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范增论》分析如何在项羽手下安全辞职?( 二 )


老板树立起来,市场主体区分成楚公司和秦公司,于是方向明确了,天下乱七八糟的各种公司马上归入楚公司的阵营 。有了东家,都知道为谁打工了,这一招高啊 。这是范老的品牌,也是项家*的王牌 。
项羽这坏小子,却把手里的王牌给沉水里去了,过早毁了可利用资源 。这等于是给范老扇耳刮子,这个时候该辞职了 。然而,项家集团崛起已成为事实,真正的老板是项羽,你范老这个时候辞职,到哪里领养老金去?迟了!
第三个时间点:巨鹿之战前夕
辞职可行性:最佳辞职时机
管理层互信度:轻微受损
公元前208年,一场连绵的阴雨,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一支徘徊不前的*队,天下群雄正在纠结和彷徨中,而一个叫项羽的小伙子闯进前线总指挥办公室,一剑诛那个面对秦兵犹豫不定的上司宋义,成为楚公司业务骨干 。
苏老师认为,这就是范老辞职的最佳时机 。正是楚公司走长阳线的时候辞职?不好理解啊 。苏老师这么分析:楚义帝是范老树立的王牌,也是范老职场生涯的品牌,宋义是楚义帝任命的业务带头人,你项羽却无视之,铲除之,分明是不给楚义帝面子,也就是不给范增面子,当时的范增还和小项是平起平坐的同事呢,“(范)增与(项)羽并肩而事义帝” 。
小项不给同事面子,你范增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要么把这坏小子也干掉,实在不行,就自己跑人,以后事态发展到彼此成了上下级,要说走人就不那么方便了 。
启发
如果觉得和某个人混下去会很不爽,就走吧 。不然一路走下去,对方一不小心成了你的老板,那时候互看不爽就迟了 。但是,这个关系不适合项羽和范增 。
辞职质疑:
范增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走人
苏老师的报告也不尽合理,他对项羽范增的关系界定是不准确的 。苏老师认为楚义帝才是范增真正的老板 。非也,在范增心目中,项羽才是他真正的老板,但他同时主张保留楚义帝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二人在这里有分歧 。
公元前208年的那个雨夜,项羽诛宋义夺指挥权,说不定是范增所支持的,至少是不反对的,而且范增通过此事和巨鹿之战觉得项羽是个有魄力的大英雄,是他真正的boss,怎么可能让他在这个确定了人生归宿的时候辞职呢?区区一个宋义,根本成不了项与范之间的障碍 。
范增与boss之间的矛盾,除了对楚义帝的态度,主要还是因为范智囊的策划长期不被采纳,范老觉得没必要待下去了,项boss也觉得老人家挺烦的,于是好聚好散 。然而,范老不应在这个时候辞职,因为正是楚公司吞并汉公司的关键时刻,刘邦被困在荥阳已成瓮中鳖,范老忍一忍,和公司共荣辱,哪怕不能决策,继续待在项羽身边等着也好,说不定凭他老狐狸的眼光,还可以识破刘邦让纪信当替身的计谋,将楚汉两家公司相争的历史在那里画一个句号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
苏轼对范增的辞职是持惋惜态度的,他说范增是刘邦最畏惧的对手,“(范)增,高帝之所畏也”,如果范增不走,那么“项羽不亡”,项羽不亡的话,那么亡的是谁?用脚趾头都想得到 。
启发
生气归生气,误解归误解,大局还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大局观,管理层就有稳定的互信,项老板就不用在乌江自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