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纪念馆


周敦颐纪念馆

文章插图
周敦颐纪念馆【周敦颐纪念馆】周敦颐纪念馆为国家免费开放名人纪念馆,位于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周家湾之栗树岭,濂溪大道与前进南路在此交汇,原址为濂溪墓园 。2008年5月,江西省文化厅批覆同意在九江市设立周敦颐纪念馆,2008年6月14日正式揭牌成立,为国内首座周敦颐纪念馆 。现纪念馆为2006年濂溪墓大修后的状况,由牌坊、濂溪墓、爱莲堂、濂溪祠、莲池、濯缨亭、交翠亭、爱莲亭、霁光亭、碑廊等建筑组成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周敦颐纪念馆
地理位置:九江市
着名景点:上书宋元公周溓溪墓园
成立时间:2008年
纪念馆简介周敦颐纪念馆位于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周家湾之栗树岭,濂溪大道与前进南路在此交汇,原址为濂溪墓园 。2008年5月,江西省文化厅批覆同意在九江市设立周敦颐纪念馆 。2008年6月14日正式揭牌成立,为国内首座周敦颐纪念馆 。现纪念馆为2006年濂溪墓大修后的状况 。在通往纪念馆的路上有一处牌坊,上书宋元公周溓溪墓园 。牌坊前有一下马石 。纪念馆门前两边各有一亭,东面是濯缨亭,濯缨亭后是莲池,西边是交翠亭 。进入纪念馆,东西两边分别是爱莲堂和濂溪祠 。濂溪墓在高处山坡上,拾级而上,分别经过爱莲亭和霁光亭 。濂溪墓为周敦颐与母亲及两位夫人合墓 。周夫人郑氏居中,周敦颐居右,原配陆氏及继配蒲氏居左 。整个纪念馆围墙也是碑廊,刻有历代名人或咏或题的相关诗词等作品 。濂溪墓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墓修复工程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于2006年6月中旬基本竣工,复修的爱莲塘、牌楼、纪念亭均已完工,成为庐山脚下又一完整的文物旅游景区 。
周敦颐纪念馆

文章插图
濂溪墓周敦颐墓又称濂溪墓,位于庐山区莲花镇周家湾之栗树岭,墓区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 。十年动乱期间,濂溪墓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但地下墓仍保存完好 。1999年,在香港周氏宗亲总会的资助下,完成了濂溪墓第一期修复工程,使珍贵历史遗蹟得以保存 。2005年以来,在江西省、九江市有关部门的关心下,香港周氏宗亲总会再出100余万元巨资复修该墓 。据悉,濂溪墓后有弧形照壁,嵌2米高的青石碑三块,分别镌有周敦颐的代表作《通书》、《爱莲说》、《太极图说》 。建馆始末周敦颐(1017-1073年),号濂溪先生,是我国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 在中国儒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其代表作《爱莲说》传千古而不衰,是我国古典文学之瑰宝 。逝后与其母妻合葬于今九江市庐山区莲花镇周家湾之栗树岭 。近年来,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敦颐墓景区恢复重建工作,香港及海内外周氏宗亲积极回响,捐款200余万元,2007年6月19日周敦颐诞辰990周年濂溪墓文物复原建设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 。鑒于江西九江保存了较丰富的周敦颐历史遗蹟,设立周敦颐纪念馆,将进一步推进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与相关遗蹟的保护工作,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对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高九江城市知名度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
周敦颐纪念馆

文章插图
周敦颐纪念馆2008年6月14日,周敦颐纪念馆正式揭牌成立 。该纪念馆经省文化厅赣文博字[2008]6号档案批准设立,市编制委员会[2008]80号档案已批准同意市文物名胜管理处增挂九江市周敦颐纪念馆牌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扩建规划周敦颐纪念馆为国家免费开放名人纪念馆,为加大免费开放力度,推进九江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弘扬濂溪文化,打造濂溪品牌,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拟扩建周敦颐纪念馆 。扩建后,总占地面积为现有面积的3--5倍,约40000平方米 。扩建项目包括展览区、文物库房、公共服务区、文物保护区和办公及其它辅助用房等 。具体项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