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囤遗址


海龙囤遗址

文章插图
海龙囤遗址【海龙囤遗址】海龙屯遗址是贵州境内目前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 , 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海龙屯居群山之巅 , 山顶上建阁楼、兵营、仓库、水牢、绣花楼;屯前设铜柱、铁柱、飞龙、飞凤、朝天、万安等九关 , 各关之间有护墙相连 , 凭险设关 , 关关相联 , 以石块垒砌的高大城墙关隘 , 形成三层防御体系 , 令整个城堡十分坚固 。随山势绵延十余里 , 别有一番气象 。
基本介绍中文名:海龙屯遗址
外文名:Hailongtun Fortress 
面积:2平方公里
性质:古代军事城堡
创建时间:唐朝
门票:20元
简介海龙屯遗址位于贵州遵义老城北约30里的龙巖山东麓、湘江上游 , 是研究土司制度的完整遗址。据现有文献 , 海龙屯始建于1257年 , 由南宋朝廷与播州的土司杨氏共同营建 , 后来毁于1600年对抗明朝廷的战争 。据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介绍 , 如今周长约6公里的环屯城墙尚存 , 屯内面积达1.59平方公里 , “老王宫”和“新王宫”是屯内两组最大的建筑群 , 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 , 大体为“横三纵三”的布局 , 是集军事屯堡、衙署与“行宫”为一体的“土司”遗存 。名称太平乡龙巖山的海龙屯 , 又名龙巖屯 。创建时间始建于唐朝 , 扩建于南宋及明朝 , 之后焚毁于明朝 。历史唐朝时 , 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 , 公元876年 , 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 。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 , 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政权初建 , 为“设险以守其国”、并作“保固之根本” , 于州治西北15公里之“龙巖山”建“龙巖屯” , 平时练兵 , 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 。南宋末年 , 为防“元兵”来犯 , 扩建加固 , 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 , 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形成纵深防御系统 。明朝时又重修 。明朝末年 , 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 , 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 。1600年 , 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 。战争初期 , 北面川军3000人在娄山关全部被歼、片甲不留 , 南面的乌江之战 , 消灭联军3万人马 。相持两月 , 播州各地关隘相继失守 , 杨应龙只好带领1.7万人马退守海龙屯 , 各路官军围而攻之 。由于守军有天险可凭 , 有积储足恃 , 有悍勇苗兵可用 , 屯下河谷中官兵死伤颇众 。几经努力 , 苦战114天 , 官军终于爬上“后关” , 攻占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 , “斩级22687颗” , “招降播民一十二万” 。“龙巖屯”被焚毁 , 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屯” 。意为“龙困于海 , 不能再兴云复雨” 。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 , 一曰平越府 , 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 , 隶属四川省 。地形海龙屯群山环峙、孤峰挺立 , 形如细颈葫芦 , 北、东、南三面临湘江河之主源“白沙水” , 全是绝壁;后为一蒂 , 仅羊肠小道通到“白云台”、“金鼎山”一带的深山大箐 。当初杨氏于屯东侧山下设三关:铁柱关、铜柱关、飞虎关 , 及“天梯”形成前沿防御体系;屯上再设三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又设三关:万安关、西关、后关 。关墙重重叠叠 , 先后建有月城、土城 , 屯上有三道城墙环绕 , 其沿山蜿蜒的雄姿 , 酷似万里长城 。考研发掘2013年1月22日上午 , 贵州省海龙屯考古队在遵义市政府进行了海龙屯考古工作汇报 , 该考古项目因“以考古探寻中国土司制度意义重大”而入选2012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入围文物出版社的“2012年度全国重要考古发现” 。过去 ,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龙屯一直被定义为古建筑 , 而不是大遗址 , 随着海龙屯考古工作的开展 , 大家对海龙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 海龙屯作为大遗址的性质更为明显 。在为期200多天的海龙屯考古发掘第一阶段工作中 , 这支考古队取得重大突破 , 发现了环绕新王宫的城墙、厨房、厕所以及採石场、窑址等遗蹟 。其中新发现城墙一共长504米 , 有一部分城墙在地面有遗留 。发掘中 , 出土各类文物达2000多件 , 已经修复了100多件器物 , 还发掘出动物骨头做的秤桿、青铜做的象棋子、考究的砚台等 。此次考古发掘初步理清新王宫建筑群的整体格局 , 对全屯遗存的分布与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 为海龙屯成功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龙屯第二阶段考古工作将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 。价值海龙屯遗址对于研究中世纪的军事、政治、技术、工艺等 , 颇具价值 。四百年来 , 文人学士、官绅百姓游览凭弔者 , 络绎不绝 。特别是“骠骑将军示谕龙巖屯严禁碑” , 简直就是一部反映当时军事要塞管理制度的稀有档案 。海龙屯现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在茅草铺乘坐到高坪方向的中巴车 , 3元;到了高坪后转乘到海龙屯的专线车 , 车费5元 , 约20分钟即可到达 。2014年已开通遵义高桥到海龙屯的旅游专线车 , 车费8元 。食宿屯上有两间当地人开的旅店 , 住宿10元/床 , 也可以提供吃饭 , 价钱不贵 。相关信息1982年被评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3月 , 贵州省文物局正式启动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 , 4月23日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衔的联合考古队在副所长李飞的带领下进驻海龙屯 , 展开田野考古工作 。海龙屯已经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点评这是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地区的建筑遗存 , 是又一处研究土司制度的完整遗址 。可以说海龙屯遗址完整地见证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由唐宋时期的羁縻之制到元明时期土司制度再到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变迁 , 应按大遗址保护的原则进行下一步的考古与规划 。