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垄断

买方垄断【买方垄断】买方垄断(Monopsony)指只有一个买者而卖者很多的市场类型 。在这种情况下,买者就具有了垄断性,如果买方垄断者希望通过在这个市场上购买产品而使其利益最大化,那幺,他将购买较少的数量,并因此付出较低的价格 。
基本介绍中文名:买方垄断
外文名:Monopsony
买方垄断:买方垄断意味着独家买主 。
卖方垄断:卖主时就是卖方垄断
MFC:要素的边际成本
基本概念买方垄断——相关书籍(1)买方垄断:买方垄断意味着独家买主 。(2)卖方垄断:当某种要素市场只有一家卖主时就是卖方垄断 。(3)边际要素成本MFC(Marginal factor cost):是要素的边际成本,代表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的购买所增加的支出 。(4)平均要素成本AFC(Average factor cost):是要素的平均成本,也是每单位要素的价格 。

买方垄断

文章插图
买方垄断——相关书籍买方垄断(Monopsony)基本分析在买方垄断市场上,购买量是由买方垄断 者的边际价值和边际费用决定的 。所谓边际价值,指所购买的最后 一个单位的产品对于买者所具有的价值 。它是购买量的函式,随着 购买量的增加,边际价值递减 。由此可见,所谓边际价值曲线就是 需求曲线 。边际费用指为购买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买者所多付出 的总费用 。平均费用指买者购买一定量的产品时对每单位产品所 付出的费用,也就是产品的价格,因而平均费用曲线就是市场供给 曲线 。当多购买某产品时,产品价格将上升,因此买者对于所购买 的全部产品都要多付钱,因此边际费用总是大于平均费用 。当边际 价值等于边际费用时,产量达到稳定状态此时,买方垄断者如果多购买.则边际价值小于边际费用,得不偿失;如果少购买,则边际价值大于边际费用,买者利益未达到最大化 。因此,产量由边际价值 与边际费用决定,当产量决定后.价格便是买者购买该产量所付出的平均费用,而非边际费用 。在买方垄断市场中,正如在卖方垄断市场中一样,也存在着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取决因素买方垄断买方垄断力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卖方的供给弹性,买方数量,买方的行动目标 。1、卖方的供给弹性:在竞争性市场上,价格和边际价值是相等的,但一个有买方垄断力的买方能以低于边际价值的价格购进商品 。价格低于边际价值的程度取决于买方所面临的供给曲线的弹性 。如果市场上仅有一个买方——纯粹的买方垄断者——他的买方垄断力将完全取决于市场供给的弹性,供给线弹性越小,买方垄断力越强 。2、许多市场中不止一买方,买方数量也是决定买方垄断力的重要因素:当存在几个寡头买方时,没有一个单一买方能够完全控制价格 。这样,每个买方面对的将是一条有相当弹性的供给曲线,买方垄断力受到削弱 。然而当买方数量受到限制时,买方垄断力的潜力也在增长 。3、在买方垄断的市场结构中,买方的行为目标是影响价格的一个关键因素:以粮食企业为例,在计画经济时代,企业的行为目标是多重的,并不以“利润最大化”为惟一目标,当时的企业既不能自主经营,也无须自负盈亏,企业虽是垄断买方,但控制价格的买方垄断力并不强 。然而改革后,在市场经济时期,实行政企分开,使所有国有粮食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不再承担粮食行政管理的职能,同时规定了各地偿还粮食挂账的期限 。然而现有政策要求国有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既以社会利益为重,又让其实现利润,承担偿还债务的任务,这在理论上是难以做到的 。这种“高”要求的结果,迫使企业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目标去实现 。由于在规定时间内偿还债务是硬性指标,大多数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都以盈利作为首选目标 。在供过于求的粮食市场上,拥有垄断经营权的粮食企业在交易中具有绝对优势,为了多盈利必然出现压级压价现象 。总之,改革后,垄断买方的行为目标由原先的“多元化”转变“利润最大化”,这一关键性变化使粮食收储企业开始充分利用自己的买方垄断力来控制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