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居图


水竹居图

文章插图
水竹居图《水竹居图》是中国元代画家倪瓒创作一幅纸本设色画,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水竹居图】此图以青绿设色绘江南初秋景色 。山势低平,山前溪水渚坡坡上杂树五株,树后茅屋丛篁 。画中笔墨沉实,赋形具体,山色苍翠,画法谨严运笔圆滑苍劲,略有董、巨遗法 。
基本介绍中文名:水竹居图
创作年代:元代
作者:倪瓒
材质:纸本
画作类型:设色画
规格:纵48厘米,横28厘米
幅式:立轴
现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画作内容画面细节
水竹居图

文章插图
《水竹居图》此图写一仙居景致,其中静水潺潺,间以坡石、水渚、小桥相错;近岸处坡石层累,其上疏木参差偃仰,虬枝繁叶;近岸平地,一茅舍院落掩映树间,若隐若现;栅外修竹环绕,浴风飒飒;远处群峦竞秀,青翠欲滴;山下岸处坡石簇簇,林木深深 。款跋钤印图右上倪瓒自题:“至正三年,癸未岁八月望日,进道过余林下,为言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 。因想像图此,并赋诗其上云:‘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 。晨起开轩惊宿鸟,诗成洗研没游鱼 。’倪瓒题 。” 下钤朱文方印“倪元镇氏” 。图中上清乾隆题诗:“疏林淡墨倪迂法,宝笈常收纪有诗 。设色苍然宜水竹,雄浑笔合薄黄痴 。乾隆御题 。”下钤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几暇临池” 。图左上元释良琦题诗:“好在云林一老迂,画图寄到玉山居 。向来王谢元同调,宜向城东共读书 。龙门良琦 。”下钤白文方印“释良琦印” 。玉池为乾隆题:“懒性从来水竹居 。”下钤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落纸云烟” 。右侧明文徵明题诗:“不见倪迂二百年,风流文雅至今传 。东城水竹知何处?抚卷令人思惘然!征明 。”下钤白文方印“文徵明印”、朱文方印“征仲” 。左裱上方清梁诗正题诗:“寒山钟殷秋山晓,东皋露净供清眺 。荇藻溶溶漾曲池,篔筜飒飒鸣长篠 。迂翁渲染景色真,二亩幽居隐林杪 。杜陵千载思悠然,白沙翠竹江村绕 。臣梁诗正敬题 。”下钤白文方印“臣梁诗正”、朱文方印“朝朝染翰” 。左裱下方清董邦达题诗:“少陵多懒性,雅与倪迂合 。为问瀼西堂,何如清閟阁 。幽栖足佳胜,水竹洗氛杂 。拟开白云窗,占此青藓榻 。云林开别派,青翠满尺幅,岂独湛清华?兼看归浑穆 。妙墨启夙心,奇观醒尘目 。披图缅高风,爽气挹初沐 。臣董邦达敬题 。”下钤朱白文连珠方印“臣”、“邦达” 。右裱上方明董其昌题:“顾谨中题云林书有云:‘云林书法宗欧阳询,特为精妙 。晚年画胜,于佳书之时,故其书非一种 。’此设色山水生平不多见,余得之吴孝甫画友赵文度,借观赏叹不置,曰:“迂翁妙笔皆具于此!董其昌题 。”下钤白文方印“董其昌印”、“太史氏” 。右裱下方蒋溥题诗:“金飈林际发,绿叶间红紫 。萧槮数竿竹,澄泓一溪水 。此景谁与摹?位置宜高士 。亭子隔尘埃,幽径着芒履 。旷然豁吟襟,契赏有微旨 。平生水竹缘,伊人想尺咫 。臣蒋溥敬题 。”下钤白文方印“臣蒋溥”、朱文方印“笔沾恩雨” 。鉴藏印章图上部从右至左:白文圆印“乾隆鉴赏”(弘曆)、朱文葫芦形印“子京”(项元汴)、朱文连珠方印“墨”、“林”(项元汴)、朱文方印“石渠宝笈”(弘曆)、朱文圆印“石渠定鑒”(弘曆)、白文方印“宝笈重编”(弘曆)、白文方印“乐寿堂鉴藏宝”(弘曆)、朱文方印“子京父印”(项 元汴)、朱文圆印“乾隆御览之宝”(弘曆)、朱文方印“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弘曆)、朱文方印“墨林秘玩”(项元汴)、朱文方印“三希堂精鑒玺”(弘曆)、白文方印“宜子孙”(弘曆) 。图下部从右至左:朱文方印“子子孙孙其永保之”、朱文方印“项子京家珍藏”(项元汴)、朱文方印“项元汴印”(项元汴)、白文方印“项墨林鉴赏章”(项元汴)、朱文方印“吴郡沈氏恆吉图书印”(沈恆吉) 。玉池处由右至左:朱文方印“天籁阁”(项元汴)、白文方印“墨林山人”(项元汴)、朱文方印“清白贻谋”、白文方印“李守之印” 。左裱下方:白文方印“王廷珸印”(王廷珸)、白文方印“如此至宝存岂多”(孙毓汶)、朱文方印“迟盦所藏”(孙毓汶) 。创作背景按图上作者题款:“至正三年,癸未岁八月望日,进道过余林下,为言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 。因想像图此……” 知,此《水竹居图》作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倪瓒43岁时作品 。此图系倪瓒依友人所述而浮想创作而成 。倪瓒生长在太湖之滨的一个地主家庭里 。有一所庞大的庄园,其中的清閟阁藏书画达数千卷,为倪瓒提供了成长为一个封建文人画家的物质条件 。倪瓒的画,大多描绘幽居山林或漫游太湖的景色,但更多的是画了主观的感受,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静谧、荒寒、孤独、空虚,可以说是倪瓒作为画家的状态写照,使内心无告的忧烦,在这样的意境中寻求排遣与解脱 。《水竹居图》即是体现了这一点 。另外,此《水竹居图》有拆割、拼配题跋、加钤伪印等迹象,故也被部分学者认为是伪作 。特别是《水竹居图》上的文、董二题,分别题于诗塘和裱边,非常容易被割移、拼配,且很多书画鉴定家认为,此作品本幅上的作者印鉴本身就是被加钤的伪印鉴,但这些都并不能必然地说明《水竹居图》本身为伪作 。现多数鑒家仍评定,此为《水竹居图》为真迹勿疑 。艺术鉴赏主题《水竹居图》是倪瓒内心寻求排遣与解脱的写照,画中自题的诗句更是道出了画家的隐居思想,是倪瓒的“自娱”与“适兴”之作 。该图是画家根据友人叙述,景州城东有水竹胜景,依靠想像图绘坡石、树木、茅屋等景象 。在题诗中画家想像了在此隐居,与琴诗为伴的理想生活 。诗都反映出元代中晚期的隐逸思想 。元代中后期的隐逸是一种任情适性,是将个人的精神价值与日常生活行为相融合的生活方式 。文人不再热衷于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是在自然中寻求自我身境与心境的安适 。构图此《水竹居图》中“一水两岸”,即由近坡、中水、远丘组成的“三段式”构图,画面中的竹树茅屋,隔溪远岫平林但由于前后景排得较近,所以显得紧凑坚实,所写物象、图上晋韵小楷长题及荒寒幽冷之意境则与之一脉相承,整个画面弥散着幽静、清凉的气氛 。笔法《水竹居图》用笔浑厚圆润,与后来的轻笔渴墨显然不同,但内在笔性还是一致的 。图中树叶用松针点、介字点、仰叶点等数种,用笔浓淡相间,树干多渲染皴擦,极近形似 。远处的树,树干只用淡墨画出外轮廓,没有皴染,树叶用排点点出,显得郁郁葱葱,似不经意而韵味记忆体 。唐志契在所着《绘事微言》中提到树木画法时说:“写枯树最难苍古,然画中最不可少名家枯树各各不同,如荆关则于秋冬二景最多,其枯枝古而浑,乱而整,简而有趣,到郭河阳则用鹰爪,加以细密,如范宽则其上如扫帚样,亦有古趣,李成则繁而琐碎,笔笔清劲,董源则一味古雅,简当而已 。倪元镇则数君可以兼之,要皆难及者也 。”《水竹居图》里的树木,有董源的简当古雅之质,特别是后面的排树,在后面的山体的衬托下,很容易让人看到董源《潇湘图》的影子 。名家点评明代宗泐:“山人水行居,画图看更好,十年不归来,茅屋秋风老 。”(《题〈水竹居图〉》)明代张丑:“余初蓄户南仙山楼阁卷,人多致焉,赖久之未几自定……乃今赏鑒元镇僦居城东矮幅,虽家喻尸晓,弗信也,鲜有不非笑之者,然不笑不足以为道 。鸣呼.安能起三公于九原与之面相印可耶?”(《清河书画舫》)近代书画鉴赏家马宝山:《水竹居图》是倪早年作品,与其晚年作品本有所不同 。(《书画碑帖见闻录》)后世影响倪瓒的绘画作品传世的有50多幅,但早期的画很少能看到,而现存的《水竹居图》是倪瓒有年款作品中最早的一幅设色山水画 。倪瓒的画风,以及“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写胸中逸气”的绘画主张,对明清绘画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水竹居图》对了解倪瓒艺术的全貌,了解倪瓒画风的形成过程是大有帮助的;也对研究倪瓒早期的绘画和书法有重要价值,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倪瓒的《水竹居图》可以说是山水文化和隐逸文化二者结合的优秀作品,明代的书画鉴赏家张丑和王越石对该画非常推崇,而张丑更是将其定为“天下倪画第一” 。历史传承《水竹居图》曾着录于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中,张氏除着录了倪氏自题及元良琦、明文徵明二人诗题全文外,又自注云:“真迹 。右方良琦诗题本身上,征明诗参笺书也 。下有沈恆吉、项元汴收藏印 。”,后又着录于明末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卷六、汪砢玉《珊瑚网名画题跋》卷十、清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二十、顾复《平生壮观》卷九、吴升《大观录》卷十七等书中 。其后该图归藏清乾隆内府,着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之后流入民间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宝山自文物商店调到北京市文物局担任清理查抄文物的工作时,在孙照户中,发现《水竹居图》,经多数鑒家评定,方定为真迹 。后《水竹居图》由孙照之子孙念台于1982年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重要展览《水竹居图》于2018年6月9日至8月1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中展出 。作者简介倪瓒(1301—1374年),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幻霞子,别号荆蛮民、幻霞生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擅山水、竹石,且水墨居多,少设色 。山水初师董源,后法荆浩、关仝 。自创“折带皴”,在画史上别具一格 。代表作品有《水竹居图》《秋亭嘉树图》《容膝斋图》《六君子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 。着有《清閟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