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为悟怎么获得,如何“自悟修行”( 三 )


师示众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 。迷人渐修,悟人顿契 。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 。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相者,于相而离相 。无念者,于念而无念 。无住者,人之本性 。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 。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 。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 。此是以无住为本 。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 。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 。此是以无相为体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 。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 。学道者思之 。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 。自迷不见,又谤佛经 。所以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 。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 。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 。念者念真如本性 。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 。真如有性,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 。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
定慧并非单指出家人参禅打坐的功课,如果一个人的定慧还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形式,就是有为法,即二法 。不论出家在家心是一体,本性是佛,定慧无别 。僧与俗、是与非、作佛、善恶、定慧本无差别,定是心与客观事物环境动乱毫无相干;慧是心与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是非烦恼毫无关系 。定慧是自然自在不动心,不是用任何方法取来得来的 。和光混俗,心不在焉 。人生社会无一不介入 。非离开社会家庭到深山老林之清净环境 。幼儿之心,天真活泼,学赤子混沌之心,不参禅,不打坐,就是功夫 。定慧是平常心而发,定是心不被物转,慧是佛性本能的妙觉灵通 。在客观环境是非动乱之中,定慧不失不变,一生一世如此,僧俗皆如此,即是定慧均等 。定不失慧,慧不失定,心平自然,本无定慧 。定念心动,慧念法生,心念来去自由,是非平等,何生定慧?自心如如不动,不就是定慧么?什么在家,出家、和尚、居士……这一切如梦幻泡影 。
人海风波总不停,随心如意不可能 。
工作升学心难平,进级评职动感情 。
调职分房忧心事,结婚恋爱触心灵 。
夫妻恩爱多幸福,天伦之乐好家庭 。
风云突变实难测,晴天霹雳心难衡 。
天灾人祸时常有,意想太平风不停 。
悲观绝望终何用,人间万有一场空 。
苦海无边回头岸,悬崖勒马定心灵 。
悟实法师:“修行”你行吗

修为悟怎么获得,如何“自悟修行”

文章插图
“修行”你行吗悟实法师说到“修行”很多人都会觉得那是奉行宗教者的事,是你们出家当和尚的事 。纵然自己有接触宗教,或是本身就是宗教徒,但似乎 “修行”对于他们来说是件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或者有些人关心了,但是就像卖鱼、卖肉一样,总是把“修行”挂在嘴边叫卖着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要纠正此类误解,真正做到修行、实践修行、体悟修行,需要正确认识“修行”的含义 。
修行:简单的说就是修正行为的意思 。“修”就是修改、修正,“行”就是行为、作为 。以佛教的教理来说:“行”包含有表现在外表的身体运作和言语表达,以及内在的思想意识 。佛教的术语叫做身、语、意三业 。而且修行强调的是对于身、语、意所作的恶行的修正,改变不好的身体运作方式;改善不好的语言表达方法和转变不好的心念、意识,这就是修行的宗旨和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