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管理实施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管理实施办法第一条 为加强农作物种子管理,维护种子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种子质量,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种子,是指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瓜类、麻类、甜菜、菸草、药材、绿肥、牧草、草木花卉、果树等播种用的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等繁殖材料 。
第三条 在自治区範围内从事农作物种子选育、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管理实施办法】第四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农牧业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工作 。旗县级以上农牧业主管部门设定的种子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管理工作 。
基本介绍中文名: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管理实施办法
生效日期:1992-06-22
发布日期:1992-06-22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发布单位】80502【发布文号】【失效日期】【档案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子管理实施办法(1992年6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3号)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农作物种子管理,维护种子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种子质量,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种子,是指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瓜类、麻类、甜菜、菸草、药材、绿肥、牧草、草木花卉、果树等播种用的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等繁殖材料 。第三条 在自治区範围内从事农作物种子选育、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农牧业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工作 。旗县级以上农牧业主管部门设定的种子管理机构,负责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种子管理机构应坚持为农牧业生产服务,负责新品种引进、区域试验、生产示範和种子生产、加工、检验、贮藏、调运以及良种推广、供应工作,定期组织品种更新和更换 。第六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扶持种子事业的发展,把良种生产推广列入农牧业生产发展计画 。有关部门对原种和良种繁殖、生产、经营、推广,在资金、贷款及化肥、柴油的供应等方面列入计画,优先安排 。第二章 种质资源管理、品种选育与审定第七条 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蒐集、整理、鉴定、保存和利用工作,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和畜牧科学院负责 。从国外引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将引种名称、说明书及适量种子,送交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或畜牧科学院登记、译名、编目,并报中国农业科学院备案 。第八条 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由自治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农牧业生产发展需要,组织农牧业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进行 。第九条 新品种引进,由自治区、盟和设区的市种子管理机构统筹安排,组织旗县级以上种子管理机构办理 。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未经种子管理机构同意,一律不準由外省区擅自引种、调种 。第十条 自治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由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种子管理机构、农牧业科研单位、农牧业学校、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 。品审委员会由单位推荐,自治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聘任 。盟、设区的市设立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负责新品种的初审和推荐 。报请审定的农作物品种,须经过自治区、盟和设区的市两级区域试验和生产示範 。第十一条 自治区境内选育和由区外引进的品种,必须经审定、认定通过,才能推广套用 。第十二条 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由自治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农牧业事业费预算 。参加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示範及报审的品种,申请单位需缴纳费用,费用标準由自治区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 农作物品种报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实施细则》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规定 。第三章 种子生产第十五条 自治区应有计画地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十六条 种子基地包括国营原良种场,特约种子村、种子户及其他繁种基地 。种子生产实行计画管理 。每年由旗县级以上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生产需要,提出种子产、购、销计画,逐级上报,由自治区计画和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 。旗县级种子管理机构与生产单位、农户签订种子产购契约 。第十七条 国营原良种场是重要的种子生产基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粮油定购任务;特约种子生产基地的农户,按照种子部门收购种子数量核减相应的粮油定购任务,也可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减粮油定购指标 。第十八条 商品种子生产单位和个人,必须具有与种子生产任务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和生产条件,由旗县级以上农牧业主管部门核发《种子生产许可证》,并严格执行农作物品种标準和原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九条 杂交种子和常规种子的原种,由种子管理机构统一计画,组织生产;杂交种子亲本,由盟、设区的市以上种子管理机构提纯、繁殖;杂交种子制种和常规作物原种提纯、扩繁,由旗县级种子管理机构组织生产;苏木乡镇农牧业综合服务机构可为种子管理机构代繁种子 。第二十条 原种生产和亲本提纯所需费用,由旗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适当补助 。第四章 种子经营第二十一条 主要农作物种子实行专门经营 。各级农牧业种子公司是经营农作物种子的专门机构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安排可用作种子的农产品收购计画时,应当优先保证种子的收购 。杂交种子和常规作物原种,一律由旗县级以上种子公司经营 。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可以经营自育的、并经审定通过的种子 。苏木乡镇农牧业综合服务机构,可以零售由旗县级种子公司批发的农牧业种子,也可以为旗县级种子公司代销农牧业种子 。农民可上市销售自产的小杂粮、小杂豆和常规蔬菜种子 。第二十二条 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经营条件,并持有旗县级以上农牧业主管部门核发的《种子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第二十三条 种子的调出调入,应列入产、购、销计画 。自治区内调运种子,由盟、设区的市以上种子管理机构签发準运证;调出自治区的,由自治区种子管理机构签发準运证 。调运或邮寄种子,必须具有种子质量检验和植物检疫合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主要农作物种子价格,应按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种子检验和检疫第二十五条 农作物商品种子实行检验制度 。各级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负责种子的质量检验 。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种子质量的监督检验和仲栽检验 。第二十六条 种子质量检验,严格执行国家《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农作物种子分级标準》、《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和《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準》 。国家尚未制定标準或标準偏低的,可执行地方标準 。第二十七条 种子检验员,由旗县级以上各级种子管理机构考核,报同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给《种子检验员证》 。种子检验员持证检验,并签发《种子质量合格证》 。第二十八条 农作物种子病虫害和杂草的检疫,由植物检疫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办理 。第六章 种子储备第二十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确定种子储备数量 。种子储备,包括良种储备和救灾备荒种子储备 。储备种子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财力适当拨周转金或给予贴息贷款解决 。储备种子产生的政策性亏损,由同级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补贴 。第三十条 农作物良种,由农牧业种子管理机构储备 。自治区和盟、设区的市种子管理机构储备杂交种子亲本和常规作物原种;旗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储备杂交种和一级良种;生产单位和农户储备自用的农作物良种 。第三十一条 救灾备荒种子,由粮食管理部门储备 。储备数量,由各级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与粮食管理部门商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粮食管理部门储备 。使用救灾备荒种子,须经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种子管理机构负责种子质量检验,粮食管理部门供应 。第七章 罚则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未按规定对外提供或引进种质资源的;经营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的;未按规定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和《营业执照》擅自生产、经营种子的;到种子基地哄抬种价、抢购种子的;销售质量不合格种子,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伪造篡改检疫证明的;无理干涉或妨碍依法执行公务的,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农作物种子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管理机构申请複议;对複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複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期满不申请複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第三十四条 自治区糖用甜菜种子生产、经营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自治区农牧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