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


TPACK

文章插图
TPACK【TPACK】TPACK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
基本介绍中文名: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外文名: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提出者:科勒和米什拉
时间:2005年
TPACK简介TPACK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 2005 年在舒尔曼(Shulman)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提出的 。从2005年开始,国内外学者对TPACK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对于TPACK的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的TPACK能力是未来教师必备的能力 。TPACK 框架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四个複合要素,即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特徵TPACK定义可以看出其内涵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徵:第一,TPACK是教师应当具备、且必须具备的全新知识,它的贯彻、实施离不开教师,所以在推广、套用TPACK过程中,必须强调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引导和监控作用 。这种观点对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TPACK涉及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等三种知识要素,但并非这三种知识的简单组合或叠加,而是要将技术“整合”(即“融入”)到具体学科内容教学的教学法知识当中去 。这就意味着:对TPACK的学习、套用,不能只是单纯地强调技术,而是应当更多地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及方法(即信息化“教与学”理论及方法) 。第三,TPACK是整合了三种知识要素以后形成的新知识,由于涉及的条件、因素较多,且彼此互动作用,因此Matthew J. Koehler和Punya Mishra认为这是一种“结构不良”(ill-structured)知识;这种知识将要解决的问题(即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过程所遇到的问题),都属于“劣性问题”(Wicked Problem)——这种问题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或每一种教学观念的解决方案(即确定的解决方案);相反,这种解决方案只能依赖每位教师的认知灵活性在三种知识的结合与交叉中去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