉庆皇帝龙颜大悦,点头讚许,即称宋湘为“岭南第一才子” 。2、生活闲趣话说有一天,宋湘与几位文友沿江岸而行,见江中一群鸭子戏水,有一人便道:“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单一 。”宋湘应声对道:“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3、一联换“治装”据说宋湘赴广州考试时,苦于盘缠不足,途径惠州时,求助于惠州太守伊秉绶,伊太守说:“知君高才,若能五步成联,联中嵌东南西北四字,即为君治装 。”宋湘略一思索,援笔立就:“南岭古人瞻北斗,东坡今日住西湖 。”令太守大为讚叹 。4、药店戏联有一次,宋湘路过江西某小镇,见街上一连几家商店都半掩着门,感到奇怪,就走进其中一家去问是何原因 。老闆指着对面不远的大院说:“那家人,父是文状元,子是武状元,大院门前贴着一副对子:‘文第一,武第一,文武第一;父状元,子状元,父子状元’ 。说他对面的所有商店,如对不好他的对联,就不準全开店门 。”宋湘看这件商店是经营药材的,便说:“我帮你写一副对联吧 。”老闆大喜,连忙摊纸磨墨 。只见宋湘写的是:“生地一,熟地一,生熟地一;大当归,小当归,大小当归 。”第二日,药店老闆大放鞭炮,全开店门,招来许多顾客,一见那联,无不捧腹而笑 。5、题广东梅岭驿站旁茶亭清嘉庆十年,宋湘从京都回广东路过南粤雄关梅岭,在岭南驿站旁边一凉亭歇息时,见北往南来,过客匆匆,油然而生万千感慨,撰写150字长联于驿站墙壁上 。道尽世间百态,人生无常,劝谕世人“莫放春秋佳日过”,感慨“最难风雨故人来”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幺,请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想后思前,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放春秋佳日过;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扰扰,驿路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汝解下几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姑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剧情梗概本剧根据清代着名才子、清官宋湘生平改编 。1756年,宋湘出生于广东梅州地区,青年时读书、教书、游览,风流倜傥 。他于河边救下多情女子石扶桑,但他不想辜负已定亲的表妹云如筠,从此介入一段难分难捨的三角情缘中 。1805年,宋湘应诏入京,授翰林院编修,因才华出众而深得乾隆帝赏识与厚爱,嘉庆帝还封他为“天下第一才子” 。无奈地方恶霸马嘉钧妒其才华,串通朝臣向嘉庆进谗言 。为免犯上,“天下第一”改为“岭南第一”,生性豁达、淡泊名利的宋湘不以为然,继续其勤政爱民的为官之道 。他先后出任四川、贵州两省乡试正考官,后继任云南等地知府,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惩恶扬善、造福一方,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堪称完人,世人景仰 。宋湘简介宋湘(1757—1826年),字焕襄,号芷湾,今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象湖村人,是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亦是一位廉洁爱民的清官,被清朝嘉庆皇帝授封为“岭南第一才子”,名列“梅州八贤”之一 。为官:“要与民间验辛苦”宋湘自幼聪敏,7岁启蒙,9岁能文 。乾隆四十三年(1778)考取秀才 。37岁参加广东乡试,中解元(第一名举人) 。嘉庆四年(1799年)参加会试,后参加殿试,中二甲十一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时年已44岁 。嘉庆六年(1801年)春,宋湘应惠州知府伊秉绶之邀,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嘉庆八年(1803年)出任广州粤秀书院院长 。嘉庆十年(1805年)散馆返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文渊阁校理、鹹安宫总裁、国史馆总纂、教习庶吉士等职 。嘉庆十二年和十三年秋,先后出任四川、贵州乡试正主考 。嘉庆十八年(1813年),宋湘时年58岁,出任云南曲靖知府 。他在云南为官13年,中间曾代理广南、大理、顺宁、永昌、楚雄等府及迤西、迤南道尹 。在任期间,为官清正廉洁,常勉励自己“要与民间验辛苦”,鼓励人民勤于耕牧,并把自己的薪俸大部分用于兴办当地公益事业 。初至曲靖,正逢当地水患之后,灾民遍地,满目疮痍,宋湘便积极带领当地民众修城治水,号召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把水患制服,受灾百姓得到了安置 。后到马龙州,见当地边民不会纺纱织布,穿衣无着,便将自己的俸银购新纺车500架和木棉一批,让妻子王素云教妇女纺织,所织之布为当地人民称为“宋公布” 。在广南府时,见城内地高,用水困难,则捐款并亲自勘测水源,凿东、西两塘,引水至城,供百姓饮用 。代迤西道尹时,所属地域饑荒、瘟疫流行,他捐俸银抚恤并组织百姓生产自救,还自购松籽三石,分发民众,指导植树造林,使原来光秃秃的点苍山成为一片翠绿 。他本人也亲自到翠峰山种了一片青松,人们称为“太守林” 。在永昌府时,见郡中书院失修,又捐俸银170两,修复书院,使文教渐兴 。宋湘不但能文,还懂武 。他任永昌府(今保山市)知府时,因府属境内湾甸一位土司死后无嗣,土司族人景在东趁机篡位,欲聚众千余人扬言要攻打永昌城 。宋湘获悉后,在组织乡民亲自操练的同时,派人秘密潜入湾甸,做景在东势力的分化瓦解工作 。经精心策划,宋湘见时机成熟,遂率领乡团突袭土司衙门,生擒匪首景在东,为民除害,安定了一方秩序 。当地百姓极为感念宋湘的恩德,为其塑像建祠,立碑奉祀 。在《云南大理图书馆记》中有这样的评价:“明清两代人至云南的外省人当中,宋湘是最受人们尊敬和称讚的一位 。”道光五年(1825年),宋湘因政绩显着,升迁湖北督粮道 。道光六年(1826年),宋湘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在睡眠中逝世,终年71岁 。宋湘为官期间,薪俸大部分用于为民众谋福利,家徒四壁,存银无几,惟诗文墨宝颇丰,为封建官僚中所鲜见 。建国后,宋湘被评为“梅州八贤”之一,其铜像立于梅州大会堂,供后人瞻仰 。为诗:“红杏花开第一枝”宋湘生平着述甚丰,诗作尤为出类拔萃,是清代中叶岭南三大诗家之一,极为时人所称颂 。宋湘的诗作共有一千多首,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技巧圆熟,风格豪迈,有的描摹风土人情,有的点染山川景物,有的反映灾荒战乱,有的揭露时政弊端,有的追怀历史人物,有的咏叹民生疾苦,全面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现实、自然风光以及他的内心世界 。其诗赋内容大体可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有《不易居斋集》、《丰湖漫草》、《丰湖续草》,这是未登仕途时的诗作 。第二部分有《燕台剩沈》1卷、《南行草》1卷,这是身居京师和出任云南曲靖知府前的诗作 。第三部分有《滇蹄集》、《楚艘岑》1卷,这是在云南为官和后升迁湖北督粮道时的诗作 。此外,还有《诗话》、《散文集》、《经解》等着作,均收入《红杏山房诗抄》 。宋湘的诗俊爽、沉稳,自成一家,艺术风格独特 。《清史列传》:“粤诗自黎简、冯敏昌后,推湘为巨擘 。”《清史稿·儒林传》载有其事迹,并评曰:“湘性豪迈,下笔显倜傥雄奇之概,诗磊磊落落,自成一家”;全国着名学者、诗人钱仲联题《人境庐》诗讚曰:“南邦屈(翁山)宋(芷湾)无前辈”;诗人黄遵宪以“我与芷湾是同乡”而自豪;丘逢甲称颂其“红杏花开第一枝” 。在联对方面,宋湘才思敏捷、才气逼人 。清嘉庆10年,宋湘从京都回广东路过南粤雄关梅岭,在岭南驿站旁边一凉亭歇息时,见南来北往,过客匆匆,油然而生万千感慨,撰写了150字长联于驿站墙壁上,尽情刻画了沧桑世态、苦涩人生: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迭迭,绿水悠悠 。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 。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幺?请诸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教春秋佳日过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僕僕,驿站迢迢 。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 。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 。恨怎的?劝你解下数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须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民间流传不少宋湘应对之作(一般为别人出上联,宋湘对下联),幽默诙谐,生动风趣 。如:雨打门前芭蕉叶烂;风吹窗外瓜棚藤落 。深夜过河,脚踏满天星斗;清晨拆画,手卷万里江山 。泥中捉滑,不知泥滑滑滑;花下焚香,难辨花香香香 。白渡桥头,白屋白鸡啼白昼;黄泥墩上,黄沙黄狗吠黄昏 。书法:“竹叶蔗渣俱妙笔” 宋湘是清代着名的书法家,他擅长正、隶、行、草等书体,豪迈雄劲,如天马行空,气势超凡,除了善用毛笔之外,竹叶、蔗渣随手捡来照样挥写,甚至用抹布、扫帚同样能写出出神入化的大字 。故丘逢甲有诗讚他:“伯牙台上记留题,更写西湖五别诗 。竹叶蔗渣俱妙笔,米颠书法杜陵诗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龙藏宋墨题咏》评曰:“芷湾草书,章法磊茫,笔致潇洒,往往一纸书出辄为时贤所倾倒 。”这一评说,是民国14年(1925年)由朱鹤、黄伟磐等九十多位文人学者就宋湘为广州龙藏寺(今大佛寺)题联“往来资白业,谈笑出红尘”设坛品赏时,所作出的评价 。一联引来百咏,正是反映了宋湘书法为时人所倾倒的情况 。宋湘的书法章法磊落,笔致潇洒,留给后人的墨宝也很多 。梅州市梅县区档案馆和博物馆分别收藏有他的殿试考卷(複製本)、“山惟镇静生群物,海以宏深纳大川”行书对联,湖北汉阳有用竹叶书写的《伯牙琴台题壁》,广州有“粤海关”匾额,惠州有“丰湖书院”匾额和“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对联及用蔗渣代笔写的《湖上五别诗》,昆明筇竹寺有用草刷蘸紫土写的“玉案山”匾额和“护门帷遣白云,听钟声何处;依杖却分青霭,话竹色当年”对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