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蹈


古典舞蹈

文章插图
古典舞蹈【古典舞蹈】大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发掘和整理出大量的舞蹈步伐、身段、武打和筋斗技巧,参考芭蕾的训练方法,制定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基础教材 。
基本介绍中文名:古典舞蹈
外文名:classical dance
简介classical dance是各地区、国家、民族中具有典範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 。经历代艺术家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 。其主要特徵是:规範化的舞蹈技艺、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严谨的训练体系和相对稳定的美学法则 。具有各地区、国家和民族舞蹈艺术的代表性、传统性和典範性 。形成发展古典舞蹈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许多舞蹈因素,如民间舞蹈、手语、武术杂技以及保存在古代器皿、壁画、雕塑和诗歌小说中的舞蹈动作的痕迹或文字描述 。此外,还受到本地区、国家、民族传统的文化风俗、礼仪道德、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甚至政治哲学的深刻影响 。古典舞蹈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社会现实和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 。如印度古典舞蹈,由婆罗多舞、卡塔克、卡塔卡利、曼尼普里、奥迪西、库吉普迪6大传统舞系组成,其特徵之一是具有丰富的、特定意义的手语 。欧洲古典舞蹈一般指芭蕾,具有严格的程式规範和高度凝练的舞蹈技巧 。古典舞蹈大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创造与繁荣民族舞蹈艺术,在其后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又大量吸收了武术、石窟壁画及各种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资料 。尤其是对敦煌壁画、彩塑和楚墓乐器纹饰的研究与复原再现,从而更加突出了雍容大度、精确严谨、清晰明丽以及“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的高度统一的风格 。在中国古典舞蹈的优秀作品中,舞蹈动作和姿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造型美,能形象地描绘出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和情绪变化 。30多年来,创作演出了大量的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优秀舞剧和舞蹈作品,如《宝莲灯》、《小刀会》、《金山战鼓》、《丝路花雨》等 。专业术语形:一切外在的,直观的动作,姿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线,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 。神: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 。劲:指内在的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 。律:指舞者在完成动作时即能有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顺势,又能在动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形成一种特定的节奏 。拧:即下肢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颈头)向左或有作水平的旋扭 。倾:指上肢向前或旁做“折”状 。含:以腰,肋,胸的收缩并往前倾 。仰:凡是上肢向后“折”状,即使“仰” 。平圆:无论是手的局部动作或是整个上肢动作,运动时要如“磨盘”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竖面的圆线运动 。立圆:它的运动轨迹如同“车轮”状,即展开在面前的是一个竖面的圆线运动 。八字圆:又称“风火轮”,指肩部或双臂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两个圆线运动,形成“前后”或“左右”两个车轮式的圆线运动 。点:从动作的外部而言,是指动作中的突出的强拍或瞬间的停顿 。从神韵及内涵而言,是指呼吸中瞬间的闭气,“提沉”中起伏的强弱;眼神运用时动幻中的凝聚;身法变换中意念的闪动 。线:从动作的外部而言,现是指运动遵循的路线 。从神韵及内涵而言,线是指运动全过程中内在意识的旋律感 。动律:指经过对一切动作分析,概括,提炼,使之成为不同于某一具体或完整动作的,具有概括性质的“元素” 。元素:指提,沉,沖,靠,含 。腆,移,庞提,这些由心意带动呼吸,又由呼吸支配腰部而体现出来的基本势态 。坐: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臀部全着地,双腿盘于身前,开胯,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鬆,眼平视,手腕搭于膝上,双肘放鬆,也可双手背于身后,肘尖下垂 。沉: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没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在此过程中眼皮随着沉气而徐徐放鬆 。提: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沉”的基础上深吸气,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由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部顶向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静止憋住,随着“头顶虚空”的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也向微松状逐渐张开,瞳孔以气之力放神 。沖: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移斜,肩与地面要保持平行线,切忌上身向前倾倒,头部的配合或与肩相反,或向右转成后看状 。靠:“靠”和“沖”相反的不可割裂的一对动律,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靠”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无向后躺倒感 。身如向右靠头则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无上仰状 。含: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 。过程与“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含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状,空腰低头 。腆: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 。是与“含”相反的运动 。是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胸儘量前探,头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 。移: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 。肩部在腰的发力下向左或右的正旁移动,与地面成横的水平运动 。现经“提”,在“沉”的过程中,以腰发力,用肩带动向旁拉长肋肌,头与运动方向相反 。横拧:中国古典舞基本形态之一,胯不动,以腰为轴,水平向左右拧动 。倾俯拧:中国古典舞基本形态之一 。胯不动,以腰为轴,拧的同时,上身从髋关节向下倾做俯势 。倾仰拧:中国古典舞基本形态之一 。胯不动,以腰为轴,拧的同时,上身从髋关节做倾势,上身从胸腔一节做翻胸 。正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 。两脚靠紧,脚尖朝正前,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重心在两脚 。丁字步:中国古典舞脚的位置之一 。丁字步又左右之分,以左为例,左脚跟靠紧右脚窝,两脚成型为"丁"字,两脚尖朝前斜角,重心在两脚 。做把桿动作时身体和头可对正前,在中间是要求身体稍向右前侧摆,头朝左前侧偏 。站右丁字步时,做法相同但方向相反.又有前脚尖朝正旁者称横丁字步 。小八字步:中国古典舞脚的位置之一 。两脚跟相靠,脚尖朝前方两斜角,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 。重心在两脚 。大八字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 。两脚跟间距离横的一脚半,脚尖对前方两斜角,其余同小八字步,重心在两腿中间 。踏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 。这种较富姿态性的动作具多种规格 。以左为例:左脚尖向前,右脚撤至左脚后旁,以小趾虚踏于前脚左后方,后脚尖与前脚跟成一横线,前腿伸直,后腿膝稍弯,前膝盖内侧和右膝盖相靠,重心在前脚,后脚虚踏,身体微向左前倾,面朝左前侧 。弓箭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是丁字步的一种变形和发展 。将丁字步的前腿向旁伸出后弯曲,后退绷直,即前腿弓,后退绷,弓的腿足尖向正旁,直的腿足尖向正前,弓的腿要求小腿与地面成垂直角度,大腿与小腿成稍大于90度的钝角,重心在两腿中间,上身直立,方向朝正前 。双肩与腿在一平面上,不要前后突出,面部可看正前或前侧 。一字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辅助位置之一 。大一字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辅助位置之一 。两脚跟间距离横的脚,脚尖向两边正旁,重心在两脚中间,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其余同一字步 。一字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 。做法:在一字步的位置上,膝盖对前脚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全脚着地蹲到最大限度为半蹲,微抬脚根蹲至臀部距足跟15公分左右为全蹲 。大一字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 。在大一字步的位置上,膝盖对着脚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无论半蹲或全蹲均不可踮起脚跟,大腿和小腿弯曲的角度大于90度为半蹲,大腿成180度为全蹲 。正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 。在正步的位置上,膝盖对着脚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不踮起脚跟的最大限度为半蹲,踮起脚跟继续到臀部接近脚跟时为全蹲 。踏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 。丁字步準备,后退撤步成踏步,蹲时前脚尖稍向外侧方,后脚掌踏地,脚尖也朝侧方,前后脚尖在一斜线上,中间距离约一脚,重心在两腿中间,上身保持正直,后退膝盖经前腿膝盖的后窝,在前腿外侧伸出,双腿交叉蹲下,此时双腿上部重叠,前脚始终全脚抓地,后脚用脚掌踏地,起来时重心渐移前脚,恢复踏步姿态 。在运用上有半蹲与全蹲之分,半蹲成钝角,全蹲成锐角 。弓箭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 。做法有四种:半蹲时,弓箭步準备 。弓的腿膝盖脚尖方向屈,让原来和地面呈垂直的小腿儘量倾斜,以脚跟不抬的最大限度为标準,绷的腿保持绷直 。软踹燕: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 。是踹燕的发展,与快踹燕成反比 。它不是脆的和硬的,而是一种柔和的,舒展的控制动作 。先是正吸腿向上伸出,越高越好;同时上身由胸和头起向后下腰(腿不落),要求头能碰到主力腿的大腿 。双手在吸腿的同时在胸前交叉,伸腿踹时双手从头上分开向两边伸平,起来时,由腰开始立,然后胸,头恢复,最后落腿 。旁腿躺身: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 。横丁字步準备,手山膀,动力腿指起旁腿,做到最高的高度,然后保持住旁腿和山膀的姿态,从主力腿的大腿根起到上身,头部,整个往主力腿的方向倾斜45度,手的姿态可由双山膀随旁腿躺身而变成托按掌或顺风旗式 。探海: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 。直抬起的和吸腿伸出完全和后腿的动作方法一样,区别在于将后腿抬到最大限度否,上身往下探,动力腿继续往上抬,上身和主力腿长90度为止,同时挺胸,头自然抬起,眼看前方,不要向下看 。还原时,先起上身,然后带动后腿 。深下探海:又名冲天炮 。中国古典舞中探海类动作之一 。在探海的基础上,动力腿继续再往上抬,同时上身往下沉,直到腹部,胸部和主力腿贴上,同时主力腿和动力腿成180度,双手在这个过程中,经交叉至胸前,然后向自后背膀子,或抱住主力腿的脚腕,头微抬起或向动力腿旁后方看 。商羊腿: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 。丁字步準备,手顺风旗,动力腿向主力腿脚尖方向抬起至90度或更高,膝盖微弯,大腿根不动,膝盖向下压,让大腿和小腿的内侧都向上翻,要求小腿高于大腿,落时先将腿伸直,手也可在做商羊腿同时经双擦掌成顺风旗 。商羊腿躺身:又名商羊腿踹燕 。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 。做好商羊腿,上身向外拧身,保持拧身状态后向后躺平,同时动力腿向前上方伸,手保持顺风旗 。射燕: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 。站45度角的丁字步,手顺风旗 。动力腿(丁字步的后腿)顺着脚跟方向将小腿抬起,脚心向上,主力腿半蹲,同时动力腿向外稍伸长,大腿根往上抬,双腿大腿内侧相靠,上身从胯处向动力腿相反的方向倾斜45度,胸向上亮,微拧腰,头看山膀边斜上方向,还原时,先直主力腿,再落动力腿,同时收手 。斜探海: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 。女性:踏步準备,手顺风旗,动力腿(后腿)直接蹦脚抬起,同射燕动力腿相同,但要求抬起更高,上身向动力腿同一方向弯旁腰,主力腿正直,头转向主力腿一边的肩,或看山膀,或往后下方看 。男性:做好旁吸腿,然后上身向主力腿一边正旁倾斜25 度,手双托掌或顺风旗 。掀身探海: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 。正步準备,双山膀,成探海,保持探海姿势,动力腿将胯掀起45度,同时手成托按掌,主力腿一边向侧后方弯旁腰,同时动力腿一边儘量伸展肋筋,头向主力腿一方侧看,也可以从正步直接抬成掀身探海 。也可以掖腿先伸出成后腿,然后再成掀身探海;可以掖腿向上伸腿,同时成掀身探海 。踹燕变探海:中国古典舞舞姿转换动作之一 。踹燕準备,动力腿和主力腿的动作部分和正腿——后腿的变身动作完全一样,主要是上身由踹燕状同时翻身成探海状——由仰而伏,手臂配合要象一个车轮一样的转动半圈,整个的配合就构成了这个动作的特点 。探海变踹燕:中国古典舞舞姿转换动作之一 。动力腿和主力腿部分与后腿——正腿的变揣动作完全一样,主要是上身由探海状同时经翻身成踹燕状 。朝天镫: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之一 。是自己用手将一条腿架起做更高软度的控制动作,对于进一步训练腿的控制能力及软度有相当作用;同时也是一种表演动作 。朝天镫有正、旁、后 。正朝天镫: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之一 。正步準备,动力腿吸起成前吸腿,然后用同一边的手托住脚后跟往上搬直,在腿向上伸直的过程中脚面由绷勾起,脚尖正对眉梢,和头的距离越近越好,另一手可扶把,离把时做单山膀或托掌 。旁朝镫: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之一 。丁字步準备,动力腿成端腿,用同一边的手从腿的内侧伸出托住脚后跟,然后经过蹁腿伸直控制在旁腿处,脚面勾起,另一手同上 。后朝天镫: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之一 。正步準备,动力腿成后吸腿,然后用同一边的手反抓住脚背往上搬,其中可以要求动力腿完全伸直,上身直立;也可要求动力腿弯曲,上身挑腰,挺胸,仰头,动力腿的小腿能碰到头(如倒踢紫金冠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