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盆地

柘荣盆地【柘荣盆地】柘荣盆地位于柘荣县双城镇与城郊乡、东源乡之间,四面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环绕,龙溪曲折穿流其间,经 长期水流的沖刷堆积,形成面积 19.5 平方公里的山间盆 地 。
基本介绍中文名:柘荣盆地
地理位置柘荣盆地位于柘荣县双城镇与城郊乡、东源乡之间,四面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环绕,龙溪曲折穿流其间,经 长期水流的沖刷堆积,形成面积 19.5 平方公里的山间盆 地 。唐朝以前,柘荣人烟稀少,柘荣盆地为原始森林,树 木茂密,野兽毒蛇生长其间 。初迁来的居民,居住在盆地 周围的草冈上 。以后人口增多,逐渐砍伐树木(现在还留 下少量千年古树),把原始森林开闢成良田 。在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城区建设过程中,曾多次挖土一米多深后,发现底层是鹅卵石和砂砾,应是龙溪故道 。盆地平均海拔 650 米,与周围山峰的相对高度为 100~800 米,地势从东 向西倾斜,四周山麓有很多小土丘分布其间 。其中,西山 冈和赤岭冈向盆地中心延伸,把盆地分隔成仙屿洋和东源 洋,周围还有较小的章口洋、四罗洋、下店洋、前山洋、 西宅洋、太洋、下村洋、漈头洋等 。盆地土壤大部分为黄 红壤,平地几乎全为水田,坡地有梯田和旱地 。水田土壤 原为黄红壤和黄壤,经河流沖积物与长期耕作熟化作用形 成水稻土 。土层深厚,有粘性 。耕作土层厚度在 20 厘米 以上,耕层质地大部分属中壤,微酸性,有机质和氮、磷、 钾等养分含量较丰富,是全县最大的农业耕作区和水稻产 区 。仙屿洋位于盆地北部,地势从北向南微微倾斜,平畴 之中有一小土丘兀立其间,高 26.5 米,周 350 米,丘上树 木茂密,郁郁葱葱,有如海洋中突出一个岛屿,丘顶建有 仙庙,故名“仙屿” 。龙溪从东北向西南曲折穿流,把双城 镇一分为二:溪东有上城和溪坪街,溪西是下城 。仙屿位 于下城西南方 200 米处 。近年来,柘荣城镇建设发展,城 区範围不断扩大,把上下城和溪坪街以及附近的十几个自 然村连成一片,仙屿已被包围在城区中心 。在仙屿东南侧 划出土地 17 公顷,建设“仙屿广场公园”,2001 年第一期 已划出土地 26.7 亩,建成有绿树、草坪、花圃、雕塑的仙 屿公园,成为城关居民游览和晨练的好场所 。龙溪原有两 座石桥联繫两岸,改革开放后,又先后新建 6 座钢筋混凝 土桥和石拱桥,可以通行汽车,两岸交通更方便了 。东源洋位于盆地东南部,东源溪从东向西横流其间,至西宅村前汇入龙溪,折转北流,经下村洋至漈头村前进 入夹谷地带,因落差大,水流急,建有龙溪梯级电站 。1999 年 5 月,青岚调水工程竣工,截断东溪流水,穿越隧洞,流入东源洋,年调水 2400 万立方米,为东源洋增加灌溉 和发电水量 。90 年代末,在东源洋的洋边村前划出土地 1500 亩作为“富源工业区”,已有好几家厂商在此建厂生 产 。同时,在下村洋兴建全市最大製药厂——闽东力捷迅 药业有限公司,已于世纪末建成投产 。东源洋正在从农业 区向工业区发展 。所在地柘荣盆地是柘荣县城所在地,县党政机关和大部分文 化教育事业单位都集中在这里,104 国道和霞泰省道在此 交汇,商业繁荣,工业发展,有人口 3 万多,占全县人口 的三分之一,故有“小县好城关”的雅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