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移动通信(李建东) “十一五”


第四版 移动通信(李建东) “十一五”

文章插图
移动通信(第四版)(李建东) “十一五”【第四版 移动通信(李建东) “十一五”】《移动通信(第四版)(李建东) “十一五”》是201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建东、郭梯云、邬国扬 。
基本介绍书名:移动通信(第四版)(李建东) “十一五”
作者:李建东 郭梯云 邬国扬
ISBN:978-7-5606-1498-4
定价:35.7元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当前广泛套用的典型移动通信系统,较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移动通信发展的最新技术 。全书共10章:概论、调製解调、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抗衰落技术、组网技术、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二)、移动通信的展望 。每章均附有思考题与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通信专业和有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也可供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用作参考书 。目录第1章 概论 1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21.2.1 工作方式 21.2.2 模拟网和数字网 41.2.3 通信业务 41.3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51.3.1 无线电寻呼系统 61.3.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1.3.3 无绳电话系统 91.3.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101.3.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151.3.6 分组无线网 171.4 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201.4.1 调製技术 201.4.2 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211.4.3 多址方式 211.4.4 抗干扰措施 221.4.5 组网技术 22思考题与习题 25第2章 调製解调 262.1 概述 262.2 数字频率调製 292.2.1 移频键控(FSK)调製 292.2.2 最小移频键控(MSK)调製 312.2.3 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製 352.2.4 高斯滤波的移频键控(GFSK)调製 412.3 数字相位调製 412.3.1 移相键控(PSK)调製 412.3.2 四相移相键控(QPSK)调製和交错四相移相键控(OQPSK)调製 422.3.3 π/4-DQPSK调製 432.4 正交振幅调製(QAM) 522.5 扩展频谱调製 562.5.1 扩展频谱通信的基本概念 562.5.2 扩频调製 562.5.3 伪随机(PN)序列 612.6 多载波调製 772.6.1 多载波传输系统 772.6.2 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製 782.6.3 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製的套用 88思考题与习题 92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943.1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943.1.1 电波传播方式 943.1.2 直射波 943.1.3 大气中的电波传播 963.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973.1.5 反射波 983.2 移动信道的特徵 993.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 993.2.2 多径效应与瑞利衰落 1003.2.3 慢衰落特性和衰落储备 1043.2.4 多径时散与相关频宽 1063.3 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 1093.3.1 接收机输入电压、功率与场强的关係 1093.3.2 地形、地物分类 1103.3.3 中等起伏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1113.3.4 不规则地形上传播损耗的中值 1143.3.5 任意地形地区的传播损耗的中值 1173.4 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 1193.4.1 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1193.4.2 多径信道的冲激回响模型 1233.4.3 空时信道的传播模型 129思考题与习题 132第4章 抗衰落技术 1334.1 分集接收 1334.1.1 分集接收原理 1334.1.2 分集合併性能的分析与比较 1364.1.3 数位化移动通信系统的分集性能 1424.2 RAKE接收 1444.3 纠错编码技术 1474.3.1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1474.3.2 常用的检错码 1504.3.3 卷积码与交织编码 152*4.3.4 Turbo码 1564.4 均衡技术 1654.4.1 均衡的原理 1654.4.2 自适应均衡技术 166[KG*8/9]*4.4.3 线性均衡技术 168[KG*8/9]*4.4.4 非线性均衡技术 171思考题与习题 177第5章 组网技术 1795.1 概述 1795.2 多址技术 1805.2.1 频分多址(FDMA) 1815.2.2 时分多址(TDMA) 1865.2.3 码分多址(CDMA) 1885.2.4 空分多址(SDMA) 1915.2.5 随机多址 1915.3 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 1935.3.1 区域覆盖 1935.3.2 信道(频率)配置 1985.4 网路结构 1995.4.1 基本网路结构 1995.4.2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路结构 2015.5 信令 2045.5.1 接入信令(移动台至基站之间的信令) 2045.5.2 网路信令 2105.5.3 信令套用 2115.6 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2135.6.1 越区切换 2135.6.2 位置管理 215思考题与习题 218第6章 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 2206.1 概述 220 6.1.1 发展简况 2206.1.2 系统结构 2216.1.3 主要功能 2226.2 系统控制及其信令 2236.2.1 系统的控制结构 2236.2.2 控制信号及其功能 224思考题与习题 226第7章 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 2287.1 GSM系统总体 2287.1.1 网路结构 2287.1.2 GSM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 2327.1.3 主要业务 2357.2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 2377.2.1 GSM系统无线传输特徵 2377.2.2 信道类型及其组合 2397.2.3 话音和信道编码 2467.2.4 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 2487.3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 2497.3.1 位置登记 2497.3.2 鑒权与加密 2517.3.3 呼叫接续 2557.3.4 过区切换 2587.4 三种TDMA蜂窝系统分析比较 2607.4.1 D-AMPS的特徵 2607.4.2 PDC系统的特徵 2627.4.3 FDMA和TDMA蜂窝系统的通信容量 2657.5 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2707.5.1 GPRS的网路结构 2707.5.2 GPRS的协定 272*7.5.3 增强型GPRS 276思考题与习题 276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 2788.1 概述 2788.1.1 码分多址的特徵 2798.1.2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多址干扰和功率控制 2808.1.3 IS-95 CDMA蜂窝系统的工作频率 2828.1.4 IS-95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时间基準 2838.1.5 IS-95 CDMA蜂窝系统的话音编码 2838.2 CDMA蜂窝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 2848.3 IS-95 CDMA蜂窝系统的无线传输 2898.3.1 信道组成 2898.3.2 正向传输 2908.3.3 反向传输 295*8.4 IS-95 CDMA蜂窝系统的讯息格式和信道结构 3018.4.1 导频信道 3018.4.2 同步信道 3018.4.3 寻呼信道 3038.4.4 正向业务信道 3048.4.5 功率控制子信道 3088.4.6 接入信道 3098.4.7 反向业务信道 3108.5 IS-95 CDMA蜂窝系统的控制功能 3118.5.1 登记注册 3118.5.2 切换 3138.5.3 呼叫处理 315*8.6 cdma2000空中接口 3218.6.1 cdma2000空中接口的特点 3218.6.2 cdma2000空中接口的分层结构 322 8.6.3 cdma2000空中接口的物理信道结构 323思考题与习题 331第9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二) 3329.1 WCDMA系统 3329.1.1 WCDMA系统结构 3329.1.2 WCDMA无线接口 334*9.1.3 WCDMA系统的网路 354*9.2 TD-SCDMA系统 3599.2.1 TD-SCDMA的物理层 3599.2.2 TD-SCDMA系统的特徵 363思考题与习题 368第10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 36910.1 个人通信概述 36910.1.1 个人通信的概念 36910.1.2 实现个人通信的途径 37010.2 关于个人通信的国际标準和研究进展 37110.2.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準制定的过程 37210.2.2 超(后)三代(B3G)或第四代(4G)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开发 37310.3 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37510.3.1 自适应编码调製技术 37510.3.2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37810.3.3 软体无线电 383思考题与习题 384附录 移动通信常用辞彙中英文对照表 385参考文献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