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峰论书


圭峰论书

文章插图
圭峰论书【圭峰论书】有这幺一群人,他们不定期聚于圭峰山“陈白沙讲学亭”,或谈书论道,或以文会友,但目的都非常明确,就是为如何发扬五邑地区乃至岭南书法传统文化出谋划策 。“只要能登上圭峰山,走进白沙亭,即可与我们坐而论道” 。他们的活动完全是自发性的,一群人时而把酒言欢、时而游山玩水,在大自然中感悟书法和人文的有机结合 。
活动发起人灵感来自“陈白沙讲学亭”2012年新年第一天,采访人员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门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陈荣亲先生相约同登圭峰山 。“因为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感受到‘论书’活动为何钟情圭峰山 。”陈荣亲说 。当天上午10时左右,采访人员与陈荣亲来到圭峰山脚下 。得知采访人员初次到此,陈荣亲如数家珍般向采访人员介绍起了与圭峰山有关的各种人文典故 。“明代岭南大儒陈白沙曾客居于此,并在此讲学,据传宋代文豪苏东坡也曾到此一游 。”伴随着一路上的鸟语花香,陈荣亲滔滔不绝的讲解把采访人员引入一种文化反思中:那些曾经在此的文化古蹟去哪了?陈荣亲看出了采访人员的疑惑:“只要你用心去发现,还是有很多值得保护的人文景观的 。”在“陈白沙讲学亭”前,陈荣亲指着一旁的巨石说:“这上面模糊的字迹,分明是古人到此游玩或读书讲学时留下的诗句,若能好好保护,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巨石旁,苍劲有力的“圭峰论书”四个红色大字吸引了采访人员的目光 。陈荣亲介绍说,这是时任江门市副市长聂党权先生用茅龙笔题写的,他曾多次参与“圭峰论书”活动 。陈荣亲介绍说,茅龙笔是江门着名特产,五百年来一直都有生产,畅销全国各地,在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名 。其发明者是岭南大儒陈白沙先生 。他用圭峰山上的白茅製成茅龙笔,写出来的书法生辣野趣、刚劲有力、影响深远 。陈白沙因此有“岭南一人”之誉 。“我们在此谈书论道,自然是别具象徵意义的 。”陈荣亲说,“圭峰论书”的灵感即来源于此,他希望集合五邑地区的书友们,为传承和发扬岭南书法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领导关怀望用心经营文化品牌有了“圭峰论书”的创意后,每逢节假日,陈荣亲就会不定期在网上发帖邀约,五邑地区书法爱好者应约自发前往圭峰山谈书论道,活动已持续近两年 。每逢“圭峰论书”日,来自五邑地区的书法同道、文化笔友,或独自、或三五结伙,徒步登梯,鹹集于江门人文胜地圭峰山,在“陈白沙讲学亭”,品圭峰清泉香茗,寄情山水,和唱鸟语蝉曲,畅叙幽情,切磋书艺,吟诗作赋,幸福融融……时任江门市常务副市长的聂党权同志在得知这一活动后,曾多次亲临参与论书 。他高度讚扬了江门市的书法家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敬、热爱,以及他们高尚的雅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这是江门市书法界乃至文化界的一大亮点 。聂党权指出,圭峰山是江门钟灵毓秀之地,这里有始建于汉朝、盛兴于唐朝,高僧辈出的玉台寺,也是陈白沙“江门学派”及其茅龙笔、茅龙书法的发祥地和传播地,历史文化积澱厚重 。“圭峰论书”是一项文化里程碑事件,大家要承白沙遗风、登书坛新境,将“圭峰论书”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去用心经营,将之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市文联主席尹继红在参与论书活动时也表示,江门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澱,历史上出现过如陈白沙、梁啓超等文化名人;圭峰山更是孕育英才之宝地,在整个岭南乃至全国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圭峰论书”是挖掘、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一个既高且远的平台,市文联十分支持类似活动的开展 。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和玉台寺院方,也对“圭峰论书”予以鼎力支持,不仅将“陈白沙讲学亭”修葺一新,还专门为游客设定了“圭峰论书”活动点的指引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