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强烈海啸传播路径图


日本强烈海啸传播路径图

文章插图
日本强烈海啸传播路径图【日本强烈海啸传播路径图】根据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 , 3月11日发生的超强地震距离日本本州岛海岸约130公里 。本次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事件 , 震后约25分钟 , 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负责运行的“海啸事件深海评估及报告系统”(DART)第21418号浮筒首先测量到海啸波 。图为NOAA根据DART系统数据构建的海啸预警图 。即“日本强烈海啸传播路径图” 。
基本介绍中文名:日本强烈海啸传播路径图
海啸原因:地震
时间:3月11日
地震位置:距离日本本州岛海岸约130公里
简介台北时间3月14日新浪科技信息 , 根据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 , 3月11日发生的超强地震距离日本本州岛海岸约130公里 。本次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事件 , 震后约25分钟 , 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负责运行的“海啸事件深海评估及报告系统”(DART)第21418号浮筒首先测量到海啸波 。图为NOAA根据DART系统数据构建的海啸预警图 。即“日本强烈海啸传播路径图”可以注意到 , 第21418号浮筒的部署位置距离日本海岸相当近 。这张预警图显示了诸多预测结果要素 , 包括各地将产生海啸的规模 , 以及海啸波在传播过程中和抵达后与海底或海岸边地形之间的相互关係预测 。图像右下方的柱状等级可以看到海啸规模的示意 。
日本强烈海啸传播路径图

文章插图
DART系统最早设定的6个浮筒位置海啸海浪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当地震发生于海底 , 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 , 形成强大的波浪 , 向前推进 , 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 , 称之为海啸 。津波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 , 词源自日语“津波” , 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 。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 。汉字又称海溢 , 韩语来源 。台语称海涨 。“tsunami”一词 , 在1963年的国际科学会议上正式列入国际术语 。目前 , 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 , 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 , 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产生的原因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芮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 , 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 , 不管海洋深度如何 , 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 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 , 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 , 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 , 由于深度变浅 , 波高突然增大 , 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捲起的海涛 , 波高可达数十米 , 并形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 , 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 , 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 。此外 , 海底火山爆发 , 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 , 或者是陨石撞击都会造成海啸 , “水墙”可达百尺 。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 , 不一定在地震带 。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等自然灾害都会产生次声波 , 大象可以听到次声波 , 对远处发生的火山地震都会有反应 , 像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产生的海啸 , 由于大象听到海啸产生的次声波 , 不听主人指挥 , 快速离开现场 , 乘坐大象的游客才得以生还 。海潮暴涨海潮暴涨有可能是海啸所引起 , 也可能是颱风所引起 。近地海啸所引起的海潮暴涨通常伴随着地震 , 远洋地震所引起的海啸则不会感受到地震动 。而颱风所引起的海啸则伴随强风 。史籍上若提到地大震 , 之后海潮暴涨 , 则海啸的可能性极大 。然而多数记载只提到海潮暴涨 , 并无其他说明 , 是否是地震海啸就有待进一步探讨 。因此将史籍上所述之海啸或疑海啸 , 以海啸信度表示其发生之可能性 。当海啸从较宽广较深的海域传到海岸时 , 则会变形 。当海水传到岸边时 , 因为水深变浅 , 所以波浪的传递速度变慢 。当前一波海浪的速度变慢后 , 后一波因为速度未降追了上来 , 所以变成波高变高 。所以即便在深水区不高的波浪 , 到了岸边波高却会增加许多 。当海啸到达海岸时 , 看来很像加速版的潮汐的起落 。如果波高太高时波浪则会碎掉 , 或是可以看到很高的水墙 。不过海啸一般很少在岸边成为如塔般很高的水墙 , 或是看到明显的破浪 , 因为有时波浪是在离岸较远处就已破碎了 。另外海啸来袭时波浪若进入浅水海湾或河流出海口 , 也可能看到类似阶梯状波浪的涌潮(bore)出现 。这些都会造成海岸边的海水高度升高 。若震央较近海岸时 , 甚至有观测到升高相当于十层楼高的 。台湾很少有海啸侵袭海啸对台湾影响虽然台湾亦处环太平洋地带 , 不过和日本不同 , 台湾很少有海啸侵袭 。主要原因是海啸多来自太平洋的海底地震 , 会从台湾东部靠近 , 而在台湾东部的海底 , 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交界处 , 海底地形非常陡峭 , 不利海啸成形 。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海底地震)台湾仅观测到10公分潮差 。一般认为台湾最可能发生海啸的地方是基隆到宜兰一带沿海 。但万一南中国海一带的地方出现大地震 , 势必会对台湾西南沿海、中国东南沿海、中南半岛、菲律宾等地造成海啸威胁 。虽然南中国海发生规模5以上大地震机率非常低 , 不过台湾仍有学者提出马尼拉海沟恐有潜在危机 。历史纪录根据历史纪录 , 20世纪至少发生过25次海啸 , 显示海啸并不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纪录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 。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 , 平均大约6、7年发生一次 。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 。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 , 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近年来较大规模的海啸2011年3月11日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黎克特制规模9.0地震 , 引发海啸 。参见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芮氏规模9.0海底地震 。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地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家 , 造成30余万人丧生 。準确死亡数字已无法统计 。参见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1998年7月两个芮氏规模7.0的海底地震 , 造成巴布亚纽几内亚约2100人丧生 。1992年9月尼加拉瓜发生海啸 。1883年8月25日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火山爆发 , 引起的海啸使约36,000人死亡 。日本9级大地震日本近海3月11日发生了强烈地震 , 首都东京震感强烈 。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 , 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 。图为茨城县某停车场的车辆被倒塌的墙壁压毁 。2011年03月13日 , 日本气象厅将东日本大地震震级上修为芮氏9.0级 。此前对该次地震的震级确定为芮氏8.8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